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text{Career Time : }2019.01.23\sim2021.12.03\)
昨天的日子总远去,
我们也终会退役。
—— WC2018《退役的你》
NOIP2021 已经结束了,我的竞赛生涯也结束了。
笔者如今(指 \(2021\) 年底)临近中考,whk 压力与日俱增。为了保证 whk 成绩,我不得不舍弃 OI,以便轻装上阵。故以此文纪念逝去的激荡岁月。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记述心路历程。
启蒙阶段
在小学 \(6\) 年级时,我在课外听说了一个名为 C++ 的神奇物种。有了它,我可以凭借此进入更好的初中。
父亲有一定的语法知识,于是父亲带我入门。
我依稀记得我写的第一个程序真的是 HelloWorld
:
#include<iostream>
int main()
{
std::cout<<"Hello, world!"<<std::endl;
return 0;
}
当时收到 C++ Primer
的影响,我的码风比起其他同学的码风要略差一些,甚至一开始上 Luogu 交代码时仍把提示语句扔了上去(那时还没有新手入门手册,现在好多了),增加了学习和交流的成本。
不管怎样,我一点点进入了 C++ 的前台。
此时的我只会数组、变量、命名空间、头文件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离解题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我一度想放弃。但我又对这门竞赛有一些兴趣,于是父母给我报了个班。
而这,我迎来了学习的第一个高峰。
线下求学阶段
此时的我还是 \(6\) 年级,不过已经是下学期了,我也拿到了心仪的学校的入场券,我便有更多时间去整 OI(此时开始能报 OI 与 C++ 分辨开)。
我背上包,带上电脑,随着父母的指引,我做了 \(1\) 个小时地铁后,进入了一个小区里,转过几道弯,坐上电梯,抵达了上课的地点。
上课的老师年约 \(40\),前鬓稍白,脸上带着一点皱纹,但眼前的眼睛闪烁着慈祥的光辉。他问了我学习状况,我如实回答,他便指向了一张桌子,对我说:
你先坐这里。鉴于你的学习比别人落后,我就先多花点时间给你一对一辅导。辅导完之后,你可以看我给你的推荐的文章跟着学习。你能保障学习的进行吗?
我坚定的回答:“能!”此时我有些喜欢 OI 了。
就这样,训练开始了。
于是我学到了各种各样新鲜的东西:栈、队列、bfs、dfs、图论入门……那时候做的是 这种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