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写在前面

      书名: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来源:长清图书馆

      阅读用时:2017-10-27至2017-12-22共56天,这段时间还在走校招,一心情不好了就来看这本书。

      正文:
           非暴力沟通,作者的祖父是圣雄甘地。书里面的确说了很实用的方法但不一定适合目前的环境,慢慢展开。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是作者强调的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而之后的内容全部按此思路展开,逐一解释步骤要点及这样做的理由。观察是了解对方当前的情绪状态等情况,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对方的感受,之后说出他的感受,根据对方的反馈持续引导其诉说,满足其倾诉的欲望,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不需要评价和标签。之后是说出你的感受,没错,就是需要彼此相互了解。之后是引导其诉说需求,因为倾诉了那么多,肯定对他自己想要什么有个基本的判断,需要持续引导其说出具体需求,你可以猜,但一定是他自己说出来。同时也需要明确表达你需要对方做什么这种具体需求。这时一般都明白彼此需要为对方做一些什么了,这就是解决方案了。如果觉得对做什么还是不清楚,那就需要彼此提出请求,具体的请求。 

           重点解决需求问题,这是本书作者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然,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其明确了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交流主体双方的需求,而不是对人、群体及事情进行定性。我们应该关注‌彼此的感受与需要。

    ‌       也就是推心置腹或者平时说的换位思考,还有很多情商类文章所说的替他人着想。没有判断和明确的性质问题的干预,剩下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事情的解决方案了。其实不打标签、不定性,这样的思维能够减少个人主见对提出解决方案的偏见性影响。
           人性本恶,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慢慢地,我更加坚信这一观点。还有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在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抽象需求本身就难以操作,具体期待‌。这个观点是说,我们应该在考虑对方具体需求时同时对其抽象需求进行预估,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大体估计对方的意图,从而能够提前应对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更长远的预估,那我们提出解决方案时有可能会越过当前具体需求,一步到位满足其终极需求,就省好多事了。
           建设性请求,关键就是这个建设性了。平时可能领导开会也会说提一些建设性意见,这代表这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提出实际有效的建议,这有利于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建设性请求就是让你提出你当前需要得到满足的具体需求,就是你具体想要别人做什么。不要给出条条框框和一些含糊的概念或者想法,直截了当的说明自己的意图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这时候应该会想到“女人的心思你不要猜” ,的确,不要猜,直接拿到需求最好了,快速解决问题,【可能是攻城狮的职业病吧,因为这样一来加速了事情的进展,省略很多过程,一同省略的还有那些浪漫啊,形式啊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明确谈话目的,这一点就有意思了。其实就是需要一个隐形的主持人来保证谈话的有效性,不然……你也知道的,坐在这里嗑瓜子聊天的话——能从目前国际经济走势聊到最近哪家外卖更划算。
           “‌我选择做……那是因为……”这是在用说服的方式,告诉自己当前行为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实现逻辑的利益转化——这样做我能得到……有了利益驱使,而且一旦意识到利大于弊,一般都会无理由去做这件事了,当然肯定会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一系列弊端,这样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的优先级,这样就能实现驱动效果——与他人无关。
           尚未满足的需要,这个就是需要重点输出描述的信息,
    ‌      不要定性,应该考虑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再来一遍。
    ‌      批评与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有攻击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好为人师、喜欢说教的人身上,正如《士兵突击》中吴哲在A大队答辩时说的,因为他们过于自信,所以更偏向于相信自己的嘴,而不是耳朵。网上还有句话:人用一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去学会闭嘴,然后学会倾听与理解。其实人们善于诡辩的根基在于其个人利益,如果没有利益,那人都可能一个字都不会说。

      非暴力表达愤怒:

      1-倾听他人,解放对方情绪,探求需求。
      是的,没有错,就是让你先放下自己,首先了解对方,搞清楚TA的想法和需求,中间一步是解决情绪对立问题,这一点需要达成“和平解放”的共识,彼此信任。
      2-给自己时间考虑需求与情绪,之后再表达。
      这时候需要考虑自己,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自己想怎样,用对自己有效的方式发泄自身情绪,务必解决好情绪问题,不然会有偏见参与到解决方案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不需要评价对方及其行为,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1-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2-认识不到:我们能够不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需求,

      3-确信自己有权惩罚伤害他人,认为是罪有应得,


      ‌强制力实施过程:

      1-意识到错误。做到这一点需要非常高的辩论水平,为了利益都会变得善于诡辩,能否辩论成功和你是否有理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2-懊悔。没有错,其实就是加深思想上的认识,提高觉悟。只是口头上说“我错了”,无异于隔靴搔痒。
      3-改变行为。终极目标,在对方加深对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其行为,共同提出下一步的计划,并达成共识,必须,

           表达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追根究底。过分追究没有用,而且偏离了我们想要迅速解决问题的初衷,当然全面了解事情详情是必要的。

           可能你也发现了,因为作者的果歪背景,所以提出的策略比较符合歪果仁的三观,对于我萌可能不是很适用,接下来谈谈我想到的作者观点和策略与国人处事相不一致的地方:

      1-普遍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样代表懦弱;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思,甚至表情,
      2-与中庸含蓄的理论不太一致,
      3-偏爱隐藏内心的真实感受【&&的心思……】,即便是真实表达,也不排除有虚假信息或者误导因素在里面,
      4-暴露情绪与感受将使你沦为被动的一方,因为对方并不一定会善意地去处理这些信息,比如可能四处传播【这个有亲眼所见的实例】,或者利用这些感受给予更加沉重的打击,都有可能,这时候你的情绪与感受就会被利用,问一下自己怕不怕别人的嘲笑?
      5-并不是都能正确理解对方,一旦理解出现偏差而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这里需要精心处理好情绪问题,以防止事态恶化。

      也可能我还没能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对一些方法还存在疑惑,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 相关阅读:
    JID 2.0 RC4 发布,高性能的 Java 序列化库
    FBReaderJ 1.6.3 发布,Android 电子书阅读器
    Arquillian 1.0.3.Final 发布,单元测试框架
    JavaScript 的宏扩展 Sweet.js
    Hypertable 0.9.6.5 发布,分布式数据库
    JRuby 1.7.0 发布,默认使用 Ruby 1.9 模式
    httppp 1.4.0 发布,HTTP响应时间监控
    Redis 2.6.0 正式版发布,高性能K/V服务器
    OfficeFloor 2.5.0 发布,IoC 框架
    XWiki 4.3 首个里程碑发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394htw/p/82599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