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elf.a 和 _a 的区别

    在OC中我们可以通过指令@property定义属性。

    OC对属性封装了许多方法,同时也会自动实现一些方法,相比实例变量,感觉更加面向对象些。

    一般定义属性的方法如下,在Class Test中定义属性int a。

    @interface Test:NSObject
    @property int a;
    -(void) changeAValue:(int) newValue;
    @end

    在类的实例方法中,我们可以用下面两种方式来访问a属性:

    1、直接用属性名访问:

     
    
    -(void) changeAValue:(int) newValue
    {
        _a = newValue;  // 默认生成的属性成员变量前面会自动加上“_”前缀
    }

    2、通过self.a的形式访问

     
    
    -(void) changeAValue:(int) newValue
    {
        self.a = newValue;
    }
     

    这两种访问方式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第一种方式访问,其实是类似于C++的访问方式,是直接访问的实例变量并赋值。而第二种方式,并不像其表面那么直观,它其实是通过调用编译器自动生成的对于a变量的赋值函数来实现的。即

    -(void) changeAValue:(int) newValue
    {
        self.a = newValue; // 此处实际是调用 [self setA:newValue];
    }
     

    个人感觉在类中调用自身的属性,还是用self.a的形式比较好。因为它封装了访问方法,加强了我们对变量的控制,也更面向对象些。

    为了说明self.a的形式更好用一点,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在Class Test中,再添加对象属性NSString* b,并指明其为一个深拷贝属性。

     
    
    @interface Test:NSObject
    @property int a;
    @property(copy) NSString* b, *c;
    -(void) changeAValue:(int) newValue;
    -(void) changeBValue:(NSString*) newBValue andCValue:(NSString*) newCValue;
    @end
    
    
    

    添加实例方法changeBValue:andCValue

    -(void) changeBValue:(NSString*) newBValue andCValue:(NSString*) newCValue
    
    {  
       self.b = newBValue;
    
       _c = newCValue;
    }
    
    

    在mian函数中写测试用例: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Test* testObj = [[Test alloc] init];
            NSMutableString* newBValue = [NSMutableString stringWithString:@"Tom"];
            NSMutableString* newCValue = [NSMutableString  stringWithString:@"www3@126.com"];
            [testObj setBValue:<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newBValue </span>andCValue:newCValue];
            
            NSLog(@"The value of b is %@ and c is %@", testObj.b, testObj.c);
            [name appendString:@"andLily"];
            [email appendString:@"andLily"];
            NSLog(@"The value of b is %@ and c is %@", testObj.b, testObj.c);
    
        }
        return 0;
    }

    运行,得到结果为

    技术分享

    可以看到,b的值仍然是Tom,而c的值已经跟随这newCValue的值做了改变,末尾添加了“andLily”字符串。

    我们的原意是对类属性的赋值应当是深拷贝赋值(在@property声明中添加了copy关键字),但现在b是深拷贝,而c仍然是默认的浅拷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个调用了self来访问,另一个直接对类属性进行了访问。在调用self的赋值方法访问时,编译器会自动根据copy关键字生成对应的深拷贝赋值函数,其实现类似于:

    -(void) setB:NSString* newValue
    {
        if ( _b! = newValue)
        {
              _b = [newValue copy];
        }
    }


    b已经和外部不指向同一块内存,因此b的值没有随着外部而改变。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类中,应该尽量使用self.a的形式来访问属性,这样对属性的访问会更加可靠简单,否则就需要我们自己实现对应属性的存取方法。

    关于类的属性,还有下面几点要注意:

    1、类的属性仅在本类中可以访问,子类无法通过_a的形式访问。但是可以通过继承父类的存取方法访问。

    2、当声明类的属性后,编译器会自动生成对应的存取方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重写的方式,阻止编译器自动为我们生成存取方法,而是使用我们自己定义的存取方法。

    本博文由博主根据资料或其他优秀博文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相关阅读:
    OSI安全体系结构
    PHP 二维数组根据相同的值进行合并
    Java实现 LeetCode 17 电话号码的字母组合
    Java实现 LeetCode 16 最接近的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6 最接近的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6 最接近的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5 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5 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5 三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14 最长公共前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polla/p/473482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