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重分类?是因为资产负债表对数据的基本要求:资产和负债不要有负数,(那大家知道可能有负数的是哪个报表项目吗?)。
为什么资产负债表科目什么情况下会有负数呢?这源于科目核算的灵活性,最典型的如往来科目,详细我们以应收账款为例来看,正常条件下是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回款贷应收账款;如果先收客户回款,后确认收入则要挂预收。但有些企业不喜欢用预收科目,觉得麻烦,要多做一笔凭证,所以直接用应收账款的贷方。一旦有这样的业务发生,如果当月确认收入了还好,如果没有则体现在余额表里就会是应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假设一家公司目前还只有这一个客户,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就是负数了。
同样,其它科目也可能会因为明细科目的余额方向影响报表数据,比如应交税金。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重分类的原因,因为账务处理的特殊情况影响了报表数据,甚至可能形成了负数。为了让报表数据更符合阅读者习惯,符合报表编制逻辑,从报表层面对报表项目的数据做调整。
重分类怎么做?很简单,将账务处理里的特殊场景按照实际业务再进行还原,比如应收账款的负数实际上应该是预收账款,所以调整到预收账款的贷方。应付账款的负数实际是预付账款,所以调整到预付账款的借方。其它科目类似。因为往来通常是要求核算到明细的客户,所以在调整时要按照明细客商的余额,而不是整个科目的余额。
应该感谢国内软件的报表计算公式太强大,只要设置好取数公式,报表取数自动完成调整,也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要调,原理是什么,这应该也是很多做报表同事并不关心重分类的原因,特别是单体公司的报表。然后,讨厌的是,SAP的报表取数没有这么智能,SAP的标准报表取数逻辑是基于科目余额,无法实现重分类,当然如果是二次开发报表,仍是可以实现自动重分类取数的,只是工作量比较大,如果还有合并系统的话,就与整体方案不吻合。
所以,SAP针对往来重分类的标准解决方案是,在月结前,用往来重分类功能,对需要进行重分类的供应商和客户明细余额进行调整,生成一笔调整的凭证,同样,该凭证在下月月初会冲销。需要重分类的科目通常是客户、供应商统驭科目,但往来重分类生成的调整分录,通常是新增一个特殊的总账科目,比如 1121990000 应收账款-往来重分类,仅用于月末的调整用,也就是,重分类实际上仍不影响原来的挂账, 仅是为了报表需要类似做了一笔调整分录,从而影响报表数据,并不改变业务记账的完整流程。
在SAP里,很多业务都通过这种方案处理,比如之前介绍的外币评估,比如在途库存的调整,以及库存科目特殊差异的处理。这种方式并不符合财务人习惯的调表不调账的方式,但从实现角度的确是最简单的方式,所以很多企业也就是这样半推半就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