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维度的指标值列表,其中维度体现在记录上,即一组维度一条记录,而指标体现在记录字段上,即一组维度有若干指标。
1. 指标及维度
从金额、人数、均数、比例4个指标类分别反映不同维度或组合维度下的指标情况。
1.1 按不同时间维度组合(代码D),如下表:
时间维度 |
说明 |
年(D1) |
年报 |
月(D2) |
月报 |
1.2 按不同险种维度(代码S),如下表:
险种维度 |
说明 |
城职(S1) |
|
城乡(S2) |
|
1.3 按不同就医地点维度(代码Y),如下表:
就医地点维度 |
说明 |
本地(Y1) |
|
异地(Y2) |
|
1.4 就医方式维度(代码J),如下表:
就医方式 |
说明 |
住院(J1) |
|
门特(J2) |
|
普通门急诊(J3) |
含药店购药 |
1.5 针对上述每一种情况,采用逐级划分维度(代码P),如下表:
分类维度 |
明细维度 |
医疗机构类别(P11) |
医疗机构(P10) |
医疗机构等级(P12) |
|
医保项目类别(P21) |
医保项目(P20) |
医保项目费用类别(P22) |
|
疾病(P30) |
|
参保人类别(P41) |
参保人(P40) |
参保单位类别(P51) |
参保单位(P50) |
医生(P60) |
维度上一个分类或明细维度,二者不组合。
1.6 指标(代码T),如下表:
指标组合 |
指标组 |
说明 |
费用情况 金额+比例 |
金额 |
包括支付构成(统筹支付、大病支付、自付、自费),项目类别(甲类、乙类、自费),项目费用类别(药品、诊疗项目、材料等) |
金额占比 |
|
|
金额增长率 |
|
|
就诊数/接诊数情况 就诊数/接诊数+比例 |
就诊数/接诊数 |
如人数、人次数 |
就诊率 |
|
|
占比 |
|
|
增长率 |
|
|
均数情况 均数+比例 |
均数 |
如人均费用、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床日费用、同级医院均数等 |
均数增长率 |
|
|
极值 |
最大金额 |
最高金额、最大人数 |
最小金额 |
最低金额、最少人数 |
|
... |
|
根据不同维度对指标进行组合,形成不同指标组(T1、T2、T3等)。
2. 统计报表
针对不同的维度,指标组的具体指标有所不同,如医保项目相关的指标就设有统筹支付和大病支付指标。组合报表的形式多样化,如下表:
序号 |
D |
S |
Y |
J |
P |
T |
报表编号 |
说明 |
1 |
D1 |
S1 |
Y1 |
J1 |
P11 |
T1 |
D1-S1-Y1-J1-P11-T1 |
本地城职,不同医疗机构类别住院费用年报。本地城职,不同医疗机构类别门诊费用年报 |
2 |
T2 |
… |
… |
|||||
3 |
T3 |
|||||||
4 |
P12 |
T1 |
||||||
5 |
T2 |
|||||||
6 |
T3 |
|||||||
|
… |
… |
… |
|||||
28 |
S2 |
|
|
P10 |
T1 |
|||
29 |
|
|
T2 |
|||||
30 |
|
|
T3 |
|||||
… |
|
|
|
|
|
|
统计表由上述四种组合共同构成,如基于上述组合形成报表,如D-S-J-P21-T1报表格式如下:
年度 |
险种 |
就医 地点 |
就医 方式 |
医疗机构类别 |
金额 (万) |
占比 (%) |
同比 (%) |
环比 (%) |
2017 |
城职 |
异地 |
住院 |
公立医院 |
3000.00 |
30 |
5 |
3 |
2017 |
城乡 |
本地 |
门诊 |
私立医院 |
2000.00 |
25 |
6 |
8 |
… |
|
|
|
|
3. 总体指标分析
总体指标反映宏观情况,其报表设计各个维度选取范围如下:
维度 |
选取范围 |
说明 |
时间维度(D) |
D1~D2 |
|
险种维度(S) |
S1~S2 |
|
就医地点维度(Y) |
Y1~Y2 |
|
就医方式维度(J) |
J1~J3 |
|
维度(P) |
P11、P12、P21、P22、P41、P51 |
全部分类维度 |
指标组(T) |
T1、T2 |
报表设计通过上述选取范围进行组合,具体表格设计见设计文档,有兴趣的可以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