SPFA 算法
算法优点:
1.时间复杂度比普通的Dijkstra和Ford低。
2.能够计算负权图问题。
3.能够判断是否有负环 (即:每跑一圈,路径会减小,所以会一直循环跑下去)。
期望的时间复杂度O(k*e), 其中k为所有顶点进队的平均次数,e是边的数量,可以证明k一般小于等于2。
实现方法:
1.存入图。可以使用链式前向星或者vocter。
2.开一个队列,先将开始的节点放入。
3.每次从队列中取出一个节点X,遍历与X相通的Y节点,查询比对 Y的长度 和 X的长度+ X与Y的长度
如果X的长度+ X与Y的长度 > Y的长度,说明需要更新操作。
1).存入最短路。
2).由于改变了原有的长度,所以需要往后更新,与这个节点相连的最短路。(即:判断下是否在队列,在就不用重复,不在就加入队列,等待更新)。
3).在这期间可以记录这个节点的进队次数,判断是否存在负环。
4.直到队空。
判断有无负环:如果某个点进入队列的次数超过N次则存在负环
模拟过程:
首先建立起始点a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表格
首先源点a入队,当队列非空时:
1、队首元素(a)出队,对以a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有b,c,d三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松弛时三个点的最短路径估值变小了,而这些点队列中都没有出现,这些点需要入队,此时,队列中新入队了三个结点b,c,d
队首元素b点出队,对以b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e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e的最短路径估值也变小了,e在队列中不存在,因此e也要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c,d,e
队首元素c点出队,对以c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有e,f两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e,f的最短路径估值变小了,e在队列中存在,f不存在。因此e不用入队了,f要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d,e,f
队首元素d点出队,对以d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g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g的最短路径估值没有变小(松弛不成功),没有新结点入队,队列中元素为f,g
队首元素f点出队,对以f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有d,e,g三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e,g的最短路径估值又变小,队列中无e点,e入队,队列中存在g这个点,g不用入队,此时队列中元素为g,e
队首元素g点出队,对以g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b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b的最短路径估值又变小,队列中无b点,b入队,此时队列中元素为e,b队首元素e点出队,对以e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g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g的最短路径估值没变化(松弛不成功),此时队列中元素为b
队首元素b点出队,对以b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e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在最短路径表中,e的最短路径估值没变化(松弛不成功),此时队列为空了
最终a到g的最短路径为14
以上转载自:http://keyblog.cn/article-21.html
代码
int way[250][250],dis[250],vis[250],cnt[250]; //way记录路径关系,dis[i]记录起点到点j的最近距离,vis[i]标记点是否在队列中,cnt[i]记录点i进入队列的次数 int n,m; void init() { for(int i=0;i<n;i++)//先初始化way { for(int j=0;j<n;j++) { if(i==j) way[i][j]=0; else way[i][j]=mx; } } } void spfa(int st)//st是起点 { for(int i=0;i<n;i++)//这里点编号是从0开始的 dis[i]=mx; memset(vis,0,sizeof(vis)); memset(cnt,0,sizeof(cnt)); vis[st]=1; cnt[st]=1; dis[st]=0; queue<int>p; p.push(st); while(!p.empty()) { int now=p.front(); p.pop(); vis[now]=0; for(int i=0;i<n;i++) { if(dis[now]+way[now][i]<dis[i]) { dis[i]=dis[now]+way[now][i]; if(vis[i]==0)//如果点不在队列里面 { p.push(i); vis[i]=1; cnt[i]++; if(cnt[i]>n)//如果这个点加入超过n次,说明存在负圈,直接返回 return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