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020软件工程个人作业06——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software-engineering-2017-1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software-engineering-2017-1/homework/10864
    这个作业的目标 软件工程实践总结
    作业正文 如下
    其他参考文献 邹欣.构建之法[M].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一.回望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达到的期待:

    1.第一次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了一个项目

    2.了解到概念图,流程图以及顺序类图对于项目的重要性

    3.测试阶段与文本编写需要反复更改

    存在的不足:

    1.容易对重复的操作感到厌倦

    2.认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3.忽略细节

    4.效率低,可能是比较蠢

    5.等等

    (2)你在第一次作业的个人简历中制定的这门课程结束后,你预期你将增长的能力、技术、技能; 和你在第二次作业中绘制的学习路线图。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算不上达到预期值,也可以说是无法满足当下吧。

    对于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上,只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了,才能不能耽误后面的人的工作;

    技术以及技能并没有达到之前预想的那样,要学会什么什么,光是应付必备的以及安排的都够呛,当然这是因为学习效率低。

    还有三分钟热度,永远都是开头热情满满,然后慢慢地懈怠,可能这就是与别人的差距吧。

    (3)请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一共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800行左右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

    作业名称 时间/h
    2020软件工程作业01 4h
    2020软件工程作业02 4h
    2020软件工程作业03 正补
    2020软件工程作业04 6h
    2020软件工程作业05 正补
    2020软件工程作业00 3h
    2020软件工程作业06(本篇) 4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1 5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2 6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3 6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4 5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5 5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6 1h
    2020软件工程团队作业07 2h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应该是团队作业07吧,这是第一次团队合作的项目的最后工程,临近期末了,各种实验报告以及课程设计的压力下,我们仍然一起腾出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的最后工作。

    尽管反复测试与检查很繁琐,但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算是我这学期收获最多的时间段吧。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也没有刻意去计算时间吧,根据完成的工作时间接近150h吧,每周有10h+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idea,vs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JProfiler测试软件工具,墨刀,AxureRP原型制作工具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java,c++,博客园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scrum

    * 工程能力的提升

    用例图,流程图,分析类图,用例描述的概念和画法,以及测试,文档编写

    * 团队合作上的提升

    一个项目的完成是环环相扣的,个人能力虽然渺小,却也至关重要。

    提高效率真的很重要,只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尽快完成了才不会拖累别人。

    当然编程能力也有所提升,通过团队合作学到了更好的思维模式以及处理技巧。

    * 其他方面的提升

    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会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自我解决,而不是盲目的依赖他人。

    沟通能力,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也很重要,对于项目问题的发现以及解决,带有感情的交流比冰冷的字符更有效果。

    二.团队总结

    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团队的合作分为这几个阶段:萌芽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创造阶段。

      • 萌芽阶段:第一次的组队合作,十个人的队伍得配合出默契。
      • 磨合阶段:并没有偷懒耍赖的队友,每个人相处的很融洽,面对困难一起讨论想着如何解决。
      • 规范阶段:明确了每个人的分工,时间段及任务要求都安排到位,尽量使每个人的能力发挥最大化。
      • 创造阶段:一步一个脚印真的很实在,整体的目标都完成了,得益于每日的精益求精。

    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我负责测试以及文档编写。

    尽管比较繁琐,但都已完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困难才能使人提升,我觉得挺适合这个角色的。

    * 如果你是组员,你觉得你的组长分工安排是否合理?你对组长的选举有什么建议?

    我是组员,我的组长安排的很合理。

    我认为组长的选举并不能根据知识水平来评判,得有良好的沟通和为人处世能力,因为组长是队伍的枢纽。

     

    三.人月神话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

    用例图,用例描述,顺序图不在话下。

    测试,文档编写手到擒来。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每个成员都进行了注册,测试结果良好。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确定了目标后,每个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组长以此制定了完整的流程。

    熟练使用编辑以及测试工具,团队因此也能按部就班的推进项目进度,按时完成目标。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尽管仍有功能没有实现,但已经在完善中。

    每个人都备份了项目原件,小组仍跟进后续进度。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字数不限,开放命题,可以使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我之前一直以为软件工程是个人的事,当我接触到团队项目才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项目需要这么多的工作量,一个人可能需要一年,而一个团队一个月足矣。比如我所负责的文档编写,你得有明确的人员安排以及每日的项目进度,否则会写的盘根错节,一锅粥。通过这次团队合作,我也充分认识到一群人真的可以完成很多事,不仅仅是项目。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人的成长是缓慢的,而一群人的成长则很快,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同舟共济才能扬帆起嘛。

           但你也属于你自己,不能过度依赖别人。首先得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对于本次的团队项目,我所负责的部分都一一完成了,甚至有时候会一个人弄完两个人的事,有时候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不如自己弄完了再通知他人。切勿好高骛远,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脚踏实地的成长才最有效。

    四.建议

    对下一届同学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请写下你对后来人的期许

    你可以什么都不懂,但不能什么都不学。

    目标真的很重要,你喜欢哪个方向,往哪发展。老师所教你的永远是有限的,你得自己想好以后想干什么,才能确定现在自己想学什么。

    挺遗憾的,大一大二并没有考虑到这个,越优秀的人心里的想法就越明确。那些进大学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真的很棒。

    坚持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浪费时间。

    对于软工实践课程,你有哪些建议?

    其实这个不太好评判,因为本学期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但我觉得动手比听课更重要,只有自己操作起来才知道哪里出现问题需要改进。

    对于老师的工作,你有哪些建议?

    彭琛老师真的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

    但我们大部分的同学专业知识都只有正常水平,老师有时候对作业要求有点偏高,我觉得逐渐提升要求对于我们来说更容易接受。

    对于自己今后,你有哪些建言?

    满是不足,所以只能任重道远

    加油

     

  • 相关阅读:
    js对象,字符串 互相 转换
    JS 比较两个数组是否相等 是否拥有相同元素
    node 中 安装 yarn
    vue2.0 子组件 父组件之间的传值
    卷积神经网络 使用 Python 实现一个对手写数字进行分类的简单网络
    Tensorflow卷积实现原理+手写python代码实现卷积
    深度学习基础 (十五)--padding,卷积步长与简单卷积神经网络示例
    直白介绍卷积神经网络(CNN)
    直观理解深度学习卷积部分
    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0177724ljq/p/132581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