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来一开始想沿用之前vue源码的标题:webpack源码之***,但是这个工具比较巨大,所以为防止有人觉得我装逼跑来喷我(或者随时鸽),加上浅析二字,以示怂。
既然是浅析,那么案例就不必太复杂,所以继续按照之前vue源码,以最简单形式进行源码分析,如下:
配置文件config.js:
module.exports={ entry:'./entry.js', output:{ filename:'output' } }
入口文件entry.js:
console.log('entry');
执行命令为:
node webpack --config config.js
不摸鱼了,开始正式进入源码,惯例上图:
之前简单讲解了webpack.cmd的内容,可以发现在正常进行webpack打包之前,会调用bin文件夹的webpack.js文件,这一节就看一下这个文件做了什么,经过简单整理,源码如下:
var path = require("path"); // 优先使用当前路径版本的webpack.js try { var localWebpack = require.resolve(path.join(process.cwd(), "node_modules", "webpack", "bin", "webpack.js")); if(__filename !== localWebpack) { return require(localWebpack); } } catch(e) {} // 引入yargs框架 var yargs = require("yargs") .usage("字符串..."); // 配置 require("./config-yargs")(yargs); var DISPLAY_GROUP = "Stats options:"; var BASIC_GROUP = "Basic options:"; yargs.options({ "json": { type: "boolean", alias: "j", describe: "Prints the result as JSON." }, // ... // 各种配置... }); // 解析命令行参数并执行回调函数 // 正常情况下err为null output为空字符 yargs.parse(process.argv.slice(2), (err, argv, output) => { // 报错信息 if(err && output) { // ... } // 输出帮助或版本信息 if(output) { // ... } // 这里对配置文件进行转换与合法性检测 var options = require("./convert-argv")(yargs, argv); // argv的参数二次处理 // 暂时无视 function ifArg(name, fn, init) { // ... } // 解析配置文件 function processOptions(options) { // 当前配置文件是一个Promise时 if(typeof options.then === "function") { options.then(processOptions).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error(err.stack || err); process.exit(1); // eslint-disable-line }); return; } // 大量的ifArg(...) // 获取webpack主函数 var webpack = require("../lib/webpack.js"); Error.stackTraceLimit = 30; var lastHash = null; var compiler; try { // 编译 compiler = webpack(options); } catch(err) { // error } // ...编译后回调 暂时不管 } // 执行上面的函数 processOptions(options); });
源码说长也不长,可以分为五大块:
1、引入yargs框架并进行配置
2、使用yargs解析命令并调用回调函数
3、进行配置文件参数转换与合法性检测
4、引入webpack主函数进行编译
5、编译完成后调用对应的回调函数
其中yargs框架是一个命令行框架,具体内容请自行查阅,这里不会做更多介绍,因此源码内容会按顺序跳着讲。
首先是一个小try/catch语句:
// Local version replace global one try { var localWebpack = require.resolve(path.join(process.cwd(), "node_modules", "webpack", "bin", "webpack.js")); if(__filename !== localWebpack) { return require(localWebpack); } } catch(e) {}
其实注释已经讲明了这个代码块的作用,这里稍微详细再说几点。
process是node中的一个全局对象,而process.cwd()方法可以获取到当前进程的绝对路径,测试如图:
所以第一行赋值语句会尝试获取./node_modules/webpack/bin/webpack,js文件并进行调用,将结果赋给localWebpack。
而__filename是当前指令文件的详细绝对路径,在默认的node webpack *指令中,一般情况我们都会配置环境变量,所以这个webpack指向全局的webpack,而__filename也是全局的webpack.js路径。
因此,if判断就是优先使用当前路径的webpack.js,如果不存在,就使用全局的webpack来进行编译解析。
接下来的几块内容全是yargs的配置,这里就不细看了,直接进入yargs.parse函数:
yargs.parse(process.argv.slice(2), (err, argv, output) => { // ... })
前面提到过process是node的全局对象,argv是它的一个属性,主要处理命令参数,可以简单打印看一下内容:
在什么也不做的时候,会返回一个数组,其中第一个元素默认为node.exe路径。
这里创建一个JS专门打印process.argv:
// entry.js console.log(process.argv);
然后执行下列命令:
node entry 1 2 3
结果如图:
可以看到,传入命令的参数是从第三个开始依次展开,所以yargs.parse的第一个参数排除了argv数组的前两个,只传命令参数。
yargs的parse方法会负责收集并管理参数,在执行成功后会调用后面的函数,回调函数有三个参数,分别为:
1、err => 解析过程中的错误信息
2、argv => 参数管理对象
3、output => 输出到终端的文本
如果正常解析,err为null,而output为空字符。
这里可以观察一下argv的内容,在源码中打印结果如图:
这只是一部分属性的截图,对象中的第一个_保存了传进来的参数,由于直接运行的node webpack --config *,后面没有带参数,所以这里是个空数组。
而其余大量的属性都是在之前配置中添加的,比如说前面的4个:help、h、version、v,来自于config-yarg.js文件,源码如下:
module.exports = function(yargs) { yargs .help("help") .alias("help", "h") .version() .alias("version", "v") .options( // 更多配置... ) }
这个配置不是关心的重点,暂时没必要去看。
接下来是convert-argv函数,负责对配置对象转换并返回:
var options = require("./convert-argv")(yargs, argv);
这个函数有点长,下一节再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