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辈子只有1次成为BAT的机会,你如何把握?

    本文转自:http://www.fmi.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614308

    感谢作者分享!

    我还记得小时候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某件历史运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哪怕今天没有陈胜吴广,明天也会有吴胜陈广。那个时候,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把人作为个体的作用这么弱化,难道历史上的所有英雄都是无意义的?

    后来,在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不断地分析逻辑与趋势,希望从历史中收获对未来的预判,从事实中找到底层世界的运作法则。比如,我在之前曾经提到过我做的一个研究,其实这个研究很简单:我选择了一些在当今市场上有绝对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研究他们创始人年龄与公司成立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创始人年龄差距很大,没有太多规律,而公司成立时间却是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的。

    你们猜:

    网易、腾讯、携程、盛大、阿里巴巴、百度等这些传统巨头是哪年成立的?

    小米、美团、蘑菇街、陌陌、今日头条、滴滴等这些新兴巨头又是哪年成立的?

    答案是,上面一排的公司,都是97年到2000年之间成立的,而下面一排公司都是2010年到2012年之间成立的。很明显,上面一排代表了互联网,而下面一排代表了移动互联网。

    所以,不得不说,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是要高于自身能力与努力的。

    或者换一种更主动积极的说法吧:

    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辨别能力(尤其是对转折点的判断能力),所带来的各种“选择”,大多时候是要比努力更重要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成功人士大都把成绩归根于运气的原因吧。对于一个人的短暂寿命来说,某件突发事件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转捩点,但在历史长河中,某个个体所能做的只是让一件事早一点发生或晚一点发生,但该发生的就迟早会发生。

    所以,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第一,人一辈子到底能遇到几次转折点的机会?

    第二,如何预判转折点与其背后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从个体来讲,高考、找工作、选择配偶等都是转折点的机会,但从更广大的外部环境来说呢?

    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早出生几年,就会早入行几年,就能赶上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阶段,那么也许职业发展到现在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那么比如你是一个比我入行还晚的人怎么办呢?如果你已经完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机遇,那这辈子是否还能有下一次机会呢?

    何况,绝大多数人都会浪费上天给的第一个机会,这是一个练手与积累经验的过程,是为了第二个机会做准备用的。所以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说人生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机会,而在这个机会来临前,要预先做好各种准备,不管是人脉资源、金钱积累还是个人能力等等。

    那人一辈子到底能遇到几次转折点的机会?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指的是一个姓康的俄罗斯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经济学波动理论。他研究发现,每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基本都是50年左右长短,而在这50年之中存在4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回升。

    其实按照这个理论,基本就是说每个大的经济周期是来自于几次大的科技革命,而每次科技革命大概持续50年的长短,所以每个人一辈子最多能经历一点几个大的经济周期。但是,在同一个大周期内,也会有数次不大不小的周期性机会,比如同属信息革命中,就会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两件事。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每个人一辈子大概可以碰到的大周期就是一两个,而可以利用的大机会就是三四个。大多数人会在十多岁或二十多岁的时候错过或浪费第一个机会,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抓住第二个机会,而在四十多岁、甚至更晚的时候还有心奋斗且还有余力的已经很少了。

    所以,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是有一次练手的机会,和一次把握的机会,都错过了也就是错过了。而且,这并不和五十年长度的康波理论矛盾。

    比如为什么BAT大而不倒,为什么现在的新崛起的公司背后都是BAT的影子?就是因为BAT才真正抓住了康波机会的起势,而后面的人只能抓其后的小机会。

    那么,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再来看第二点,如何预判转折点与其背后的机会?

    首先,转折点什么时候出现是否可预测?这就好像在问说,能不能判断科技创新的时间节点一样,我觉得是很难的。但好在,科技创新与实际的应用之间还存在了一定的gap,所以就像Benchmark合伙人Matt Cohler所说的:

    My job is not to predict the future,it's to notice the present first.

    我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是最早的感知当下。

    所以,就好比虽然智能手机是2007年就开始出现,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三年的观察和反应的时间,就算2010年开始进入还是算非常早的。

    那么转折点出现后,背后的机会是否可预测?这个我觉得可以。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话: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but it does often rhyme.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这句话讲得通呢?因为一切的市场行为都是围绕需求发展,而需求是扎根在人内心的、不会被重新创造的。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被不断重塑的只是针对统一底层需求的新的解决方案而已。

    于是,只要不断地观察之前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展历史和结果,并且不断洞悉人们的底层需求,就能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预判作用。比如下方是我之前引用过的汪华、王兴所做的图。这些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是下一次科技革命来了以后,照样可以用来做参考的。

    汪华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很准确的预测了应用场景的走向。任何科技兴起后,都会从基础工具、到娱乐、再到本地商务。王兴依靠四纵三横的模型不断寻找到创业机会,并且最后补充了物联网维度,把模型升级到了四纵四横,而ofo、Mobike和现在的各种新零售,都是可以归结于其中的。

    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套路可以预测转折点的出现与其背后的机会的。所以,看到这里希望你能明白,其实人这一辈子就靠那么一两次结构性机会,而判断结构性机会也是有套路可循,关键就看你是否能把握得住。

    就像那句至理名言所讲的:

    “如果火箭上有个位置,你要做的是赶紧跳上去,而不是计较位置好坏。”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坐上自己的火箭。

  • 相关阅读:
    网络七层
    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 常用快捷键
    BZOJ 1026 windy数 (数位DP)
    BZOJ 1026 windy数 (数位DP)
    CodeForces 55D Beautiful numbers (SPOJ JZPEXT 数位DP)
    CodeForces 55D Beautiful numbers (SPOJ JZPEXT 数位DP)
    HDU 3709 Balanced Number (数位DP)
    HDU 3709 Balanced Number (数位DP)
    UVA 11361 Investigating Div-Sum Property (数位DP)
    UVA 11361 Investigating Div-Sum Property (数位DP)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tHo/p/810968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