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代码输出结果是什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include<stdio.h>char *myString(){ char buffer[6] = {0}; char *s = "Hello World!"; for (int i = 0; i < sizeof(buffer) - 1; i++) { buffer[i] = *(s + i); } return buffer;}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printf("%s
", myString()); return 0;} |
- Hello
- Hello World!
- Well
- 以上全部不正确
解析:
答案:D
函数char *myString()中没有使用new或者malloc分配内存,所有buffer数组的内存区域在栈区
随着char *myString()的结束,栈区内存释放,字符数组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会产生野指针,输出结果未知
2.
|
1
2
3
4
5
6
7
|
enum string{ x1, x2, x3=10, x4, x5, } x; |
问x等于什么?(0)
在c语言中,这样写法一般是全局变量,程序初始化时会清零.
3.
设已经有A,B,C,D4个类的定义,程序中A,B,C,D析构函数调用顺序为?
|
1
2
3
4
5
6
7
8
|
C c;void main(){ A*pa=new A(); B b; static D d; delete pa;} |
A B C D
A B D C(正确)
A C D B
A C B 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 :全局变量,静态局部变量,局部变量空间的堆分配和栈分配
其中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时从 静态存储区中划分的空间,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用域的不同,全局变量作用域大于静态局部变量(只用于声明它的函数中),
而之所以是先释放 D 在释放 C的原因是, 程序中首先调用的是 C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的是 D 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与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刚好相反。
局部变量A 是通过 new 从系统的堆空间中分配的,程序运行结束之后,系统是不会自动回收分配给它的空间的,需要程序员手动调用 delete 来释放。
局部变量 B 对象的空间来自于系统的栈空间,在该方法执行结束就会由系统自动通过调用析构方法将其空间释放。
之所以是 先 A 后 B 是因为,B 是在函数执行到 结尾 "}" 的时候才调用析构函数, 而语句 delete a ; 位于函数结尾 "}" 之前。
4.若char是一字节,int是4字节,指针类型是4字节,代码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class CTest{ public: CTest():m_ch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