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阶段已经结束了, 我们的团队项目也还在进展中, 学习的路永远没有尽头,这两天静下心来翻了翻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书的外貌:
一、针对书中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前言:首先很感谢老师们的辛苦教学,刚开始我对软件工程教学的理解就是老师带着我们开发项目,一步一步,从环境搭建到写代码然后测试打包差不多这样一个过程,就像Linux老师那样,让我们自己摸索一遍,然后演示全过程,阐述遇到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问题,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网络工程的学生,我想大部分人除了几门课程设计做一下也就没有参加过什么编程项目(当然排除那些大神),所以软件工程的教学方式刚开始让大家有些懵吧,不过通过这阶段的课程,也确实有学习到挺多东西,比如博客的编写、Coding、GitHub以及原型设计等工具的使用以及什么是NABCD,软件规格需求说明书等等,不可否认老师们也是费尽心思、很辛苦,半夜起床上厕所还要看一眼手机,接着就是失眠,差点得焦虑症,不过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是否值得推广还是有待考验的。
- Page 8,如下图:“这些同同学是真的懂软件工程,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么?”,那么我的问题是:到底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像邹欣老师那样吗?查了一下资料,有一篇博客这样写:http://blog.csdn.net/artspring/article/details/5662952,是否真的如其中所述,没有严格的定义?
- 对于网络工程,学习软件工程的意义有多大?Page8和Page11(如下图),第八页阐述了和软件工程相关的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可以分为下面这些偏实践的领域,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那么请问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联系有哪些?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 第三章Page55中所说:“我们很多人是边看书边开发Asp.NET的项目,这相当于一边看医学书一遍动手术”,我认为这样的比喻有些不恰当。请问这里的很多人指的的是哪类人呢?假如是初学者,不是应该边看书边开发的么?刚开始并没有什么经验,很多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动手实践,然后不断出错,不断解决错误。顺便在这里请教一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它?
- Page57:程序员小飞案例,我认为小飞应该采取另一个办法,避免后面集成阶段的额外工作,但是这样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老师们,你们有何高见呢?
- 书本中第五章列举了很多团队模式: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等等,其中明星模式不是很理解,能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么?这么多模式,而且我认为每个阶段的模式可以不一样,那么团队要怎么选择合适的模式呢?
二、自我评价表链接:
https://coding.net/u/Lynn_LinYan/p/Random/git/blob/master/%E8%BD%AF%E4%BB%B6%E5%B7%A5%E7%A8%8B%E5%B8%88%E8%87%AA%E6%88%91%E8%83%BD%E5%8A%9B%E8%AF%84%E4%BB%B7%E8%A1%A8.docx
三、个人总结
apha阶段终于结束了,真的是不容易,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微信的编程和开发,所以这次项目做的很吃力、很慢。做出来的成品和预先得项目需求有一些出入,也有一些BUG,但是虽然这样,总算是有东西可以展示给大家,暂时完成了基本功能。在开发的过程中有一个负责的PM是很重要的,团队之间的配合和团队氛围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有时自己做事还不算拖拉,但遇上一个拖拉机队伍的话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自己最终也变得拖拖拉拉。这个阶段是有学到一点东西,比如使用码市管理代码,画原型图工具的使用以及燃尽图的绘制等等,然而,感觉像是在走马观花,这方面的学习也是浅尝则止,我们每天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时间永远不够用,希望接下来自己能够安排好时间,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