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
    CPU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统称为通信。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
    并行通信——各位数据同时传送。例如CPU与PIO间的数据交换是八位一起传送的,这就是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数据是一位、一位顺序传送的方式。例如远动装置发、收两端的距离很长,只采用一条通道传送信息,这就需要各位信息逐位按次序传送,即串行通信。
    下面,我们介绍串行通信及其接口电路。
    1.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分为异步通信(ASYNC)和同步通信(SYNC),以及同步数据链路通信(SDLC)、高级数据链路通信(HDLC)等,它们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不同的信息格式上。我们主要介绍其中最基本的异步和同步通信。
    一、异步通信
    在数据位的前后必须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传送一个八位数据时,最少也要有十位数据的长度。
    它用一个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通常规定起始位是一个“0”。用停止位表示字符的结束,停止位通常规定为“1”,它可取1位,1.5位,或2位。一个字符可以用5位,6位,7位,或8位数据表示,例如ASCII编码,一个字符是用7位数据来表示的,而国际电报字符却用5位数据(“0或“1”)来表示一个字母。根据需要来选取用几位数据来表示一个字符。在数据后可以附加一位奇偶校验位,以提高数据位的抗干扰性能,但也可以不加。
    如上所述,异步通信是将每一字符(例如ASCII码)看作一个独立的信息,为了区分各个字符的边界,要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从而构成一个帧。各个字符串行地依次序传送。下面我们说明异步通信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在发送端,发出如图所示的一帧、一帧信息。在发送端没有信息要发送时,约定送出一连串的“1”,称为空闲位(或称“传号”MARK)。一旦有信息要发送时,首先发出一个“0”,称为起始位,然后发送数据位和奇偶位,最后发停止位表示一帧的结束。
    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第一个“0”信号当作一帧的开始(即同步信号)。当接收到这个由“1”变“0”的下降沿后,按约定的时钟频率一位、一位地从低位向高位收数,如图所示。因为在传输中存在干扰,并且两端的时钟也不可能准确的同步,为了正确、可靠地接收数据,都在每一位数据的中点来判决它是“1”还是“0”。所以常常把接收时钟频率提高若干倍,例如是数据传送码元速率的16倍、32倍或64倍等。如图是接收时钟频率为码元速率16倍的情况,图中TC是接收时钟周期,T为码元周期,T=16TC。当接收到起始位的下降沿时,就启动一个内部计数器,当计数到8个时钟周期(即码元宽度的一半)时。重新取样判决它是“1”还是“0”,若为“0”则确认它是起始位,而不是噪声干扰。以后,每隔16个TC对数据采样一次。如果约定8位数据,1位奇偶校验,1位停止位,则计数到8 + 10*16=168个接收时钟TC时表示一帧结束,以后为空闲位或另一侦的起始。
    如上所述,在异步通信时,发、收两端预先必须有下列规定:
    (1)信息格式。即预先要规定一个字符为几位数据,奇偶校验的形式,以及停止位的位数等一帧的信息格式。
    (2)波特率。即码元速率,单位是波特。例如波特率为1200Bd,则图中的码元周期T=1/1200=0.833ms
    (3)波特率系数。要预先规定接收时钟的频率是波特率的倍数,例如波特率系数为16, 32或64倍等。
    异步通信方式常用于计算机到屏幕显示器(CRT)及打印机之间的通信。在远动中也可采用异步通信方式,但是其信息格式与上述有时不同,例如起始位和监督位都较长,数据位也远不止8位。远动中的异步通信方式主要用在问答式传送方式中。
    二、同步通信
    在异步通信中,每一个字符要用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例如一个字符为8位数据。起始位和终止位至少各占1位,实际传送信息的效率最多是80%。在传送大量数据时,为了提高传送信息的效率,采用一个数据块共用一个同步字作为起始位的力格式,叫同步通信方式.
    同步传送方式是用发、收双方规定的同步字来作为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同步方式可分为内同步和外同步两种方式,说明如下:
    1、内同步方式
    发送端必须在数据块之前首先发送同步字。在接收端,当接收器收到与约定相符的同步字后才开始接收数据。内同步分为单同步字方式和双同步字方式两种,其信息格式如图所示。
    2、外同步方式
    外同步方式指由外界对接收器输入一个同步脉冲后就开始接收数据。采用外同步方式时,在发端不发送同步字,信息格式如图所示。但在接收端必须提取出同步脉冲来,例如自同步法就是一种外同步方式。
    要注意的是:采用同步通信时,不允许在数据之间出现空隙,如果发送端在某个时刻内没有数据发送,那么就要在这个时间间隙里补进去相应数量的同步字,直到再有新的数据发送为止。如果没有数据发送,并且也没有发送同步字,这就出现“欠载”现象。
    最后我们指出:异步通信是“起——止”(Start ——stop mode)同步方式通信,即在以起始位开始、停止位结束的一个字符内按约定的频率进行同步接收。各字符之间允许有间隙,而且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不固定的。例如终端设备的输出速度不均匀时,就要求相邻字符间的时间间隔不同,这时就要用到异步通信方式。而在同步通信方式中,不仅同一字符中的相邻两位间的时间问隔要相等,而且字符间的问隔也要求都相等,这是同步与异步通信方式的主妄差别。目前国内的远动装置常采用同步通信方式。

    三、通信规程简介
    这里要介绍的是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规程概念,通信双方是计算机和计算机,或者是计算机和终端设备。为了保证双方能进行有效、自动地数据通信,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有一系列的约定和顺序,这种通信的约定和顺序叫做通信控制规程(或协议),也叫传输控制规程。通信控制规程简称为通信规程。
    通信控制规程分为基本型通信控制规程和高级型通信控制规程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1.基本型通信控制规程
    它是一种面向字符的通信规程,即通信中的数据和控制字符都是以字符为单位构成一组信息的。在计算机通信中,数据和字符都采用七单位标准编码制。在基本型通信规程中,可以用同步通信方式,也可以用异步通信方式,在传输速率较高时常用同步方式,较低时常用异步方式。
    基本型通信控制规程是模仿人们打电话的过程而制订出来的。它把要传送的信息分为若干组,每组中有若干个字符单位。每组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传送,每传送一组信息,接收端要给发送端一个“应答”,告诉发送端这一组信息是否没有错误而被正确接收,若对方已经正确接收则可继续发送下一组信息。若接收端没有收到或已经接收到一组信息但信息有错误,则要求发送端重发这一组信息。这样,发送端在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已正确接收)应答之前,它是不能发送下一组新的信息的。
    2.高级型通信控制规程 目前,高级型通信控制规程,在计算机网络中有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即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即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等。在远动系统中有远动通信规约等。下面我们先对HDLC及SDLC规程作一个概述。至于远动通信规约,我们将在以后介绍。
    1. HDLC规程:
    计算机间或计算机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构成了传输数据的通信“链路”。为了保证互链的各方能在通信链路上有次序地传送和接收信息,必须规定一些通信的规则,这就是链路控制规程。目前用得较多的规程是基本型通信控制规程和HDLC规程,串行通信接口作为通信控制器时必须具备实现链路规程的各种功能。为了便于对器件功能的理解,下面简要介绍HDLC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主站和RTU间的操作原理。
    HDLC是基于在公共通信链路上,主站和一个或多个RTU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程。主站和RTU的关系如图所示。
    主站控制整个通信网络的工作,向RTU发送各种控制命令,而RTU只能按照来自主站的命令动作,并作出响应回答。
    主站可以选择任意一个RTU交换数据,构成通信双方。RTU一旦被选中后,既可以接收来自主站的信息,也可以向主站发送信息,于是开始了信息的传送阶段。
    主站和RTU之间的信息采用帧格式传送,在帧结束时采用CRC校验和帧序列号校验。在接收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将其作废,井请求发送端重发。在发送端,如果逾期收不到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响应,也将自动进行重发。如果接收端已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则应给予“确认”响应。
    当发送端由于某种原因(例如遥信优先插入)在一帧的结束之前需要中止现行的信息发送时,可以发送一个“提前终止”符号(ABORT).接收端一旦收到ABORT符号时,便把该帧中已经收到的信息作废。一帧内的信息不允许间断,但帧与帧之间的间隔可以用标志符(FLAG)或ABORT符来填充。当信息传送阶段结束时,发送端用传送“拆除”链接命令的方法,来表示它希望结束信息传送阶段而转入“空闲”(IDLE)状态。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15个“1”时,也自动进入空闲状态。
    2. HDLC的帧结构。
    HDLC规程是面向比特(或位)的规程,即能传送任意比特的信息,信息的长度不必是字符的整数倍,这是和基本型通信规程不同的地方。在HDLC规程中,用一帧表示一组完整的信息,它既可用于通信的控制,也可用于数据的传输。HDLC帧信息格式如图所示,整帧信息用标志序列包封起来。帧信息格式中各字段的内容介绍如下:
    标志序列F(Flag)。它是一个固定形式的8位序列,即01111110。用来划分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它也可作为一帧的同步码。两帧之间可用标志序列来填充,但一帧内不允许用标志序列填充。
    帧标志序列必须与一帧中的其他数字序列形式不同,但是数字序列是随机的,有可能和固定形式的标志序列一样,即出现01111110形式的数字序列,这就出现了假同步,即假开始和假结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必须采取措施,即用“0”比特插入法,以保证一帧中的A、C、I、FCS序列不会与F一样。“0”比特插入法是这样实现的。在发送端有监察设备,当数字序列中有连续5个“1”时,就自动在第五个“1”的后面插入一个“0”,而在接收端,在收到5个连续的“1”时,自动删除第五个“1”后面的一个“0”。如果由于传输中发生错码、使第六位“0”变成“1”,则接收端继续判下一位,如果下一位仍为“1”,则判为该序列中有错误。如果下一位是“0”则判为帧标志序列,表示帧结束。这样就解决了一长串“1”的判别问题。“0”比特的插入和删除法原理见图。
    地址字段A(Address):该字段共8位数字,发送时先发送低位,其中最低位是地址扩展位,其他7位表示RTU的地址,所以编址的RTU共有128个。要指出的是地址字段中的地址都是RTU的地址,从主站发出的命令帧中,其地址是指定接收该命令的RTU。从RTU发出的响应帧中,其地址是指明该响应帧来自哪一个RTU。HDLC还规定了地址字段长度可以扩展,扩展长度为8的整数倍,最低位为“1”表示要扩展,为“0”表示不扩展。
    控制字段C(Control):该字段共8位,它用来说明该帧的类型和帧序号。在HDLC中把帧类型分为三种,即信息帧(I)、监控命令帧(S)及非编号帧(U)。信息帧用来传送数据,监控命令帧用来传送监视和控制信息,非编号帧用于提供附加的链路控制功能。控制字段中的帧序号是指主站和某RTU通信中,在连续进行帧的传送时,对各帧的顺序编号。关于控制字段的信息格式,在后面再作介绍。在HDLC中控制字段长度也可以扩展。发送控制字段时规定先发低位。
    信息字段I(Information):该段字的长度是任意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信息字段的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它用于传输一个完整的数据,并非各类型的帧中都要有信息字段,只是在由控制字段表示的信息帧及个别的非编号帧中才有信息字段,在监控命令帧中没有该字段。
    帧校验段FCS(Frame。Check Sequence)该字段是一个16位的序列,每一帧都应有FCS字段,采用CRC校验,其生成多项式为:
    g(X)=X16+X12+X5+1
    它是(32767,32751)循环码及其缩短码,最小码距d0=4。每一帧都应有FCS字段,一帧内除标志序列F不参加校验外,其余各字段都参加校验,采用系统码格式。
    3. HDLC的控制字段格式。
    表中表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帧所对应的控制字段格式。
    帧类别 位序号 1 2 3 4 5 6 7 8
    信息帧(I) 0 N(S) P/F N(R)
    监控命令帧(S) 1 0 S P/F N(R)
    非编号帧(U) 1 1 M P/F M
    信息帧(I):当控制字段的第7位为“0”时该帧定义为信息帧,即该帧中的信息字段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控制字段中的第2、3、4位用N(S)表示,N(S)为发送顺序编号,编号范围是0~7,在传送中用来区别不同的信息帧,在接收端可以根据帧序号来检查此帧信息是否丢失或重复。控制字段中的第6、7、8位用N(R)表示,N(R)为接收顺序编号。对于发送的信息帧,该N(R)表示发送站所期望接收的下一帧的顺序编号,因此N(R)也是对以前接收到的信息帧[顺序小于N(R)]的“确认”信号。控制字段中的第5位。P/F表示询问/终止。P是询问位,由主站使用。当P=1时表示主站请求RTU响应。F是终止位,由RTU使用,当F=1时表示该帧是传输的最后一帧,RTU将停止再传送。
    监控命令帧(S):控制字段中第1、2位为10,表示该帧为监控命令帧。监控命令帧一般作为响应帧,它用于监视和控制,例如传送确认信号时,要求重传或请求暂停传输等。监控字段中的第3、4位S就是这些不同的监控功能的编码,而第5位P/F也是用询问和响应。因为确认和要求重发等都需要同时指明帧序号,所以监控命令帧中也有顺序编号N(R)。
    非编号帧(U):控制字段中第1、2位为11,表示该帧为非编号帧。它用于传输链路的建立或拆除,以及报告特殊情况等,第3、4、6、7、8位M编码最多可定义32种命令或响应功能。它可以在序列出错之后使用,使链路置于初始状态,因此它不受帧顺序编号检验的限制,其控制字段不包含帧序号。
    (2)SDLC规程:SDLC规程与HDLC规程相似,只有一些细节上的规定不同,例如在HDLC中当出现“欠载”(没有信息可发送)时,允许插入标志序列,而在SDLC中不允许出现“欠载”情况,也不能插入标志序列。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通信规程,作为下面了解串行通信接口的基础。关于HDLC及SDLC的详细规定已超出本书范围,这里就不再多述了。
    2. 串行通信接口概述
    串行通信接口基本功能是:在发送时,把CPU送来的并行码转换成串行码,逐位地依次发送出去。在接收时,把发送过来的串行码逐位地接收,组装成并行码,并行地送给CPU去处理。这种串——并转换的功能,当然可以用软件来实现,但是这样会降低CPU的利用率,所以常用硬件电路来实现这种功能,这种硬件电路叫做串行通信接口。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串行通信接口的功能也扩大了,它不但能实现异步、同步通信,而且还能实现各种通信规程中的功能,最常用的是SDLC/HDLC规程。
    目前,许多厂家都提供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片子,可用于同步通信方式或异步通信方式。通用可编程的同步、异步通信接口片子统称为UART(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还有既能实现异步、同步通信方式,也能实现SDLC/HDLC规程方式。
    (一)UART的结构原理
    UART接口芯片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叫做双工方式。所以它具有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功能。并且还有控制部件,以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发送器的输入是CPU送来的并行数据线。在采用异步通信方式时,发送器接收CPU送来的数据位后,要附加上起始位、奇偶位及停止位形成异步通信信息格式,然后按发送时钟节拍,通过移位寄存器将并行码串行的发送出去。在采用同步通信方式时,要把CPU送来的数据段附加上同步字及监督位,形成同步通信信息格式,通过移位寄存器串行地发送出去。发送器的输出是一根串行数据输出线TxD。
    接收器的输入是一根串行数据输入线RxD,接收器在异步通信方式时,始终监视着RxD线,当发现一个起始位时,就按约定的接收时钟频率接收数据,由RxD来的串行数据先进入移位寄存器,去掉起始位、停止位,检查有无奇偶错误,然后并行输入给接收数据缓存器(变为并行数据),以便由CPU用输入指令取走数据。在同步通信方式时,收到同步字符时作为接收数据段的开始,接收完数据后,要检查伴随式是否为零,以确定是否发生了错码。然后并行输入给接收数据缓存器,以便由CPU取走。
    控制部件是用来控制UART的工作的,CPU通过它实现现片内的工作控制,并且用它来向外设发出控制命令,或从外设读取状态。
    (二)UART的编程
    UART的功能可用编程来选择和确定,这叫做初始化工作。编程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确定工作方式,例如用同步通信方式,还是用异步通信方式等。
    (2)在异步工作方式时,要确定接收时钟频率与波特率的比例系数。例如采用波特率系数是16倍、32倍还是64倍,必须预先选定。
    (3)要确定信息格式。例如在同步通信方式时,要确定是采用单同步字符还是双同步字符。在异步通信方式时,要确定代表字符的数据是几位,停止位是几位等。
    (4)命令和状态位的确定。用命令指令直接使UART处于规定的工作状态,以控制CPU与USART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初始化时,输出一条命令指令,使得UART处于发送状态,则CPU把它写入UART后,UART就把并行数据串行地发送出去。
    为了识别UART中的数据是否是正确的数据,在UART中设立了各种出错标志。常用的有下列三种:
    (1)奇偶错误。例如已经预先约定在发送端采取偶校验方式,如果在接收端检查到字符中“P的个数是奇数个,则判为有错码,将偶校验标志位置”1“,表示该字符的偶校验出错。
    (2)帧错误。如前所述,一帧的信息具有规定的格式,如果接收到的一帧信息不符合规定的格式(例如缺少停止位等),则将帧错误标志位置“1”,表示帧信息格式出错。
    (3)溢出(丢失)错误,UART的接收器中有两个寄存器,一个是接收寄存器,它主要作为移位寄存器,把串行信息转换成并行信息。另一个是接收数据缓冲器,它主要是向CPU并行的输出数据。在接收时,RxD线上的串行数据首先移入接收寄存器,然后再送到接收数据缓冲器。若数据已送到接收数据缓冲器,则UART可以从RxD线上再接收一个新数据,移人接收寄存器。但是,如果接收寄存器已接收到一个新字符的停止位,且要把这个新字符的数据送到接收数据缓冲器中去时,CPU还未取走在接收数据缓冲器中的上一个数据,这就会发生冲掉上一个数据的现象,即出现数据丢失现象,这叫做溢出错误。这时要将溢出错误标志位置“1”,表示发生了溢出错误。由此可见,如果接收器中数据缓冲器的级数越多,则发生溢出现象的机会就越少。

  • 相关阅读:
    51Nod——T 1242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51Nod——T 1113 矩阵快速幂
    第二课 eclipse安装
    第一课 JDK环境变量配置
    浅谈hibernate的sessionFactory和session
    hibernate配置文件
    eclipse的new server里tomcat7.0根本选不上解决方法
    CATALINA_BASE与CATALINA_HOME的区别
    Tomcat的overview界面浅析
    Win10系统 Eclipse 下'Publishing to Tomcat'has encountered a problem解决办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51linux/p/25195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