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r:
①、driver进程就是应用的main()函数并且构建sparkContext对象,当我们提交了应用之后,便会启动一个对应的driver进程,driver本身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参数占有一定的资源(主要指cpu core和memory)。
②、driver可以运行在master上,也可以运行worker上(根据部署模式的不同)。
③、driver首先会向集群管理者(standalone、yarn,mesos)申请spark应用所需的资源,也就是executor,然后集群管理者会根据spark应用所设置的参数在各个worker上分配一定数量的executor,每个executor都占用一定数量的cpu和memory。在申请到应用所需的资源以后,driver就开始调度和执行我们编写的应用代码了。
④、driver进程会将我们编写的spark应用代码拆分成多个stage,每个stage执行一部分代码片段,并为每个stage创建一批tasks,然后将这些tasks分配到各个executor中执行。
Executor:
executor进程宿主在worker节点上,一个worker可以有多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持有一个线程池,每个线程可以执行一个task,executor执行完task以后将结果返回给driver,
每个executor执行的task都属于同一个应用。此外executor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为应用程序中要求缓存的RDD提供内存式存储,RDD是直接缓存在executor进程内的,
因此任务可以在运行时充分利用缓存数据加速运算。
理解了上面两个进程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可以基于Executor的个数以及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进行spark优化:
资源的分配在使用脚本提交Spark任务时进行指定,标准的Spark任务提交脚本如代码清单所示:
代码清单标准Spark提交脚本:
/usr/opt/modules/spark/bin/spark-submit --class com.atguigu.spark.Analysis --num-executors 80 --driver-memory 6g --executor-memory 6g --executor-cores 3 /usr/opt/modules/spark/jar/spark.jar
名称 | 说明 |
---|---|
--num-executors | 配置Executor的数量 |
--driver-memory | 配置Driver内存(影响不大) |
--executor-memory | 配置每个Executor的内存大小 |
--executor-cores | 配置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数量 |
第一种是Spark Standalone模式,你在提交任务前,一定知道或者可以从运维部门获取到你可以使用的资源情况,在编写submit脚本的时候,就根据可用的资源情况进行资源的分配,比如说集群有15台机器,每台机器为8G内存,2个CPU core,那么就指定15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分配8G内存,2个CPU core。
第二种是Spark Yarn模式,由于Yarn使用资源队列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在表写submit脚本的时候,就根据Spark作业要提交到的资源队列,进行资源的分配,比如资源队列有400G内存,100个CPU core,那么指定5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分配8G内存,2个CPU core。
名称 | 解析 |
---|---|
增加Executor·个数 | |
增加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 | 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可以提高执行task的并行度。比如有4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有2个CPU core,那么可以并行执行8个task,如果将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增加到4个(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那么可以并行执行16个task,此时的并行能力提升了一倍。 |
增加每个Executor的内存量 | 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每个Executor的内存量以后,对性能的提升有三点: 1. 可以缓存更多的数据(即对RDD进行cache),写入磁盘的数据相应减少,甚至可以不写入磁盘,减少了可能的磁盘IO; 2. 可以为shuffle操作提供更多内存,即有更多空间来存放reduce端拉取的数据,写入磁盘的数据相应减少,甚至可以不写入磁盘,减少了可能的磁盘IO; 3. 可以为task的执行提供更多内存,在task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创建很多对象,内存较小时会引发频繁的GC,增加内存后,可以避免频繁的GC,提升整体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