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就字面意思来说:浪,及科技的浪潮,起起伏伏,不但更迭,就如同一句俗语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潮,就是把创业者比作弄潮儿,他们走在最前列,有最美的风景,也有最大的危险。巅也是类似的意思,本书讲的无一不是时代的主人,但是它们或消失,或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少能有存活下来的。就原因,我从书中总结出两点:企业的基因,和商业!
IBM,它最成功也是令它走向衰落的地方就在于它基因里保守的部分。保守使IBM失去了无数发展机会,但是也让它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同样也使IBM在经济危机中存活了下来。但IBM习惯与军方,企业合作这是他的另一个基因,IBM一旦签下一个大型机销售的合同,不但可以直接进账上百万美元,而且每年还可以收取售价10%左右的服务费。总之IBM习惯于每谈下一个合同就可以坐地收钱。它看不上像IBMPC这样的终端消费型产品。IBM也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从上到下都高福利的舒适环境。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和内耗严重等等陋习也是它的基因,一个老人的基因。
而思科则是由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基因取胜:在思科,如果公司里有人愿意自己创业,公司又觉得他们做的是好东西,就让他们留在公司内部创业而不是到外面折腾,而思科会作为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来来对待这些创业的人。一旦这些小公司成功了,思科有优先权把他们买回来,思科的地盘就以扩大,最重要的是,思科员工的发明,一般很难丹顿成为一种产品,而必须应用到现有的网络通信系统或设备中,卖给思科就成了最好的出路。但思科由路由器发家的基因也使它很受“中国制造的影响”。
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公司的未来,因为挪威格定理指出,当一个企业占有50%以上的市场后就很难在发展,而且一个垄断的企业,内部难免不会失去活力。所以如何继续寻求新的发展点,就很大程度上受基因的影响了。
提到微软,我只有二字可以形容——垄断!微软在浏览器、播放器的市场斗争时均采用了捆绑的方法,利用它强大的客户量,抢占了市场。没有几个人会在意自己用的软件和其他的有多大不同,感觉好用就行,所以微软免费自带的软件理所当然的为顾客所用。与之斗争的网景,觉得自己有技术优势,但忽略了技术垄断的不可靠性。虽然微软为这些背上了不少官司、诉讼,并赔偿、被罚了很多的钱,但显然它挣得更多。
微软发展早期,就空手套白狼,用7万5000美元买来操作系统转手卖给BIM,而且不是单纯的买卖,而是从每台BIMPC中收取一笔不太起眼的版权费。微软的做法很聪明:赚每个人很少的钱,而不是少数人很多的钱。这便是一个商人正确的做法。
摩托罗拉被称为没落的贵族,它专注于质量,并实施了宏大的铱星计划,没有人会否定铱星计划的技术,但只关注技术是不行的,高昂的维护费用导致高昂的话费,导致极少的用户群。最终入不敷出,铱星计划成为了一颗流星。又一点是,摩托罗拉线铺的太长,哪里都掺和一脚的结果就是哪里都做不好。有一个极端的说法是:“不为盈利的企业,就是浪费资源。”
想要在商业上做好自主权同样重要,AT&T毁在了华尔街上,因为AT&T几个执行官手上的股票没有华尔街投资银行控制的多,华尔街只关心赚钱。于是AT&T被分为三部分,并逐渐走向没落。
说道商业不得不说的是风投,一个公司的创办离不开资金,而大多数人是没有那么多钱的,风投这一行业便应运而生。但这是聪明人之间的战争,风投者要以最少的钱翻最大的倍数,赚最多的钱。而创业者则不想让华尔街掌握过多的股份。这便看谁最聪明了。
一个企业,科技企业,创建的目的不是为了搞多少伟大的发明来造福人类,那是科学家的事,赚钱才是它的第一目的。技术只是手段。所以最应该干的事应该是在技术领先的优势下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卖更多的商品,赚更多的钱。然后用更多的钱,研究更加先进的技术。由于技术所带来的产品,一般除研发外成本都不高,甚至像软件几乎没有成本,这使得盗版很容易,垄断难以持续太久。所以必须有新技术不断诞生。像手机产业,几乎必须每年都有新机型上市。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每一个业界领头者都像在浪潮之巅,他们领导着一个时代,但稍有不慎便会被超越,便会摔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