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捣鼓了一下我的那个无线路由器,在网上也看了许多文章,这里写篇Blog总结一下。
无线路由器常用有六种模式:
-
访问点 (AP):Internet来自于Wan口的有线连接,路由器工作在路由方式(三层)
-
客户端 (Client):Internet来自于Wifi信号,路由器工作在路由方式(三层),但无法发送新的Wifi信号
-
客户端桥接 (Client Bridge): Internet来自于Wifi信号,路由器工作在桥接(二层)方式,无法发送新的Wifi信号。
-
中继 (Repeater):类似客户端模式,但可以发送自己的无线信号。
-
中继桥接 (Repeater Bridge):类似类似客户端网桥模式,但可以发送自己的无线信号。
- WDS:一种特殊的无线桥接,可以发送自己的无线信号。
弄明白基本工作模式后,然后就可以给他们分分类了:
模式 |
Internet接入方式 |
工作方式 |
是否发送Wifi信号 |
AP |
有线 |
路由(三层) |
可以 |
Client |
无线 |
路由(三层) |
不能 |
Client Bridge |
无线 |
桥接(二层) |
不能 |
Repeater |
无线 |
路由(三层) |
可以 |
Repeater Bridge |
无线 |
桥接(二层) |
可以 |
WDS |
无线 |
桥接(二层) |
可以 |
从命名特点来看,带Bridge(桥接)的工作在二层、带Client(客户)的不能做WiFi源,带Repeater(中继)的可以增强WiFi信号源(不能自定义SSID),还是比较容易分清楚的。
值得一提的是,路由器本身是一个三层设备,如果让它工作在二层的话,它的三层能力就全部失效,无法路由,无法NAT,也无法提供流量管理等。因此,在Client Bridge、Repeater Bridge、WDS这几种二层模式下,是不能使用DHCP、NAT等三层功能的。
有了上述知识后,基本上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如配置DHCP和无线参数基本上应该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我本来打算使用无线接入的方式,并通过NAT的方式创建自己的子网的,按照上面的说明,应该使用中继 (Repeater)模式,结果那个路由器只支持AP模式和WDS模式。好在我也有有线接入的方式,只好选取AP模式了。另外,也可以刷第三方固件使用路由器的所有功能,常见的第三方固件有DD-WRT Open-WRT。
查了一下,我的路由器TPLink WR846N目前没有DD-WRT支持(支持列表),但可以刷Open-WRT(支持列表),由于刷第三方固件有一定风险,而目前没有太大刷固件的需求,等非要用到中继模式的时候再刷。
关于无线路由器和DD-WRT的一些基本的介绍,可以参看这一系列文章:http://www.tudaxia.com/archives/category/dd-wrt。
对路由器刷机感兴趣的话,可以访问如下两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