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o000034]知乎-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有什么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简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你只知道 ABC,你也可以根据这三者的内在逻辑,得出 DE,甚至 F,这个过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即使你知道 ABCDE,你也是没办法得出 F 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们能够呈现出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这样的结果是:

    1、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

    2、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3、前文已经说过,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 是 B」、「C 是坏的」、「因为 A 所以 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还是在读书、看公开课,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我之前在一个「聪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的问题中,提到过: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元认知。同样一个问题,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刷微博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具体的方式是:

    1、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2、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亦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3、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4、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亦即,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5、检验并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口述、写文章,去教会别人这个知识。或者,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6、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果断舍弃。如果一个东西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现在还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

    再多谈几点:

    1、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

    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 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2、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很有趣,就以它为出发点,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Google,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3、以上种种都需要不菲的时间,但学习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所谓聪明的人,无非他们把走路、等车、休息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罢了。再说,学习本身,岂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希望对你有用。

  • 相关阅读:
    HDU 1022 Train Problem I
    HDU 1702 ACboy needs your help again!
    HDU 1294 Rooted Trees Problem
    HDU 1027 Ignatius and the Princess II
    HDU 3398 String
    HDU 1709 The Balance
    HDU 2152 Fruit
    HDU 1398 Square Coins
    HDU 3571 N-dimensional Sphere
    HDU 2451 Simple Addition Express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ry/p/No00003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