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由一个例子引出,如例:
片段1:
if (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
{
changeRechargeMode = false;
}
if (!changeRechargeMode)
{
pRechargeThread->SetSendCmdIndex(1);
}
如果根据等价交换原理,上例完全可等价为:
片段2:
if (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
{
pRechargeThread->SetSendCmdIndex(1);
}
但本文要说的是,在某些时候等价交换原理是不成立的。现在开始详细说明原因。先仔细描述上文中实例片段1中的各个部分。
1、pRechargeThread:线程类对象
2、GetRestartReceiveData:线程类成员函数
3、changeRechargeMode:实例类成员变量
4、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线程类run();每执行一次就得到一个值
5、线程类run();每执行一次,片段1就会被触发一次
线程类的run()里面每隔200ms运行一次,也就是上例中
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
每隔200ms就能得到一个值。
而changeRechargeMode变量是在实例类中必须手动触发才能改变。
那么针对片段1来说,一旦实例类中changeRechargeMode改变,值为ture,那么语句pRechargeThread->SetSendCmdIndex(1);立马不执行,而只有通过run()执行后,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得到的值为true时才继续执行。
而针对片段2来说,此时的意思却是:只有当pRechargeThread->GetRestartReceiveData()为ture时,语句pRechargeThread->SetSendCmdIndex(1);开始执行,但有一个问题是,由于有一个刷新期的原因,可能在实例类已经触发,但线程类里面的值却还没更新,而至于延迟,导致不同步。
所以说两者来说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