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补了两篇总结,有点习惯了,不再感觉总结文章这么麻烦。继续输出吧,骚年。
1 几个基本概念
1.1 路由算法分类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适合小网络,人工配置即可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适用于大型网络,自适应路由选择
1.2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因为互联网规模过于庞大,并且有些单位并不希望内部网络布局和使用的路由协议被外界所了解,所以现在互联网使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整个互联网被划分为许多小的自治系统,一个大的 ISP 就是一个自治系统。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是在单一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的度量。一个AS对其他AS表现出的是一个单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选择策略。
既然划分出来了自治系统的概念,那么就有了系统内外的区别,内部使用的叫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如 RIP 和 OSPF;自治系统边界使用的叫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用来跨系统传输路由选择信息,如 BGP-4。
2 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Route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IGP 中最早被广泛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特点是简单。它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中距离也称为“跳数”,直连网络跳数为 1,非直连网络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 1,RIP 规定一条路径最多包含 15 个路由器,所以 16 即代表不可达。可见 RIP 只是用于小型互联网。
2.1 工作原理:
-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 交换信息为本路由器路由表
- 定时交换
2.2 路由表更新策略:
使用距离向量算法,只选择经过路由器最少的路径,路由表中只记录下一跳路由器地址及途径路由器数。书中更新示例如下:
2.3 协议报文格式如下,使用 UDP 协议传送路由交换信息:
2.4 RIP协议缺点:
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的慢,如下示例所示,当某一链路出现故障不通,报文要在路由器之间反复传递,直到路由信息中的距离增加到16,才能明确不可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