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面试准备

    java子类继承父类执行顺序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

    --子类主程序--

    --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的有参构造函数--父亲的名字

    --父类的方法--

    --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

    --父类的无参构造函数--

    --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

    --子类的有参构造函数--儿子的名字

    --子类Override了父类的方法-

    B树B+树和红黑树的区别
    B树又叫平衡多路查找树。B树是为了磁盘或其它存储设备而设计的一种多叉(下面你会看到,相对于二叉,B树每个内结点有多个分支,即多叉)平衡查找树。与红黑树很相似,但在降低磁盘I/0操作方面要更好一些。 许多数据库系统都一般使用B树或者B树的各种变形结构。

    B树与红黑树最大的不同在于,B树的结点可以有许多子女,从几个到几千个。那为什么又说B树与红黑树很相似呢?因为与红黑树一样,一棵含n个结点的 B树的高度也为O(lgn) ,但可能比一棵红黑树的高度小许多,应为它的分支因子比较大。所以, B树可以在O(logn)时间内,实现各种如插入(insert),删除(delete)等动态集合操作。

    HashMap的底层实现
    首先有一个每个元素都是链表(可能表述不准确)的数组,当添加一个元素(key-value)时,就首先计算元素key的hash值,以此确定插入数组中的位置,但是可能存在同一hash值的元素已经被放在数组同一位置了,这时就添加到同一hash值的元素的后面,他们在数组的同一位置,但是形成了链表,同一各链表上的Hash值是相同的,所以说数组存放的是链表。而当链表长度太长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提高了查找的效率。

    当链表数组的容量超过初始容量的0.75时,再散列将链表数组扩大2倍,把原链表数组的搬移到新的数组中

    即HashMap的原理图是:


    Sql优化、Sql最左原则
    在sql查询中为了提高查询效率,我们常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对查询语句进行sql优化,下面总结的一些方法,有需要的可以参考参考。

    1.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4.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5.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6.下面的查询也将导致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0*2

    8.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9.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0.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
    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1.不要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查询,如需要生成一个空表结构:
    select col1,col2 into #t from t where 1=0
    这类代码不会返回任何结果集,但是会消耗系统资源的,应改成这样:
    create table #t(...)

    12.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13.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
    如一表中有字段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14.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
    因为 insert 或 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

    15.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
    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16.尽可能的使用 varchar 代替 char ,因为首先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其次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17.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18.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19.临时表并不是不可使用,适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某些例程更有效,例如,当需要重复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个数据集时。但是,对于一次性事件,最好使用导出表。

    20.在新建临时表时,如果一次性插入数据量很大,那么可以使用 select into 代替 create table,避免造成大量 log ,
    以提高速度;如果数据量不大,为了缓和系统表的资源,应先create table,然后insert。

    21.如果使用到了临时表,在存储过程的最后务必将所有的临时表显式删除,先 truncate table ,然后 drop table ,这样可以避免系统表的较长时间锁定。

    22.尽量避免使用游标,因为游标的效率较差,如果游标操作的数据超过1万行,那么就应该考虑改写。

    23.使用基于游标的方法或临时表方法之前,应先寻找基于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基于集的方法通常更有效。

    24.与临时表一样,游标并不是不可使用。对小型数据集使用 FAST_FORWARD 游标通常要优于其他逐行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必须引用几个表才能获得所需的数据时。在结果集中包括“合计”的例程通常要比使用游标执行的速度快。如果开发时间允许,基于游标的方法和基于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看哪一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25.尽量避免大事务操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26.尽量避免向客户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 TCP 是面向连接的,UDP 是面向无连接的
    • 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 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UDP 是基于数据报的
    • TCP 保证数据正确性,UDP 可能丢包
    • TCP 保证数据顺序,UDP 不保证
    • 三次握手过程理解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过程理解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常见面试题
      【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 排序方法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最好)空间复杂度稳定性复杂性
      直接插入排序 O(n2)O(n2) O(n2)O(n2) O(n)O(n) O(1)O(1) 稳定 简单
      希尔排序 O(nlog2n)O(nlog2n) O(n2)O(n2) O(n)O(n) O(1)O(1) 不稳定 较复杂
      直接选择排序 O(n2)O(n2) O(n2)O(n2) O(n2)O(n2) O(1)O(1) 不稳定 简单
      堆排序 O(nlog2n)O(nlog2n) O(nlog2n)O(nlog2n) O(nlog2n)O(nlog2n) O(1)O(1) 不稳定 较复杂
      冒泡排序 O(n2)O(n2) O(n2)O(n2) O(n)O(n) O(1)O(1) 稳定 简单
      快速排序 O(nlog2n)O(nlog2n) O(n2)O(n2) O(nlog2n)O(nlog2n) O(nlog2n)O(nlog2n) 不稳定 较复杂
      归并排序 O(nlog2n)O(nlog2n) O(nlog2n)O(nlog2n) O(nlog2n)O(nlog2n) O(n)O(n) 稳定 较复杂
      基数排序 O(d(n+r))O(d(n+r)) O(d(n+r))O(d(n+r)) O(d(n+r))O(d(n+r)) O(n+r)O(n+r) 稳定 较复杂
  • 相关阅读:
    github常用项目汇总
    javaweb Servlet接收Android请求,并返回json数据
    Hibernate 工具类
    JDBC 工具类
    050 Android 百度地图的使用
    Hibernate 连接数据库,数据库返回数据超过限制报错
    049 Android Fragment向另一个Activity传值
    java 实用Util汇总
    关于The requested PHP extension ext-pdo_sqlite * is missing from your system. Install or enable PHP's pdo_sqlite extension.的解决
    Symfony命令大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reesir/p/1185515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