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311 2016-2017-2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二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本周主要学习了
1、print和println的区别,一些基本的转义字符
2、如何设置变量及赋值,如何设置常量
3、8种基本数据类型,包括4钟整型,两种浮点型,一种字符数据类型和一种布尔数据类型
4、表达式及一些运算符、数据的加宽转换和缩窄转换
5、重点讲一下Scanner类。这个类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输入值,这样就不用在写代码时事先赋予一定的值了。Scanner类的一些方法是很有用的,在做PP2.4,PP2.6等课后作业时都用到了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在运行书上的程序2.8和2.9时,一直没有结果输出。
- 解决方案:仔细对照了自己写的代码和书上的代码,发现没有错,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我没有理解这个程序是如何运行的。我仔细看了Scanner类的介绍,书上有些看不懂的,我又到百度上查,发现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 (System.in)是需要自己输入值的。因为之前运行的程序都是自己输出结果,所以在惯性思维下出了错。在弄懂之后,我开始自己输入任意值,发现可以运行了。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做PP2.2时输入数据总是提示错误。
- 解决方案:首先检查源代码,检查不出哪错了,后来问了班上同学才知道我的代码写的是scan.nextline,这个是转化为字符串返回,要输入数字的话,应该是scan.nextInt等其他数据类型。
代码托管
- 代码提交过程截图:
- 运行 git log --pretty=format:"%h - %an, %ci : %s" 并截图
- 代码量截图:
- 运行 find src -name "*.java" | xargs cat | grep -v ^$ | wc -l 并截图
- 运行 find src -name "*.java" | xargs cat | grep -v ^$ | wc -l 并截图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 错题1:第三题,把拷贝远程git仓库和在本地通过git init创建的仓库弄混了。拷贝的远程git仓库其实就是自己的项目,是可以查看和修改的
- 错题2:第十题,没有熟悉书本内容。目前我都是通过vim编辑器将程序键入到计算机,并保存在一个文件中的。
- 错题3:第十一题,编译程序就是对写好的程序进行检查,并将一种语言的代码转化成等效的另一种语言代码。
- 错题4:第十九题,没有理解什么是编译时错误。编译错误是指编译时产生的语法错误,Java是区分大小写的,所以Test和test是不一样的。
感悟
本周的学习和上周有很大不同。上周只是简单的入门,写的代码也比较简单,这周学了Scanner类之后就要复杂一些。学习Scanner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光看书上的介绍,我是迷茫的,自己动手写代码,运行之后,我是喜悦的,但仍然不是很懂,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查资料,去问同学。在彻底搞懂之后会有成就感,从而激励我继续学习。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 博客量(新增/累积) |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 重要成长 | |
---|---|---|---|---|
目标 | 5000行 | 30篇 | 240小时 | |
第一周 | 113/113 | 1/1 | 10/10 | |
第二周 | 294/407 | 1/2 | 15/25 |
-
计划学习时间:12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15小时
-
改进情况:尽量保证每天都学习一点,不要把所有知识都堆在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