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编辑导语:工作要善于总结,也要善于表达,如何通过十几页PPT将自己的工作成绩表达出来,这是体现个人能力的最佳时刻。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述职报告,文章包含六部分内容:背景介绍、开展思路、落地内容、问题复盘、个人感悟以及目标展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怎么写,首先需要确定我们汇报的对象是谁。

    我此次述职,面向的是公司内部与项目相关的所有人员,不仅有高层领导,还包括产品团队内部成员。

    然后此次述职的背景为,我近期独立负责了一条新的产品线,大家可以认为是SCRM产品。快来看看我是怎样述职的吧。

    另外补充一句,此次述职的内容,不仅仅可以当做项目阶段性述职材料,还可以作为转正述职,或者是年中/年终述职的材料。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插句题外话:

    我个人不喜欢形式主义,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将生命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这次准备的转正述职内容,我觉得有三方面的意义:

    1. 让各位了解一下我们开拓的新产品的情况;
    2. 对自己这段时间工作的一个复盘;
    3. 也总结一下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有好的地方,也可以借鉴一下。

    本次的述职汇报,包含六部分内容:背景介绍、开展思路、落地内容、问题复盘、个人感悟以及目标展望。

    01 背景介绍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背景包含三个方面:

    1. 公司背景:我们公司的规模是在逐步壮大的,伴随着的,是我们的业务有待拓展。公司想要多元化的发展,那就不能只依靠单一方面的业务;
    2. 时代背景:时代一直在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存在着这样的痛点—>获客成本高,转化效率低,客户留存难;
    3. 项目背景:基于以上的痛点,刚好我们有存在实际需求的可以实践的客户,客户1以及客户2。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启动了xx项目,也就有了产品经理岗位的需求,也就有了我来负责这个项目。

    02 开展思路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这张PPT,主要总结了自己面对一个新的项目或者说是产品线,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主要是分为了以下六个步骤。

    1. 首先需要找到需求的基准线,后面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以这条基准线为指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目标愿景;
    2. 需要梳理清楚,新的业务都分为哪些环节,这样能够让我们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性,也就是范围边界的确定;
    3. 我们需要调研出来,每个环节都存在哪些核心的问题,然后再以我们的专业技能,整理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有问题,有解决方案,这就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4. 前面的内容已经能够让我们对于产品有一个初步的构想了,那么之后就可以进入竞品分析环节了,和市面上的产品对于一下,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用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
    5. 竞品分析之后,我们产品模式的构建,就基本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为产品落地做准备了,需要分析一下我们产品模式不管是市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的可行性,进行一个预研;
    6. 也就是最后一步,我们就开始进入产品设计的环节了,将以上整理出来的需求进行可视化,然后逐步迭代,将产品逐步完善。

    03 落地内容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首先确定了我们项目的目标愿景,也就是xx产品的核心需求,即销售环节的核心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这张图,X轴是下单频率,Y轴是客单价,那么这个目标愿景就是这四个方面:

    1. 找到更多高质量的潜在客户群体A;
    2. 能够高效地将其转化为客户群体B;
    3. 并努力使客户群体B向客户群体E转移;
    4. 最后想方设法延长客户群体停留在E的时间周期。

    总结下来,还是售前获客、售中转化、售后留存三大核心需求。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然后梳理了销售环节的各大关键节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也就是我们产品的价值体现。

    售前阶段的目标是降低获客成本,其关键节点,以及各节点存在的问题如上图所示:

    1. 线索来源:怎样获取到更多高质量的销售线索?
    2. 线索管理:怎样唯一标识已有的销售线索?
    3. 线索分配:怎样公平合理地为销售人员分配线索?
    4. 线索流转:怎样使线索在销售人员之间良性地流转起来?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售中阶段的目标是提升转化效率,其关键节点,以及节点存在的问题如上图所示:

    1)销售线:问题是怎样提升转化效率,这条线属于直接提升转化效率。

    而我们可做的事情,包括自动销售和人工销售。自动销售可做的事情就比如销售机器人,人工销售可做的事情包括知识库和问答库等等。

    2)管理线:问题是怎样提升服务质量,这条线属于间接提升转化效率。

    我们可做的事情,包括内部质检和外部评价。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售后阶段的目标是延长留存周期,其关键节点,以及节点存在的问题如上图所示:

    3)数据分析:问题是怎样让用户持续消费。

    我们可做的事情,包括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可以制定各种精准营销的策略;外部可以跟广告平台合作,通过广告投放,进行流失用户的召回。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对于竞品分析环节,总共研究了3类共计11款产品。

    其中的3类是指精准营销类,SCRM类,以及智能客服类;11款产品,也是从几十款产品当中,选取的跟我们产品定位较匹配的竞品。

    这些竞品也区分了直接竞品和间接竞品。

    • 直接竞品:采取的策略是研究其涉及“面”的广度,当时把竞品的范围,竞品的所有功能,都做了详细比对;
    • 间接竞品:采取的策略是研究其具体“点”的深度,因为有很多功能其实是跟我们的定位不相关的,所以就筛选了跟我们相关的功能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以上这些竞品,也产出了《竞品分析比对表单》,从流程和功能层面,能够直观地看出来这些竞品的差异。(成果展示)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这张PPT总结了自己竞品分析的方法。

    其实竞品分析的方法论有很多,比如两线四分法、SWOT分析法、KANO模型等等,但我自己通常使用的,还是通过“用户体验五要素”进行分析。

    而且,在需求分析阶段,研究战略层和范围层的内容就足够了,其他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的研究,是产品设计阶段再考虑的事情。

    根据这种方法,最终产出了《竞品分析报告》,从战略层以及范围层对竞品进行了研究。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我们的产品预研,主要是针对售前环节的产品预研,因为售中售后环节的落地途径没问题。

    而预研之前,首先需要对售前环节的场景进行分析:

    场景1:张三访问了我们的官网、商城等地方,然后进行了信息注册,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样的话,销售团队就可以通过xx产品直接跟进了;

    场景2:李四访问了我们的官网、商城等地方,然后未进行信息注册。其实这种潜在客户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客户找出来,那么我们销售可跟进的客户,就会呈倍数的增长。

    想要找出这些潜在客户,可以通过我们公司擅长的技术,也就是IP追踪。追踪过后,可以做两件事,一件是识别出来这个客户是谁,知道用户是谁了,那就可以进行跟进了;另外一件就是,通过跟头条、百度、腾讯等第三方广告平台合作,给这些潜在客户发广告进行召回;

    场景3:我们把精准客户张三的特征告诉头条、百度、腾讯等第三方广告平台,然后平台会帮我们找出跟张三拥有类似用户画像的王五们,然后给他们发广告,进行拓新的操作。

    其实上述场景,张三和王五的这两个场景都是很好理解的,我们在实现方面也都是可行的,我们的预研,主要是针对李四这条线。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这个落地途径主要分为了三个步骤:

    1)判定

    判定的内容是客户的意向度,如果是意向度高的,比如在官网上面看了很多内容,也停留了很长时间,但是没有注册信息,也没有产生消费,那么这种就是我们精准的潜在客户,我们需要想办法把握好这种客户;

    而意向程度低的,比如随便打开官网看了两眼就走了,那也就没必要进行广告召回的操作,浪费广告费。

    这一步所用到的技术原理就是埋点技术,判定的条件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在网页上停留超过X分钟的用户;在网页上访问超过X个页面的用户;已访问注册页面,但未进行注册的用户,等等。

    2)识别

    识别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潜在的访客是“谁”,而这个“谁”也不一定是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指一个对象。

    这一步主要是基于IP追踪技术,首先是一个场景的追踪,分为TO B 场景和TO C 场景。

    • TOB 场景:可以基于IP追踪技术,识别出来企业的名称,然后再通过企查查等第三方接口,就可以获取网络上面公开的联系方式,这个时候,可以让销售直接跟进,或者是通过广告进行召回;
    • TOC 场景:可以基于IP追踪技术,识别出来一个范围,但精确不到个人,也查不到个人联系方式,因为违反隐私保护法。但我们可以通过cookie 、 imei值等手段,识别出来唯一的对象,然后虽然不能获取联系方式,但我们可以给这个对象发广告进行召回。

    3)召回

    这一步就是第三方的广告平台,在我们的官网、商城上面部署一套SDK代码,这个代码的目的,就是读取前两步的判定信息和识别信息,这个时候就能够自动发广告了。

    04 问题复盘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整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产品方向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要做的产品,到底是ABM精准营销的产品,还是CRM,SCRM,或者是智能客服?

    这个问题,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讨,以及竞品分析,最终才确认了“xx”的产品方向定位。

    这个环节多花点时间是没问题的,毕竟方向是最重要的,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后续的工作都是无用功。

    2)客户协作的问题

    过程中,我们跟xx客户合作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是困扰了我们好久。因为xx客户熟悉自己的业务,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开发团队,他们是可以完全自己干的,现在也是这种状态。

    这个问题,也是经过了多次的沟通,最终确立了差异化的合作方式,不做重复性工作的合作原则。

    而且一直被动等待xx客户的反馈,实在是太慢了,我们也积极寻找了另外的途径,拓展了另外的企客通客户,即xx客户,xx客户也是有这样需求的。

    这个环节是不能被动等待的,需要积极地往前推进。

    05 个人感悟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今年也是自己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了,我觉得作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有两个: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总结能力。

    我学习的技巧,通常都是图中呈现的这个模型,利用五步法进行学习。

    首先我会寻找大量的信息(比如重定向广告的内容),并进行大量的泛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模型(比如上述落地途径中的模型),再跟其他人进行频繁求教,最后进行不断地修正总结(我最后呈现在PPT中的模型,是我已经改了最少十几遍之后的)。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产品经理另外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总结的能力。

    这里分享一下个人理解的总结的意义。

    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迷茫:我们做了一个又一个产品,看了一本又一本书籍,但当我们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总会感觉,一些都要“从头再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做的一个又一个产品,只是获得了“经历”,并非吸收了“经验”;我们看的一本又一本书籍,也只是获得了“知道”,而并非掌握了“知识”。

    而这两者之间进行转变的途径就是“总结”。这就是我理解的总结的意义。

    06 目标展望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我的目标展望包括两个。

    1. 知识库

    这个目标也是跟我个人感悟相关的,我希望自己总结的方法论,能够沉淀到我们公司的知识库中,然后对公司的相关人员,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就比如今天的这次述职汇报里面所总结的方式方法。

    另外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养成总结知识的习惯,共同沉淀我们公司的知识库,这样的话,这个知识库对于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有反补作用的。

    最后,这个知识库,也能够为新入职的人员所用,能够减少新人的培养成本。

    一份很哇塞的产品经理述职报告

    2. 市场与IP

    第二个目标展望,我是希望,我作为产品经理设计出来的产品,是能够在市面上流通的,是能够对用户产生价值的,然后我希望这个产品,可以打上公司的IP,同时也能够打上我个人的IP。

    就比如,提起网易云音乐,就能够想到是网易出品,同时也能够想到设计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王诗沐。

    当然这个目标是很远大的,但我觉得这个目标也是可以有另一番解读的:我们并不是需要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IP,只需要一部分人就够了。就比如我们公司,在xx领域肯定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目标也没有那么大,是可以实现的。

    07 结语

    以上就是我此次述职汇报的全部内容啦,整体汇报下来,大概20分钟左右。

  • 相关阅读:
    当Django模型迁移时,报No migrations to apply 问题时
    django--各个文件的含义
    django--创建项目
    1013. Battle Over Cities (25)
    1011. World Cup Betting (20)
    1009. Product of Polynomials (25)
    1007. Maximum Subsequence Sum (25)
    1006. Sign In and Sign Out (25)
    1008. Elevator (20)
    1004. Counting Leaves (3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Evan/p/147332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