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带你了解字体的基础知识
字体基础知识
术语
字形和字体
现在通常被翻译为「字体」的 Font 在传统印刷界是指特定尺寸、特定字重、字偶间距等信息的一种 Typeface,比如「尺寸 14pt,字重为 Bold 的 Helvetica」就是一个 Font,而这里的 Helvetica 就是它的 Typeface。不过现在 Font 通常不再包括尺寸了,与铸模的时代不同,计算机里的字体尺寸可以很轻易的改变。
Typeface 的另一个称呼是 Font family(字族),这个词实际上比 Typeface 更好理解且不容易混淆,能很明显的表达出 Font 是 Font family 的子集的意思,所以在 HTML & CSS 的标准中使用的是 Font family(字族)。简单来说 「Helvetica」 是一个 Typeface,而指定具体的字重: 「Helvetica Bold」,这就是 Font 了。
还有一个概念是 Glyph,它表示的是字的某种写法或者说字体的「骨骼」,比如字母 (a) 和 ɑ 就是 Glyph 不同,涙 – 泪、強 – 强也是 Glyph 的不同。
而 Font、Typeface 和 Glyph 在中文里的翻译就乱七八糟了,按照国家标准(GB/T 16964)应该是:
英文 | 国标 |
---|---|
Font | 字型 |
Typeface | 字体 |
Glyph | 字形 |
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字体和字型混乱不堪,常常把 Font 称为字体,而字型和字形更是常常搞反。而常用民间称法的是把 Font 称为字体,不用 Typeface 而是使用 Font family 即字体族,再把 Glyph 称为字形或字型。这种称法实际上比标准翻译更加流行。
罗马体与意大利体
Roman 指的就是衬线体,这个称呼是因为衬线的起源于罗马时期的碑刻。由于通常都把衬线体作为正文字体,所以很多场合下,Roman 就变成了正文字体的代名词。
而 Italic(意大利体)最早是指意大利使用的一种手写体,而后来 Italic(意大利体)常被用作斜体与正文的罗马体搭配,成为了斜体的代名词。另外一种斜体的称呼是 Oblique(单斜体、仿斜体)也被称为 Slanted,这通常是指直接把正文字体做倾斜处理产生的斜体,而 Italic(意大利体) 则是特别设计的与正文相差较大的斜体。
↑ Roman 罗马体
↑ 同一字体(Adobe Garamond)的 Italic(意大利斜体)与 Oblique(单斜体)
字体结构
字间距、字偶间距与等宽字体
字间距(Spacing)顾名思义是字符间的距离,在实现上就是字符图形外边界框的尺寸和字符在方框中的位置。
↑ 字间距 - 《西文字体》
字偶间距(Kerning)也被称为字距调整,是在字间距的基础上,为实现不同字偶(一对字符)可以有不同字间距的调整值。不同的字母有不同的外形,所以字体只有同样的字间距是不协调的,比如「AH」间是标准的字间距,而「AV」 由于 (V) 和 (A) 的形状,其位置可以重叠,所以需要负字偶间距才能达到协调的外观。字间距和字偶间距都是一个字体的组成部分,并且字偶间距需要为很多字偶准备。
↑ 一套字体中的多个字偶 -《西文字体》
另外有字距的概念就是等宽字体(Monospaced)与比例字体(Proportional)了,比例字体就是上面说的按字符外形设置有不同字距的字体,这种字体外形协调,可读性好。而等宽字体(Monospaced)是每个字字间距都相同的字体,其优点是可以很好的控制排版对齐,因此目前编程的代码编辑器通常都会使用等宽字体(Monospaced)最为显示字体。
字重与宽度
字重的划分根据不同字体厂商各有不同,不同的字重称呼也可以不一样,常见的划分如下:
中文名称 | 英文 | 其他名称 |
---|---|---|
特粗 | Black | |
极粗 | Heavy | Extra-bold |
粗 | Bold | |
中粗 | Semi-bold | Demi-bold |
中等 | Medium | |
常规 | Regular | Normal Roman |
展示 | Display | |
中细 | Semi-light | Demi-light |
细 | Light | |
极细 | Thin | |
特细 | Ultra-Light | Extra-Light |
另外还有窄字体:Condensed、宽体:Expanded、斜体:Italic、Slanted(通常指仿斜体)。
连字
连字(Typographic ligature)也被称为合字,源于手写时的连笔,如「fi」的 i 上一点常与 f 的一钩合并。传统英文印刷常会使用连字,而 1970 年代照相排版流行之后就很少使用连字了,而且由于显示屏的分辨率有限,是否连字差别不大,所以现在不是很流行使用连字。
连字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字体的 PostScript 连字功能,这需要排版或显示软件支持,另外是使用合字字符,如:
字面率、中宫、重心
字面率、字面、中宫、重心是常见描述中文字体外观特点的属性。字面是相对于字体的外框而言字体实际尺寸的范围,同样字号下不同字体字面大的实际尺寸会更大。
字面率是字面与外框内尺寸的比值,一般简体中文字体有 92 % 左右的字面率,日文字体汉字通常字面率要高一些,94 %左右,相对而言,日文字体汉字更追求平均和较大的字面率。
中宫是汉字主要结构的大小,类似于英文字体的 (x) 高度。中宫大小可以用来评判字体的松紧程度,中宫分横向和纵向,不过通常看横向的中宫尺寸就够了。
重心是字体另一个主要的外观属性,是字体的视觉中心点,一般字体重心是位于中上部分。
中文字体分类
历史划分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汉朝的代表字体。隶书在秦朝就已诞生,不过到汉朝才成为主流,所以也被称为「汉隶」。
隶书笔画粗细变化小、较平直,外形扁平、工整、庄重。讲究「蚕头燕尾」(起笔凝重,结笔轻疾)、「一波三折」(线条运笔变化)。
常用字体:汉仪隶书、华文隶书、蒙纳小隶
草书
草书源于汉代初期。
草书源于书写潦草的隶书,主要分为章草、今草、行草、狂草。草书有大量字形的简化、连笔,较难辨认。并且通常有一定倾斜。
常用字体:方正大草、方正黄草、叶根友疾风草书、白舟草書、 奔行かな
行书
行书源于东汉时期。
行书发展源于隶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分为「行楷」和「行草」,“行草”较“行楷”笔画更加奔放,更近似草书。相比草书,行书只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笔画的变化,笔画间增加了“游丝”,字形构成基本不变,没有草书那样较显著的简化、连笔和倾斜,能很容易的辨认。
常用字体: 华文行楷、汉仪行楷、DF 行書体、王汉宗中行楷、方正硬笔行书、金梅草行書、方正字迹-吕建德行楷
魏碑体
魏碑体是北魏的代表字体。
魏碑体阶与隶书与楷书之间,相比隶书,不像隶书那样粗扁,相比楷书笔画粗细变化又更为明显。独特的特征是撇捺会向两侧伸展,收笔前有明显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稳重中又略显飞扬。
很多时候也会把魏碑体当成楷书的一种。
常用字体:华文新魏、方正魏碑、汉仪魏碑
楷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朝的代表字体。大体可分为早期的「魏碑」和后期的「唐楷」。
楷书始脱于隶书,没有隶书那么粗扁,笔画带有明显毛笔书写痕迹,「横」依然明显的左低右高。
在常见的中文排版中,楷体有类似西文中 Italic(意大利体)的作用,即宋体作为正文,而楷体作为强调、引用字体。
常用字体:华文楷体、方正新楷体、汉仪全唐诗、方正苏新诗柳楷、方正宋刻本秀楷
宋体
明朝的代表字体,起源于宋朝。
宋体虽称为宋体,但在宋朝并不流行,反而在明朝更为常见。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陆称为宋体,港台和日本则称其为「明朝体」。
宋体始源于宋代的印刷字体,当时以木板作活版印刷,为顺应木的天然纹理,笔画直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有明显衬线),字形方正。所以也被称为「匠人体」。
由于宋体横细竖粗的特征,很适合竖排,而现代排版通常都是横排,所以现在常用的宋体笔画横竖笔画对比会比传统宋体略低。
另外由于 Windows 中自带的宋体(中易宋体)12~14 pt 大小时显示的是点阵字体,常有人以宋体代称为点阵字,实际 (2) 者并没关系。
↑ 中易宋体 12~14 pt 会显示为点阵字体
常用字体:汉仪书宋、游明朝体、小塚明朝 Pro、ヒラギノ明朝、リュウミン(Ryumin Pro)、方正新书宋、方正雅宋、方正宋体、方正新报宋、造字工房刻宋、蒙纳长宋
仿宋体
可以代表宋朝的字体。
仿宋体是仿制南宋临安陈起陈宅书籍铺出版的书籍的字体,于实际兴盛于明朝但被叫做「宋体」的宋体来说更能代表宋朝的字体风格。在日本直接称其为「宋朝体」。
仿宋实际是有明显楷体风格的印刷体,笔画较直,但不如「宋体」那样完全直来直去,「横」依然带有楷书的左低右高特征,笔画粗细没有宋体的横细竖粗,而是较为平均。
常用字体:方正仿宋、文悦古体仿宋、蒙纳仿宋
清朝体
清朝的代表字体应该说是楷书,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提升,印刷字体相比宋体有了更多表现笔画的特征。清朝字体的一个特征是中宫普遍较紧凑,不过和其他楷体来说没有决定性差别,所以「清朝体」的称呼在国内并不多见,反而在日本比较常见。
清朝体有代表性的字体有仿照扬州诗局刊行的《全唐詩》而作的全唐诗字体,还有清朝官刻体,另外还有前些年在平面设计领域用到烂的康熙字典体,不过康熙字典体的流行和清朝体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其扫描古籍录入的斑驳字迹。
常用字体:康熙字典体、汉仪全唐诗、弘道軒清朝体、 欣喜堂清朝官刻体、 DF 古籍木蘭 A
黑体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代表字体。
黑体即是无衬线的中文字体,没有装饰用的衬线,简化笔画特征,笔画粗细差别极小。也被称为等线体、哥特体(日本叫法)。最早是日本依据西文无衬线体而作的中文无衬线体,后传入中国(吴竹体),最早只是作为粗大的标题字体,所以被称之为黑体。
黑体是目前屏幕显示的首选字体。
常用字体:思源黑体(原生 Android 默认字体)、中易黑体、方正兰亭黑、冬青黑体(早期苹果电脑的默认中文字体)、方正等线、方正幼线、方正纤黑、汉仪旗黑(华为手机系统 EMUI 默认字体)、小塚ゴシック、游ゴシック 、信黑體、微軟正黑體 (蒙纳)、微软雅黑体(方正,Windows 系统默认中文字体)、方正悠黑简、メイリオ、苹方(苹果手机系统 iOS 使用的中文字体)
风格字体分类
上面是中文字体的主要划分方式,有些字体在其基础上又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
综艺体
综艺体是黑体的变种,通常用在广告、标题上。字面极大、追求尽量将空间充满。
常用字体:創挙蘭、方正综艺、汉仪综艺、造字工房力黑、造字工房版黑
圆体
圆体也是黑体的变种,最早在秀英舎的『活版見本帳』(1914年)中出现,早期流行的圆体是石井丸ゴシック体(1956)。
圆体的特征在于笔划的末端与转角呈圆弧状。因此圆体不但具有黑体清晰易读的优点,而且也予人较柔和的感觉。国内更加常见的幼圆体是圆体的一种,是笔画更加细的圆体。
常用字体:蒙纳幼圆、DF丸ゴシック体(華康圆体)、あいこフォント、方正圆体、造字工房悦圆
宋黑体
宋黑体是介于宋体和黑体之间,带类似宋体的衬线和黑体笔画特征的字体,和普通的的粗笔画宋体的差别是:粗宋体会有明显的“横细竖粗”的笔画粗细对比,而宋黑体没有。
常用字体:方正宋黑、锐字云字库宋黑体
圆宋
圆宋是基于宋体的变体,相当于圆体之于黑体。在日本被称为“丸明朝体”。相对于圆体,其有宋体的特征:笔画有“横细竖粗”的粗细对比、带有衬线。而相对于宋体其衬线圆滑,虽有宋体的笔画特征但把棱角都做了圆化,字体结构方正,但细节圆润,有马克笔书写的感觉。
常用字体:丸明オールド、汉仪润圆、方正秉楠圆宋
姚体
姚体通常认为是原中华书局聚珍部主任姚竹天于民国时期设计,上海解放日报社高级技工姚志良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改刻的字体。也有说法是姚体跟姚竹天的关系是误传。姚体兴盛于中国大陆的 60、70 年代,被用作报纸标题、宣称标语和招牌的字体。至今仍能在很多城市的车站中见到姚体的站名。
姚体是结合了宋体和黑体特征的字体,一般归类为黑体的变种。其特征是像宋体一样的直线笔画和“横细竖粗”的粗细对比,但没有宋体的衬线,但有明显的喇叭口和笔画出头作为装饰,最明显的莫过于竖长的字形和纵向的笔画走向。
常用字体:方正姚体、蒙纳小姚
金文体
这个金文体并不是指中国古代的金文,而是一个在日本流行的字体,实际上类似于篆书体,其特点是垂直延伸的字形,并且字的下半部分看起被拉长,有类似篆书的笔画曲线。这种字体看起来既有有古典气息,又有现代、神秘的感觉,非常多的用在日本科幻、魔法风格的小说、漫画、动画产品产品的标题和海报中。
常用字体:华康金文体(DFP金文体)、DFP金文体うめ
系统默认字体
桌面端
网页端
微软的网页核心(Web core fonts)字体,是微软在1996年所发起的一个计划,定义了一套基础字体集以供网页显示之用,这些字体是 Windows 中会预置的字体,而且微软提供免费的下载。这些字体直接使用在网页中有很好的通用性。不过这并不是 W3C 的标准,所以也不能保证在不同系统都可用,具体各种字体在不同操作系统中的支持情况可以参考这个列表:font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