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在第二章开头的题目就是懒人造就了方法,这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要动脑,不是一看到老师留下的编程题目,就在电脑上打代码,不过脑思考,先把自己会的打上然后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往下写程序。我们不能一味的工作或学习,要学会思考,善于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懒人因为“懒”而勤于动脑,三思而后行。
正如第二章题目所说,懒人造就了方法,是一个懒人以为不想干活二造就了“烧石头”这个“碎石”的方法。愚公太勤快了,勤快得今天可以比昨天多凿一倍的石头。或者在愚公的项目计划案的首页里就写着朱笔字:“吾今胜许,明胜今倍许,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快。 ”但是越发的勤快,愚公将越发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人的精力终归是有极限的。提出新的“方法”,解决是将是影响做事成效的根本问题。而愚公可以多吃点饭,多加点班,但突破不了人的精力的极限。当愚公辛勤的叩石垦壤的时候,我们的李冰却并没有像他那样一味地勤奋,他有着工期的约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于是他便抽出时间在休息中思考解决问题的简单之道,终于,发现了积薪烧山的好方法,结果事半功倍,而愚公将精力都用于叩石垦壤,虽然达到相同的结果,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统筹兼顾,优化分析,多多思考,从而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法。
接着作者为我们讲了携程需要分模块,前人习惯把所有的代码放到一个文件中,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勤快的愚公创造不了方法。这我已经说过了。对于要把“一百万行代码写到一个文件”,查找一个函数要在编辑器里按五千次 PageDown/PageUp 键的勤快人来说,是不能指望他们创造出“单元文件”这样的开发方法来的。 然而单元文件毕竟还是出现了。这个世界上,有勤快人就必然有懒人,有懒人也就必然有懒人的懒法。有了单元文件,也就很快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块。把一个大模块分成小模块,再把小模块分成更细的小小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于一个单元。懒人经过长时间思考,改进了这种情况,分模块编程,这样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这更加说明了我们要动脑。接着又讲讲了一个好的程序员要有好的素质,必要的注释,好的书写习惯,好的编程规范,能让自己编写程序的效率提高很多是作者将这种思想与编程联系起来,得出编程的结构化程序的思路。如果要分工合作,第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编程习惯,自己的代码只有自己才能读懂,那么最后一个人就遭殃了,连前面写的是什么都看不懂,怎么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些都为我们解释了为人处世要善于思考,学会统筹兼顾。这次的阅读,当真令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工程的定义有所了解,而且也更深层次的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