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是文档结构的基础,在CSS中,每个元素生成了一个包含了元素内容的框(box,也译为“盒子”)。但是不同的元素显示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div>和<span>就不同,而<strong>和<p>也不一样。在文档类型定义(DTD)中对不同的元素规定了不同的类型,这也是DTD对文档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替换元素和不可替换元素
从元素本身的特点来讲,可以分为可替换元素(replaceable element)和不可替换元素(none-replaceable element)。
可替换元素
可替换元素就是浏览器根据元素的标签和属性,来决定元素的具体显示内容。
例如浏览器会根据
<img>标签的src属性的值来读取图片信息并显示出来,而如果查看(x)html代码,则看不到图片的实际内容;又例如根据<input>标签的type属性来决定是显示输入框,还是单选按钮等。
(x)html中的<img>、<input>、<textarea>、<select>、<object>都是替换元素。这些元素往往没有实际的内容,即是一个空元素。
不可替换元素
(x)html 的大多数元素是不可替换元素,即其内容直接表现给用户端(例如浏览器)。
例如:
<p>段落的内容</p>
段落<p>是一个不可替换元素,文字“段落的内容”全被显示。
显示元素
除了可替换元素和不可替换元素的分类方式外,css 2.1中元素还有另外的分类方式:块级元素(block-level)和行内元素(inline-level,也译作“内联”元素)。
块级元素
在视觉上被格式化为块的元素,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默认在横向充满其父元素的内容区域(块级元素的流体特性),而且在其左右两边没有其他元素,即块级元素默认是独占一行的。
典型的块级元素有:<div>、<p>、<h1>到<h6>、<table>,等等。
浮动元素以及display属性为block、list-item的元素都是块级元素。
行内元素
行内元素不形成新内容块,即在其左右可以有其他元素,例如<a>、<span>、<strong>等,都是典型的行内级元素。
几乎所有的可替换元素都是行内元素,例如<img>、<input>等等。
设置元素的高度
对于块级元素
块级元素具有
height和width属性,可以通过他们直接设置宽和高
对于可替换的元素(行内元素)
替换元素一般有内在尺寸和宽高比(
auto时起作用),所以具有width和height,可以设定。
例如你不指定img的width和height时,就按其内在尺寸显示,也就是图片被保存的时候的宽度和高度。
对于表单元素,浏览器也有默认的样式,包括宽度和高度。
对于不可替换元素(行内元素)
通过
line-height属性来设置行高
补充:关于行高
从上到下四条线分别是顶线、中线、基线、底线,很像才学英语字母时的四线三格,我们知道
vertical-align属性中有top、middle、baseline、bottom,就是和这四条线相关。行高是指上下文本行的基线间的垂直距离,即图中两条红线间垂直距离。
参考:
1.置换元素(替换元素)和非置换元素(不可替换元素)
2.css中替换元素和不可替换元素及显示元素详细探讨
3.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
4.为何img、input等内联元素可以设置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