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imension reduction i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rees

    Alfaro C A, Aydin B, Valencia C E, et al. Dimension reduction i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rees[J].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2014: 157-179.

    Aydin B, Pataki G, Wang H, et al.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rees[J]. The 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 2009, 3(4): 1597-1615.

    Wang H, Marron J S. Object oriented data analysis: Sets of trees[J]. Annals of Statistics, 2007, 35(5): 1849-1873.

    主要看了第一篇文章,第三篇也就是最开始的那篇的文章并没有细看(主要是有好多看不懂).

    问题

    PCA主要解决的是欧式空间中的问题,虽然kernel可以将其扩展到高维和非线性. 有一些数据,并不位于欧式空间之中,比如这三篇文章所重视的树形结构的数据,如何抓住这些数据的主干(拓扑结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即为一种可以表示为树形结构的数据——血管,血管汇集处可以视为是一个树节点,当然树形数据会丢失很多细节,比如血管的粗细,长度等. 但是,因为这里我们只关注血管的拓扑结构(以后用结构代替,因为对拓扑不是很熟悉,用起这个词来总感觉心慌慌的), 所以我树形结构已经足够了.

    现在再一次复述一遍我们的问题:

    假设我们有数据集(mathcal{T}={t_i}), 每一个(t_i)即为一个树形结构的数据,我们希望找到一棵树或者一类树,使得其能抓住(mathcal{T})的主要结构.

    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不是在欧式空间中,我们无法利用距离来度量俩棵树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一些定义.

    重要的定义

    距离

    假设有俩棵树(t_1,t_2), 定义其距离为:

    [d(t_1, t_2) = |t_1setminus t_2| + |t_2 setminus t_1| ]

    其中(|cdot|)表示集合的基数,即有限集合内元素的个数.
    距离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性质:

    [d(t_1, t_2) = 0 Leftrightarrow t_1=t_2, \ d(t_1, t_2) = d(t_2, t_1) ge 0, \ d(t_1, t_3) le d(t_1, t_2) + d(t_2, t_3). ]

    只需证明第三个性质:
    (t_1, t_2, t_3)都可以拆分成四份,以(t_1)为例,(t_{11})只属于(t_1), (t_{12})属于(t_1, t_2)但不属于(t_3), 类似有(t_{13}), 最后是(t_{123})属于三者,那么:

    [d(t_1, t_3)= |t_{11}|+|t_{33}| + |t_{12}| + |t_{32}| \ d(t_2, t_3)=|t_{22}|+|t_{33}| + |t_{21}| + |t_{31}| \ d(t_1, t_2) = |t_{11}|+|t_{22}| + |t_{13}| + |t_{23}| ]

    比较便得证.

    支撑树 交树

    (Supp(mathcal{T})=cup_{i=1}^n t_i), (Int(mathcal{T})=cap_{i=1}^nt_i).

    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序相当于给(t)里面的元素进行了区分,如此我们才能对不同的树进行比较.

    这篇文章的序是如此定义的:

    1. 根节点为0
    2. 假设所有节点的子孙数不超过(k), 则第(i)个节点的第(j)个子孙序为(ki+j).

    容易证明,一棵树不会出现相同的序.

    需要说明的子孙的排序,下面是文章中的一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k=4),但是有些时候有点出乎意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看规则,(t_2)的5应该为4更加合适,但是因为文章关注的是结构,所以其认为5在右边,所以为5. 事实上这样比较合适,否则支撑树的构造就显得不合理了(因为不同的结构会有相同的序).

    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安排,这些节点的位置,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有提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觉得如此也并不靠谱,但是似乎也只有如此.

    tree-lin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的例子,接上面的(t_1, t_2, t_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中的(l_0)是预先给定的,给定方式有很多种,比如(Int(mathcal{T}))等,注意到后面的添加2为0的后代,8为2的后代,所以相应的(0-2-7)等等也是可以的. 不必再往下扩展的原因是支撑树中没有相应的元素了.

    (t_1, t_2, t_3)(L)的距离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有(L_1, L_2)俩条tree_lines, 我们可以定义:

    [L_1 cup L_2 = {l_{1,i} cup l_{2,j} | l_{1, i} in L_1, l_{2, j} in L_2}, ]

    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虽然可能不太高明,但是这就和欧式空间中的子空间类似了(虽然我们非常愚蠢地把子空间中的元素都表示了出来).

    有了这个,我们利用距离就可以定义投影了:

    [P_{L_1 cup L_2}(t)=mathop{mathrm{argmin}} limits_{l in L_1 cup L_2} {d(t, l)}. ]

    我看到这的时候,觉得,有点粗暴,但是不错.

    相应的(L_1, L_2, ldots)也可以如此定义.

    接下来有一个引理,这个引理有助于后面的分析,在此之前还需要定义path.

    path

    对于支撑树,从头节点到叶节点的每条路径均为一个path, 我们以(mathcal{P})来表示所有的path(除(l_0)之外), 显然每一条tree-line都可以用(l_0cup p, pin mathcal{P})来表示.

    (L_i^f, L_i^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L_k^f)就是通过前向PCA所求得第k个的"载荷向量", 我认为这个定义是很自然的.

    相应的还有后向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向的方法,就是求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而后向的方法,就是求我们所舍弃的成分.

    重要的性质

    我会简单说明证明思路,细节回看论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L=l_0 cup p_L), 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t)(p_L)即可,显然(t cap p_L)是最合适的,否则,多一个点,(|p_L ackslash t|)会多1, 如果少一个点(|t ackslash p_L|)会多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我是这么思考的,假设(L_1, ldots, L_q)互不相同(如果相同,则退化为不同), 则我们只需要考虑(p_{L_1}, ldots, p_{L_q}), 上面所说的依然成立,只是增加的量为0或者1,但是不改变此时到达最小的事实.

    定义权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delta (v,t)=1, vin t).
    有前向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相应的定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按照上面的算法,我们可以求出相应的(L_k^f).
    这个算法可以这么理解: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以个tree_line, 使得树在其上(加上之前的tree-lines)投影的损失最少.
    首先节点(vin l_0),其权重为0,这是因为每个tree-line都有,
    其次是节点(v in p_1^f cup ldots cup p_{k-1}^f),权重为0,这是因为,即便我们再一次选中的(L)中有此节点,新的子空间也不会因为这个节点带来损失的减少(因为已经有了)
    最后是其它的节点,可以想象,如果我们选中了这个节点,那么没有一棵树(t), (v in t), 就会带来2点的距离减少,所以其权重设置为上面的形式.

    算法自然是选择(p_L)中的节点权重和最大的.

    一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的证明我觉得是,就是正统的证明蛮有意思的.

    后向的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应的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么来理解权重的定义,首先,如果节点(v in l_0), 那么权重自然为0,因为每个(L)都有,所以不会剩下的子空间造成影响, 另外,如果v在超过俩条路径上存在,那么显然,我们去掉任意一条都不会导致这个节点消失于剩余的子空间,所以权重为0.
    其它的情况,即有影响的情况,那么舍弃(v)会直接导致包含(v)的树与子空间的距离+2,所以才会有上面的定义.
    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说明,前向和后向的一致性,这部分的证明我没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它

    看其数值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投影的距离来进行一些分类啊之类的操作. 直观上,这么设计似乎能够抓住树形数据的主干,只是,我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但是是蛮有趣的,在普通的PCA中,也会遇到类似类别的0, 1, 2的数据,这些数据,虽然硬用也是可以的,但是应该也是有更好的方法去针对. 眼前一亮,但怪怪的...

  • 相关阅读:
    Linux命令之_Cut(转)
    Use “error_messages” in Rails 3.2? (raises “undefined method” error)
    ruby错误
    Linux SvN操作
    Linux 安装SVN服务器 (转)
    删除 vim 命令
    vscode 配置java开发
    java json
    svn
    采样率和比特率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TandHJ/p/1149433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