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并发编程复习笔记

    同步容器:

    1. ArrayList、LinkedList、HashMap这些容器都是非线程安全的。如果有多个线程并发地访问这些容器时,就会出现问题。

    2. 在Java中,同步容器主要包括2类:

        1).Vector、Stack、HashTable

      2).Collections类中提供的静态工厂方法创建的类

          Vector实现了List接口,Vector实际上就是一个数组,和ArrayList类似,但是Vector中的方法都是synchronized方法,即进行了同步措施。

          Stack也是一个同步容器,它的方法也用synchronized进行了同步,它实际上是继承于Vector类。

            HashTable实现了Map接口,它和HashMap很相似,但是HashTable进行了同步处理,而HashMap没有。

            Collections类是一个工具提供类,注意,它和Collection不同,Collection是一个顶层的接口。在Collections类中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比如对集合或者容器进行排序、查找等操作。

            最重要的是,在它里面提供了几个静态工厂方法来创建同步容器类

    3. 同步容器的缺陷:

        1). 性能问题:同步容器中的方法采用了synchronized进行了同步,那么很显然,这必然会影响到执行性能

        2). 同步容器真的是安全的吗?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i<vector.size();i++)

                      vector.remove(i);

                };
             };

             若有两个线程执行上面的代码,可能会报数组越界异常。因为两个线程获取vector.size()的值都是10,在同时删除时可能一个线程先于另一个线程将最后一个元素删除了。

          3).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在对Vector等容器并发地进行迭代修改时,会报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1. 异常的原因:调用list.remove()方法导致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值不一致。

    2. 在单线程环境下的解决办法:在迭代器中如果要删除元素的话,需要调用Itr类的remove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删除元素实际上调用的就是list.remove()方法,但是它多了一个操作: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3. 多线程环境下解决方法:虽然Vector的方法采用了synchronized进行了同步,但是由于Vector是继承的AbstarctList,因此通过Iterator来访问容器的话,事实上是不需要获取锁就可以访问。那么显然,

        由于使用iterator对容器进行访问不需要获取锁,在多线程中就会造成当一个线程删除了元素,由于modCount是AbstarctList的成员变量,因此可能会导致在其他线程中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值不等。

        因此一般有2种解决办法:

        1).在使用iterator迭代的时候使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进行同步;

        2).使用并发容器CopyOnWriteArrayList代替ArrayList和Vector。

     

    1. JDK5中添加了新的concurrent包,相对同步容器而言,并发容器通过一些机制改进了并发性能。因为同步容器将所有对容器状态的访问都串行化了,这样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所以这种方法的代价就是严重

        降低了并发性,当多个线程竞争容器时,吞吐量严重降低。因此Java5.0开始针对多线程并发访问设计,提供了并发性能较好的并发容器,引入了java.util.concurrent包。

        与Vector和Hashtable、Collections.synchronizedXxx()同步容器等相比,util.concurrent中引入的并发容器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

        1)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设计,尽量避免synchronized,提供并发性。

        2)定义了一些并发安全的复合操作,并且保证并发环境下的迭代操作不会出错。

             java.util.concurrent中容器在迭代时,可以不封装在synchronized中,可以保证不抛异常,但是未必每次看到的都是"最新的、当前的"数据。

    2. 下面是对并发容器的简单介绍:

       ConcurrentHashMap代替同步的Map(Collections.synchronized(new HashMap())),众所周知,HashMap是根据散列值分段存储的,同步Map在同步的时候锁住了所有的段,而

         ConcurrentHashMap加锁的时候根据散列值锁住了散列值锁对应的那段,因此提高了并发性能。ConcurrentHashMap也增加了对常用复合操作的支持,比如"若没有则添加":putIfAbsent(),

         替换:replace()。这2个操作都是原子操作。

       CopyOnWriteArrayList和CopyOnWriteArraySet分别代替List和Set,主要是在遍历操作为主的情况下来代替同步的List和同步的Set,这也就是上面所述的思路:迭代过程要保证不出错,

         除了加锁,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克隆"容器对象。在添加的时候是需要加锁的,否则多线程写的时候会Copy出N个副本出来。

       ConcurrentLinkedQuerue是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它是非阻塞队列。

         ConcurrentSkipListMap可以在高效并发中替代SoredMap(例如用Collections.synchronzedMap包装的TreeMap)。

       ConcurrentSkipListSet可以在高效并发中替代SoredSet(例如用Collections.synchronzedSet包装的TreeMap)。

    3. ConcurrentHashMap定位一个元素的过程需要进行两次Hash操作,第一次Hash定位到Segment,第二次Hash定位到元素所在的链表的头部,因此,这一种结构的带来的副作用是Hash的过程要比普通的

        HashMap要长,但是带来的好处是写操作的时候可以只对元素所在的Segment进行加锁即可,不会影响到其他的Segment,这样,在最理想的情况下,ConcurrentHashMap可以最高同时支持Segment

        数量大小的写操作(刚好这些写操作都非常平均地分布在所有的Segment上),所以,通过这一种结构,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能力可以大大的提高。

    4. CopyOnWrite容器即写时复制的容器。通俗的理解是当我们往一个容器添加元素的时候,不直接往当前容器添加,而是先将当前容器进行Copy,复制出一个新的容器,然后新的容器里添加元素,添加完元素之后,

        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对CopyOnWrite容器进行并发的读,而不需要加锁,因为当前容器不会添加任何元素。所以CopyOnWrite容器也是一种读写分离的思想,读和写不同的容器。

    5. CopyOnWrite的应用场景:CopyOnWrite并发容器用于读多写少的并发场景。比如白名单,黑名单,商品类目的访问和更新场景,假如我们有一个搜索网站,用户在这个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搜索内容,

        但是某些关键字不允许被搜索。这些不能被搜索的关键字会被放在一个黑名单当中,黑名单每天晚上更新一次。当用户搜索时,会检查当前关键字在不在黑名单当中,如果在,则提示不能搜索。

        代码很简单,但是使用CopyOnWriteMap需要注意两件事情:

         1).减少扩容开销。根据实际需要,初始化CopyOnWriteMap的大小,避免写时CopyOnWriteMap扩容的开销。

         2).使用批量添加。因为每次添加,容器每次都会进行复制,所以减少添加次数,可以减少容器的复制次数。如使用上面代码里的addBlackList方法。

    6. CopyOnWrite的缺点:

        1).内存占用问题。

        2).数据一致性问题。

    阻塞队列:

    1. 自从Java 1.5之后,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了若干个阻塞队列,主要有以下几个:

        1). ArrayBlockingQueue:基于数组实现的一个阻塞队列,在创建ArrayBlockingQueue对象时必须指定容量大小。并且可以指定公平性与非公平性,默认情况下为非公平的,即不保证等待时间

             最长的队列最优先能够访问队列。

      2). LinkedBlockingQueue:基于链表实现的一个阻塞队列,在创建LinkedBlockingQueue对象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大小,则默认大小为Integer.MAX_VALUE。

      3). PriorityBlockingQueue:以上2种队列都是先进先出队列而PriorityBlockingQueue却不是,它会按照元素的优先级对元素进行排序,按照优先级顺序出队,每次出队的元素都是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注意,此阻塞队列为无界阻塞队列,即容量没有上限(通过源码就可以知道,它没有容器满的信号标志),前面2种都是有界队列。

      4). DelayQueue:基于PriorityQueue,一种延时阻塞队列,DelayQueue中的元素只有当其指定的延迟时间到了,才能够从队列中获取到该元素。DelayQueue也是一个无界队列,因此往队列中插入数据的操作

             (生产者)永远不会被阻塞,而只有获取数据的操作(消费者)才会被阻塞。

    2. 阻塞队列中的方法 VS 非阻塞队列中的方法

        1). 非阻塞队列中的几个主要方法:

         add(E e):将元素e插入到队列末尾,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插入失败(即队列已满),则会抛出异常;

         remove():移除队首元素,若移除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移除失败(队列为空),则会抛出异常;

         offer(E e):将元素e插入到队列末尾,如果插入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插入失败(即队列已满),则返回false;

         poll():移除并获取队首元素,若成功,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peek():获取队首元素,若成功,则返回队首元素;否则返回null

        对于非阻塞队列,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offer、poll和peek三个方法,不建议使用add和remove方法。因为使用offer、poll和peek三个方法可以通过返回值判断操作成功与否,而使用add和remove方法却不能达到

          这样的效果。注意,非阻塞队列中的方法都没有进行同步措施。

       2). 阻塞队列中的几个主要方法:

         阻塞队列包括了非阻塞队列中的大部分方法,上面列举的5个方法在阻塞队列中都存在,但是要注意这5个方法在阻塞队列中都进行了同步措施。除此之外,阻塞队列提供了另外4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put(E e):put方法用来向队尾存入元素,如果队列满,则等待;

         take():take方法用来从队首取元素,如果队列为空,则等待;

         offer(E e,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offer方法用来向队尾存入元素,如果队列满,则等待一定的时间,当时间期限达到时,如果还没有插入成功,则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poll方法用来从队首取元素,如果队列空,则等待一定的时间,当时间期限达到时,如果取到,则返回null;否则返回取得的元素;

    3. 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

        从put方法的实现可以看出,它先获取了锁,并且获取的是可中断锁,然后判断当前元素个数是否等于数组的长度,如果相等,则调用notFull.await()进行等待,如果捕获到中断异常,则唤醒线程并抛出异常。

      当被其他线程唤醒时,通过insert(e)方法插入元素,最后解锁。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和Semaphore三个辅助类进行一个总结:

    1. 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都能够实现线程之间的等待,只不过它们侧重点不同:

      CountDownLatch一般用于某个线程A等待若干个其他线程执行完任务之后,它才执行;而CyclicBarrier一般用于一组线程互相等待至某个状态,然后这一组线程再同时执行;另外,CountDownLatch是不能

        够重用的,而CyclicBarrier是可以重用的。

    2. Semaphore其实和锁有点类似,它一般用于控制对某组资源的访问权限。

        Semaphore翻译成字面意思为 信号量,Semaphore可以控同时访问的线程个数,通过 acquire() 获取一个许可,如果没有就等待,而 release() 释放一个许可。

      

      

    Callable、Future和FutureTask

    1.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创建线程的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继承Thread,另外一种就是实现Runnable接口。这2种方式都有一个缺陷就是: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无法获取执行结果。如果需要获取执行结果,就

        必须通过共享变量或者使用线程通信的方式来达到效果,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麻烦。而自从Java 1.5开始,就提供了Callable和Future,通过它们可以在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得到任务执行结果。

    2. Callable与Runnable

        1). java.lang.Runnable是一个接口,在它里面只声明了一个run()方法。由于run()方法返回值为void类型,所以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无法返回任何结果。

        2). Callable位于java.util.concurrent包下,它也是一个接口,在它里面也只声明了一个方法,只不过这个方法叫做call()。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泛型接口,call()函数返回的类型就是传递进来的V类型。

         那么怎么使用Callable呢?一般情况下是配合ExecutorService来使用的,在ExecutorService接口中声明了若干个submit方法的重载版本:         

    <T> Future<T> submit(Callable<T> task);
    <T> Future<T> submit(Runnable task, T result);
    Future<?> submit(Runnable task);
    

      第一个submit方法里面的参数类型就是Callable。

      暂时只需要知道Callable一般是和ExecutorService配合来使用的,具体的使用方法讲在后面讲述。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第一个submit方法和第三个submit方法,第二个submit方法很少使用。

    3. Future:Future就是对于具体的Runnable或者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取消、查询是否完成、获取结果。必要时可以通过get方法获取执行结果,该方法会阻塞直到任务返回结果。Future类位于

        java.util.concurrent包下,它是一个接口。Future提供了三种功能:

      1). 判断任务是否完成;

      2). 能够中断任务;

      3). 能够获取任务执行结果。

      因为Future只是一个接口,所以是无法直接用来创建对象使用的,因此就有了下面的FutureTask。

    4. FutureTask:RunnableFuture继承了Runnable接口和Future接口,而FutureTask实现了RunnableFuture接口。所以它既可以作为Runnable被线程执行,又可以作为Future得到Callable的返回值。

        事实上,FutureTask是Future接口的一个唯一实现类。    futureTask.get() 获取返回值结果。

     

     

    1. 从这三个方法的文字描述可以知道以下几点信息:

      1). wait()、notify()和notifyAll()方法是本地方法,并且为final方法,无法被重写。

      2). 调用某个对象的wait()方法能让当前线程阻塞,并且当前线程必须拥有此对象的monitor(即锁)

      3). 调用某个对象的notify()方法能够唤醒一个正在等待这个对象的monitor的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都在等待这个对象的monitor,则只能唤醒其中一个线程;

      4). 调用notifyAll()方法能够唤醒所有正在等待这个对象的monitor的线程;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何这三个不是Thread类声明中的方法,而是Object类中声明的方法(当然由于Thread类继承了Object类,所以Thread也可以调用者三个方法)?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由于每个对象

        都拥有monitor(即锁),所以让当前线程等待某个对象的锁,当然应该通过这个对象来操作了。而不是用当前线程来操作,因为当前线程可能会等待多个线程的锁,如果通过线程来操作,就非常复杂了。

    2.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三个线程Thread1、Thread2和Thread3都在等待对象objectA的monitor,此时Thread4拥有对象objectA的monitor,当在Thread4中调用objectA.notify()方法之后,Thread1、

        Thread2和Thread3只有一个能被唤醒。注意,被唤醒不等于立刻就获取了objectA的monitor。假若在Thread4中调用objectA.notifyAll()方法,则Thread1、Thread2和Thread3三个线程都会被唤醒,至于

        哪个线程接下来能够获取到objectA的monitor就具体依赖于操作系统的调度了。

        上面尤其要注意一点,一个线程被唤醒不代表立即获取了对象的monitor,只有等调用完notify()或者notifyAll()并退出synchronized块,释放对象锁后,其余线程才可获得锁执行。

    3. Condition是在java 1.5中才出现的,它用来替代传统的Object的wait()、notify()实现线程间的协作,相比使用Object的wait()、notify(),使用Condition1的await()、signal()这种方式实现线程间协作更加安全

        和高效。因此通常来说比较推荐使用Condition,在阻塞队列那一篇博文中就讲述到了,阻塞队列实际上是使用了Condition来模拟线程间协作。

        1). Condition是个接口,基本的方法就是await()和signal()方法;

        2). Condition依赖于Lock接口,生成一个Condition的基本代码是lock.newCondition() 

        3). 调用Condition的await()和signal()方法,都必须在lock保护之内,就是说必须在lock.lock()和lock.unlock之间才可以使用

         Conditon中的await()对应Object的wait();

         Condition中的signal()对应Object的notify();

         Condition中的signalAll()对应Object的notifyAll()。

     

  • 相关阅读:
    [转载]使用uiautomator做UI测试
    [转载]Android相关开发网站
    [转载]Android开发必备的21个免费资源和工具
    c# List集合的Find方法适用
    c# GridView Footor列求合计
    c# List集合排序
    mysql中插入多条记录-微软批处理
    mysql中插入多条记录-微软批处理
    VS2005快捷键
    LinqToSql 小例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tianlin/p/51938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