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是final的呢?
一个谜团
如果你用过类似guava这种“伪函数式编程”风格的library的话,那下面这种风格的代码对你来说应该不陌生:
1 2 3 4 5 6 7 8 9 |
|
这段代码对一个字符串的list进行过滤,从中找出长度为4的字符串。看起来很是平常,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声明expectedLength时用的那个final看起来有点扎眼,把它去掉试试:
error: local variable expectedLength is accessed from within inner class; needs to be declared final
结果Java编译器给出了如上的错误,看起来匿名内部类只能够访问final的局部变量。但是,为什么呢?其他的语言也有类似的规定吗?
在开始用其他语言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把问题简化一下,不要再带着guava了,我们去除掉噪音,把问题归结为:
为什么Java中的匿名内部类只可以访问final的局部变量呢?其他语言中的匿名函数也有类似的限制吗?
Scala中有类似的规定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上面的Scala代码是合法的,number变量是声明为var的,不是val(类似于Java中的final)。而且在匿名函数中可以修改number的值。
看来Scala中没有类似的规定。
C#中有类似的规定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这段C#代码也是合法的,number这个局部变量在lambda表达式内外都可以访问和赋值。
看来C#中也没有类似的规定。
分析谜团
三门语言中只有Java有这种限制,那我们分析一下吧。先来看一下Java中的匿名内部类是如何实现的:
先定义一个接口:
1 2 3 |
|
然后创建这个接口的匿名子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这个匿名子类会被编译成一个单独的类,反编译的结果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可以看到名为number的局部变量是作为构造方法的参数传入匿名内部类的(以上代码经过了手动修改,真实的反编译结果中有一些不可读的命名)。
如果Java允许匿名内部类访问非final的局部变量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在TryUsingAnonymousClass$1中修改paramInteger,但是这不会对number的值有影响,因为它们是不同的reference。
这就会造成数据不同步的问题。
所以,谜团解开了:Java为了避免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做出了匿名内部类只可以访问final的局部变量的限制。
但是,新的谜团又出现了:
Scala和C#为什么没有类似的限制呢?它们是如何处理数据同步问题的呢?
上面出现过的那段Scala代码中的lambda表达式会编译成这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可以看到number也是通过构造方法的参数传入的,但是与Java的不同是这里的number不是直接传入的,是被IntRef包装了一层然后才传入的。对number的值修改也是通过包装类进行的:this.number$2.elem = 456;
这样就保证了lambda表达式内外访问到的是同一个对象。
再来看看C#的处理方式,反编译一下,发现C#编译器生成了如下的一个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把number包装在这个类内,这样就保证了lambda表达式内外使用的都是同一个number,即便重新赋值也可以保证内外部的数据是同步的。
小结
Scala和C#的编译器通过把局部变量包装在另一个对象中,来实现lambda表达式内外的数据同步。
而Java的编译器由于未知的原因(怀疑是为了图省事儿?)没有做包装局部变量这件事儿,于是就只好强制用户把局部变量声明为final才能在匿名内部类中使用来避免数据不同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