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了解ODBCAPI

     
    5.1  了解ODBCAPI
    ODBC是一种使用SQL的程序设计接口。使用ODBC让应用程序的编写者避免了与数据源相联的复杂性。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DBMS厂商们的广泛支持。ODBC是一种使用SQL 的程序设计接口。使用ODBC让应用程序的编写者避免了与数据源相联的复杂性。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DBMS厂商们的广泛支持。
    Microsoft Developer Studio为大多数标准的数据库格式提供了32ODBC驱动器。这些标准数据格式包括有:SQL ServerAccessParadoxdBaseFoxProExcelOracle以及Microsoft Text。如果用户希望使用其他数据格式,用户需要相应的ODBC驱动器及DBMS
    ODBC API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数据库编程接口,包括60多个函数、SQL数据类型以及常量的声明。ODBC API 是独立于DBMS和操作系统的,而且它与编程语言无关。ODBCAPI X/OpenISO/IEC中的CLI规范为基础,ODBC 3.0完全实现了这两种规范,并添加了基于视图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所需要的共同特性,例如可滚动光标。ODBC API中的函数由特定DBMS驱动程序的开发人员实现,应用程序用这些驱动程序调用函数,以独立于DBMS的方式访问数据。
    ODBC API涉及了数据源连接与管理、结果集检索、数据库管理、数据绑定、事务操作等内容,目前的最高版本是3.0
    5.2 ODBC API编程步骤
    通常使用ODBC API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连接数据源。
           分配语句句柄。
           准备并执行SQL语句。
           获取结果集。
           提交事务。
           断开数据源连接并释放环境句柄。
    下面对上述步骤做详细的介绍。
    5.2.1 步骤1:连接数据源
    为了连接数据源,必须要建立一个数据源连接的环境句柄。通过调用SQLAllocEnv函数实现对环境句柄的分配,在ODBC 3.0里,这个函数已经被SQLAllocHandle取代,但是熟悉ODBC API的开发人员还是习惯用这个函数建立环境句柄,因为VC++开发平台有一个映射服务,这个服务将程序代码对函数SQLAllocEnv的调用转向对函数SQLAllocHandle的调用。
    这里有必要对“环境句柄”这个概念进行说明。句柄是指向一个特殊结构的指针,而环境指的是驱动程序管理器需要为该驱动程序存储的有关系统和数据源的一般信息。由于这个时候还没有建立同数据源的连接,驱动程序还并不知道该使用哪一个驱动程序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这个任务只能由驱动程序管理器来完成,利用这个环境句柄保留信息直到被使用。
    使用函数SQLAllocEnv创建环境句柄的语法如下:
     
     
    HENV  henv;
    RETCODE  rcode;
    rcode = ::SQLAllocEnv(SQL_HANDLE_ENV, SQL_NULL, & henv);
    if(rcode == SQL_SUCCESS)   // 环境句柄创建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完成了环境句柄的创建以后,还要建立一个连接句柄。连接句柄的创建函数是SQLAllocConnect,其调用语法如下:
     
    HDBC   hdbc;
    retcode = ::SQLAllocConnect( m_henv, & hdbc);
    if(rcode == SQL_SUCCESS)   // 连接句柄创建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完成了环境句柄和连接句柄的创建以后,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数据源连接了。完成数据源连接的函数是SQLConnect,其调用语法如下:
     
    m_retcode = :: SQLConnect( m_hdbc,
                           (PUCHAR)pszSourceName, SQL_NTS,
                           (PUCHAR)pszUserId, wLengthUID,
                           (PUCHAR)pszPassword, wLengthPSW );
    if(rcode == SQL_SUCCESS)   // 数据源连接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到此,应用程序同数据源的连接已经完成。
    有些时候,ODBC数据源并不是事先在用户的计算机里安装好了的,这时就需要应用程序能够动态创建ODBC数据源。ODBC API提供了动态创建数据源的函数SQLConfigDataSource。该函数的语法如下:
     
    BOOL SQLConfigDataSource(HWND  hwndParent,
                             WORD  fRequest,
                             LPCSTR  lpszDriver,
                             LPCSTR  lpszAttributes);
     
    参数hwndParent用于指定父窗口句柄,在不需要显示创建数据源对话框时,可以将该参数指定为NULL;参数fRequest用于指定函数的操作内容,函数SQLConfigDataSource能够实现的操作内容由参数fRequest制定,参数fRequest取值如下:
    ODBC_ADD_DSN:创建数据源;
    ODBC_CONFIG_DSN:配置或者修改已经存在的数据源;
    ODBC_REMOVE_DSN:删除已经存在的数据源;
    ODBC_ADD_SYS_DSN:创建系统数据源;
    ODBC_CONFIG_SYS_DSN:配置或者修改已经存在的系统数据源;
    ODBC_REMOVE_SYS_DSN:删除已经存在的系统数据源;
    ODBC_REMOVE_DEFAULT_DSN:删除缺省的数据源。
    参数lpszDriver用于指定ODBC数据源的驱动程序类别,例如,为了指定Access数据源,该参数应赋以字符串“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0”。参数lpszAttributes用于指定ODBC数据源属性,例如:
    DSN=MYDB\0DBQ=D:\\Database\\Friends.mdb\0DEFAULTDIR=D:\\DATABASE\0\0”
    该字符串指定数据源名称(DSN)为MYDB,数据库文件(DBQ)为D:\Database\Friends.mdb,缺省数据库文件路径(DEFAULTDIR)为D:\DATABASE
    通过调用如下代码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动态创建数据源MYDB
     
    BOOL CreateDSN()
    {
             char* szDesc;
             int mlen;
             szDesc=new char[256];
             sprintf(szDesc,"DSN=%s: DESCRIPTION=TOC support source: \
                                                   DBQ=%s: FIL=MicrosoftAccess: \
                                                   DEFAULTDIR=D:\\Database:: ","TestDB","D:\\Friends.mdb");
             mlen = strlen(szDesc);
             for (int i=0; i<mlen; i++){
                                if (szDesc[i] == ':')      szDesc[i] = '\0';
             }
     
             if (FALSE == SQLConfigDataSource(NULL,ODBC_ADD_DSN,
                                                                               "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0",
                                                                               (LPCSTR)szDesc))
                                return FALSE; // 创建数据源失败。
             else
                                return TRUE; // 创建数据源成功。
    }
     
     
    5.2.2 步骤2:分配语句句柄
    通常将ODBC中的语句看作SQL语句。前面已经提到,ODBC同数据库的SQL接口通信,驱动程序将ODBCSQL映射到驱动程序的SQL。但是ODBCSQL还携带了一些属性信息,用于定义数据源连接的上下文,有些语句要求特殊的参数以便能够执行,因此,每个语句都有一个指向定义语句所有属性结构的句柄。
    语句句柄的分配同环境句柄的分配相似,通过函数SQLAllocStmt实现,该函数的调用语法如下:
     
    HSTMT    hstmt;
    RETCODE  rcode;
    m_retcode = :: SQLAllocStmt(hdbc,  &hstmt );
    if(rcode == SQL_SUCCESS)   // 连接句柄创建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5.2.3 步骤3:准备并执行SQL语句
    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需求,要准备的SQL语句也一定不一样。通常的SQL语句包括SELECTINSERTUPDATADELETEDROP等。
    准备和执行一个SQL语句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SQLExecDirect函数,可以一次执行一个SQL语句。很多请求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调用SQLExecDirect函数的语法如下:
     
    LPCSTR pszSQL;
    strcpy(pszSQL, “SELECT * FROM EMPLOYEES”);
    retcode = ::SQLExecDirect(hstmt,  (UCHAR*)pszSQL,  SQL_NTS );
    if(rcode == SQL_SUCCESS)   // SQL语句执行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但是有些请求需要多次执行同一条语句,为此,ODBC提供了SQLPrepare函数和SQLExecute函数。调用的时候,只需要调用一次SQLPrepare函数,然后调用若干次SQLExecute函数。实际上,函数SQLExecDirectSQLPrepareSQLExecute的功能集中到了一起,多次调用SQLExecDirect显然比调用一次SQLPrepare再调用若干次SQLExecute效率高。调用SQLPrepareSQLExecute函数的语法如下:
     
    LPCSTR pszSQL;
    strcpy(pszSQL, “SELECT * FROM EMPLOYEES”);
    m_retcode = ::SQLPrepare( hstmt,  (UCHAR*)pszSQL,  SQL_NTS );
    if(rcode == SQL_SUCCESS)   // SQL语句准备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retcode = :: SQLExecute (hstmt,  (UCHAR*)pszSQL,  SQL_NTS );
    if(rcode == SQL_SUCCESS)   // SQL语句执行成功
    {
             // 执行其它操作
             …………
    }
     
    5.2.4 步骤4:获取结果集
    SQL语句执行成功以后,应用程序必须准备接收数据,应用程序需要把SQL语句执行结果绑定到一个本地缓存变量里。但是SQL执行语句执行的结果并不是直接传送给应用程序,而是在应用程序准备接收数据的时候通知驱动程序其已经准备好接收数据,应用程序通过调用SQLFetch函数返回结果集的一行数据。
    由于返回的数据是存放在列中的,因此应用程序必须调用SQLBindCol函数绑定这些列。通常接收结果集时需要依次进行以下操作:
           返回列的个数,执行SQLNumResultCols函数。
           给出列中数据的有关信息,例如列的名称、数据类型和精度等,执行SQLDescribeCol函数。
           把列绑定到应用程序的变量里,执行SQLBindCol函数。
           获取数据,执行SQLFetch函数。
           获取长数据,执行SQLGetData函数。
    应用程序首先调用SQLNumResultCols函数,获知每个记录里有多少列,调用SQLDescribeCol函数取得每列的属性,然后调用SQLBindCol函数将列数据绑定到指定的变量里,最后调用SQLFetch函数或者SQLGetData函数获取数据。
    对于其它的SQL语句,应用程序重复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代码如下:
     
    retcode = ::SQLNumResultCols( m_hstmt, &wColumnCount );
    if( m_retcode != SQL_SUCCESS ) // 列举结果集列的个数不成功
    {
             // 释放操作
             …………
             return;
    }
    LPSTR             pszName;
    UWORD          URealLength;
    SWORD           wColumnCount;   
    UWORD          wColumnIndex = 0;
    SWORD           wColumnType;   
    UDWORD        dwPrecision;     
    SWORD           wScale;         
    SWORD           wNullable;       
    m_retcode = ::SQLDescribeCol( m_hstmt,
                              wColumnIndex,  // 列的索引
                              pszName,    // 列的名称
                              256,    // 存放列名称的缓冲区大小
    & nRealLength,  // 实际得到列名称的长度
    &wColumnType,  // 列的数据类型
    &dwPrecision,  // 精度
    &wScale, // 小数点位数
    &wNullable );  // 是否允许空值
    if(retcode != SQL_SUCCESS ) // 执行不成功
    {
             // 释放操作
             …………
             return;
    }
    retcode = ::SQLBindCol( m_hstmt,
                        uCounter, // 列索引
                        wColumnType, // 列数据类型
                        FieldValue, // 绑定的变量
                        dwBufferSize, // 变量内存大小
    &BytesInBuffer); // 存放将来返回数据的大小的变量
    if(retcode != SQL_SUCCESS ) // 执行不成功
    {
             // 释放操作
             …………
             return;
    }
    ::SQLFetch( m_hstmt );
    // 此后可以从绑定的变量里读取列的值。
    …………
     
    5.2.5 步骤5:提交事务
    当所有的SQL语句都被执行并接收了所有的数据以后,应用程序需要调用SQLEndTran提交或者回退事务。如果提交方式为手工(应用程序设置)方式,则需要应用程序执行这个语句以提交或者回退事务,如果是自动方式,当SQL语句执行后,该命令自动执行
    事务是为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设计的概念,事务要求:要么提交,将事务里包含的更新操作都提交到数据库里;要么会退,数据库恢复到事务前的状态,不会影响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常情况下,检索类SQL语句不涉及数据的更新,不会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因此通常将检索类SQL语句设置提交方式为自动,而将更新类SQL语句的提交方式设置为手工方式,便于通过代码在事务处理中执行事务的提交或者会退,以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大型的商业应用中,这个设置非常有用。
    调用SQLEndTran函数的语法如下:
     
    :: SQLEndTran(SQL_HANDLE_DBC , hdbc,  SQL_COMMIT);   // 提交事务
    :: SQLEndTran(SQL_HANDLE_DBC , hdbc,  SQL_ROLLBACK); // 回滚事务
     
    5.2.6 步骤6:断开数据源连接并释放环境句柄
    当应用程序使用完ODBC以后,需要使用SQLFreeHandle函数释放所有语句句柄、连接句柄、环境句柄。这里需要注意操作的顺序,应该是先释放所有语句句柄,调用SQLDisconnect函数解除与数据源的连接,然后释放所有连接句柄,最后释放环境句柄,使应用程序同ODBC管理器的连接彻底解除。
  • 相关阅读:
    Spring Boot中报错org.apache.ibatis.binding.BindingException: Parameter 'XXXX' not found. Available parameters are [0, 1, param1, param2]的解决办法
    CockroachDB学习笔记——[译]Cgo的成本与复杂性
    CockroachDB学习笔记——[译]如何优化Go语言中的垃圾回收
    解决Java中的HttpServletResponse中文乱码问题
    Spring Boot自定义Mapper的SQL语句
    Spring Boot设置定时任务
    Java8中List的removeif()函数的使用示例
    skip list跳跃表实现
    五分钟理解一致性哈希算法(consistent hashing)
    github 更新fork分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geking/p/29637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