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就了方法?
懒人造就了方法。
●李冰凿山
愚公移山,碎石垦壤,矢志不渝。李冰凿山,积薪以烧之,闲情逸致。愚公之子子孙孙夜以继日,相反李冰拥有浩浩荡荡的工程团队,但他并不夙夜忧叹再三催促,以勤奋作为唯一宝典。正如《大道至简》第二章题目所说,懒人造就了方法。李冰在背负一个重大责任时,在掌控千万劳工生活的时候,却有闲情逸致去观察火烧石头,他懒他没有愚公的不抛弃不放弃,他懒他也有机会在生活中去观察去寻求去学习,去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实现,而不是繁琐的工程量。我们知道学习是无限的,可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里高效率的做事,才是懒人正道。
●一万行代码。
计算机语言经过发展,在早期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时期,程序员们都习惯在同一个文件里写代码,愿意翻多次pg up/pg dn,愿意代码一遍遍纠错,愿意重复算法一次次使用,他们绝不偷懒,也绝不轻松。但问题出现了,Delphi 1.0 的编译器居然不支持超过 64K 的源代码文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1 行代码大概(平均)是 30 字节,64k 的源代码是 2184行,如果代码风格好一点,再多一些空行的话,差不多也就是 3000 行上下。多一行都不行,程序写不下去了。而终于也有了受不了这样过程复杂的书写方式,他决定要补上这个缺口。从此出现了“单元格”,它不仅实现了代码2185行源代码的实现,也创建了另一种程序工作方法—分工。愈简单愈美好,我想就是这样的。
●书桌上的书是乱的吗?
编程思想之一,逻辑。如果一个学生学了很久的编程,他却仍然一头雾水,拿着题目,却不知如何下手,我想他就算学了很多的“知识”,却没有一个逻辑去问“为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学到的只是面子,没有里子。书中老师问到,“你的书桌是乱的吗?”。为什么这么问呢?我们要做的不是买很多书回家,更该学会如何把分类整理、如何把所学的知道分类一下,归纳一下,整整齐齐地放在脑子里 。这样的编程,不是杂乱的而是简明的,我们的整理比什么都不做显得麻烦,但显然比“什么都做了很多”却什么都不会的,简单多了。而这也是一种懒,为了在最终的系统,最终的实现。
●程序 = 算法 + 结构 + 方法
编程结构无非三种,顺序、选择、循环,一拿到题目就开始敲键盘的人,要么秒秒钟大牛,要么永远成不了有技术的有效率的monkey。要明白总体结构->面向对象,关系->数据结构,实现->算法 ,没有方法和逻辑,哪里会有实现?花费这样盲目的时间,不如放慢脚步停下来懒一下,想想我们该怎么去做。
不要做没有想法的勤奋人,如果你觉得繁琐苦逼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想想哪里可以改善,学会花费时间在探索上。我们的学习,正是让这个世界变简单。CO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