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冒泡排序及其优化

    1.基本冒泡排序

    假设有n个数据需要由小到大排序,从最后一个数开始,进行相邻数的两两比较,若上面的数比下面的数大,则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则第一趟两两比较过后,n个数中最小的数到达最上面。重新从最后一个数开始,进行相邻数的两两比较,第二趟比较过后,次小的数也到了它应该到的最终位置。

    一趟比较确定一个位置上的数,n个数需要n-1趟比较,因为最后一个数无需进行比较即可确定位置。第0趟比较,需要比较的最后一个数为num[0],比较过后,位置0上的数据已确定,所以第1趟比较需要比较的最后一个数为num[1],依次类推,第i趟比较需要比较的最后一个数为num[i]。

    void BubbleSort_1(int num[], int n)
    {
    	int i, j;
    	int temp;
    
    	for (i = 0; i < n - 1; i++)
    	{
    		for (j = n - 1; j > i; j--)
    		{
    			if (num[j - 1] > num[j])
    			{
    				temp = num[j - 1];
    				num[j - 1] = num[j];
    				num[j] = temp;
    			}
    		}
    	}
    }

    2.优化1(对总趟数进行优化)

    如果某趟比较过程中,没有数据进行交换,表明序列已有序,无需进行后续比较。因此可以对比较的趟数进行优化。

    void BubbleSort_2(int num[], int n)
    {
    	int i, j;
    	int temp;
    	int flag;
    
    	for (i = 0; i < n - 1; i++)
    	{
    		//第i趟比较时,先复位比较标志位。
    		flag = 0;
    		for (j = n - 1; j > i; j--)
    		{
    			if (num[j - 1] > num[j])
    			{
    				temp = num[j - 1];
    				num[j - 1] = num[j];
    				num[j] = temp;
    
    				//如果有比较过程,则置位标志位。
    				flag = 1;
    			}
    		}
    
    		//如果第i趟比较过程中没有交换,则序列已有序,结束循环。
    		if (flag == 0)
    			break;
    	}
    }

    3.优化2(对每趟比较中的比较次数进行优化)

    如果在第i趟比较过程中,最后一个进行交换的数为num[last],表明num[0]~num[last]已为有序序列,因此在第i+1趟比较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的最后一个数为num[last]。所以可以对每趟比较过程中比较的次数进行优化。

    void BubbleSort_3(int num[], int n)
    {
    	int i, j;
    	int temp;
    	int flag;
    	int head, head_t;
    
    	head_t = 0;
    	for (i = 0; i < n - 1; i++)
    	{
    		flag = 0;
    
    		//head指向第i趟比较过程中最后一个需要比较的元素,即第i-1趟比较过程中最后一个进行交换的元素。
    		head = head_t;
    		for (j = n - 1; j > head; j--)
    		{
    			if (num[j - 1] > num[j])
    			{
    				temp = num[j - 1];
    				num[j - 1] = num[j];
    				num[j] = temp;
    
    				head_t = j - 1;
    				flag = 1;
    			}
    		}
    		//退出该for循环时,head_t的值指向最后一个进行交换的元素。
    		if (flag == 0)
    			break;
    	}
    }

    另外一种思路,不使用标志位flag即可同时进行优化1和优化2。

    void BubbleSort_4(int *num, int size)
    {
    	int i, j, temp;
    	int head;
    	int head_t = 0;
    	
    	for (i = 0; i < size - 1; ++i)
    	{
    		head = head_t;
    		for (j = size - 1; j > head; --j)
    		{
    			if (num[j] < num[j - 1])
    			{
    				temp = num[j];
    				num[j] = num[j - 1];
    				num[j - 1] = temp;
    
    				head_t = j;
    			}
    		}
    
    		if (head_t == head)
    		{
    			break;
    		}
    	}
    	return;
    }

     参考:改进的冒泡排序算法

  • 相关阅读:
    [python] 类组合与聚合关系
    [python] 伪私有属性,防止变量名冲突
    [vim] 配置文件之常用命令模式
    [VIM] 编辑器---多行注释和取消注释及多行复制和黏贴
    [Visual Studio Code] 执行python
    [C] 编译器codeblocks安装注意
    字符串全排列
    集合全量子集提取
    random函数详解
    Solr常用命令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milo/p/39496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