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BufferedOutputStream或BufferedWriter 链接到底层流上来实现。因此,在写
完数据时,flush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上图中WEB服务器通过输出流向客户端响应了一个300字节的信息,但是,这时的输出流有一个1024字节的缓冲区。所以,输出流就一直等着WEB服务器继续向客户端响应信 息,当WEB服务器的响应信息把输出流中的缓冲区填满时,这时,输出流才向WEB客户端响应消息。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flush()方法出现了。flush()方法可以强迫输出流(或缓冲的流)发送数据,即使此时缓冲区还没有填满,以此来打破这种死锁的状态。
当我们使用输出流发送数据时,当数据不能填满输出流的缓冲区时,这时,数据就会被存储在输出流的缓冲区中。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调用关闭(close)输出流,存储在输出流的缓冲区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所以说,关闭(close)输出流时,应先刷新(flush)换冲的输出流,话句话说就是:“迫使所有缓冲的输出数据被写出到底层输出流中”。
二.解读flush()源码:
下面以BufferedOutputStream类为例:
publicclass BufferedOutputStream extends FilterOutputStream { publicsynchronizedvoid flush() throws IOException { flushBuffer(); out.flush(); } privatevoid flushBuffer() throws IOException { if(count > 0) { out.write(buf, 0, count); count = 0; } } }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其实flush()也是通过out.write()将数据写入底层输出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