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Web服务器的原理

    Web服务器的原理
    学号:201631062509
    姓名:杨菓
    一 、Web服务器的实现

    新建三个类:WebSever,Request,Response,并分别写下下列代码。

    1.WebServer.java文件

       1 package webserver;
     2 
     3 import java.io.*;
     4 import java.net.*;
     5 
     6 public class WebServer {
     7 
     8     /**
     9      * web服务器:实现200和404操作
    10      * 原理:
    11      * 服务器监听一个端口,并读取浏览器的请求信息,从该信息提取出访问的资源(这里为文件名)。并在工作目录下查找是否有该资源,有则输出资源内容,否则返回404
    12      * 测试方法:
    13      * 1、用String path=System.getProperty("user.dir");获取当前的工作目录,并在该目录下放要测试的文件
    14      * 2、访问127.0.0.1:8080/test.html
    15      */
    1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7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18         ServerSocket server = null;
    19         Socket s=null;
    20         try
    21         {
    22             server=new ServerSocket(8080,3,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23         }catch(Exception e)
    24         {
    25             e.printStackTrace();
    26         }
    27         while(true)
    28         {
    29             try{
    30                 s=server.accept();
    31                 OutputStream output=s.getOutputStream();
    32                 InputStream input=s.getInputStream();
    33                 
    34                 //接收请求信息
    35                 Request request=new Request(input);
    36                 String filename=request.getUri();
    37                 //System.out.println(filename);
    38                 
    39                 //处理并响应请求信息
    40                 Response response=new Response(output,filename);
    41                 response.response();
    42 
    43             }catch(Exception e)
    44             {
    45                 e.printStackTrace();
    46             }
    47         }
    48     }
    49 
    50 }

    2.Request.java

       1 package webserver;
     2 import java.io.*;
     3 public class Request {
     4     /*
     5      * 接收请求的信息,并返回资源(文件名)
     6      * */
     7     InputStream input;
     8     public Request(InputStream input)
     9     {
    10         this.input=input;
    11     }
    12     public String getUri() throws IOException
    13     {
    14         String content=null,str=null;
    15         StringBuffer request = new StringBuffer();  
    16         byte[] buffer = new byte[2048];  
    17         int i = 0;  
    18           
    19         try {  
    20             i = input.read(buffer);  //读取内容并存入buffer数组中,并返回读取的的字节数。
    21         } catch (IOException e) {  
    22             e.printStackTrace();  
    23             i = -1;  
    24         }  
    25         //将buffer数组转换为字符串
    26         for(int k = 0; k < i; k++) {  
    27             request.append((char)buffer[k]);  
    28         }  
    29         content=request.toString();
    30     /*    
    31      *以下方法错误!用该返回会使浏览器不断处于请求连接状态
    32      *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
    33         while((str=br.readLine())!=null)
    34         {
    35             content=content+str+"
    ";
    36         }
    37     */    
    38         if(content!=null)
    39             return getFilename(content);
    40         else return null;
    41     }
    42     /*提取文件名*/
    43     public String getFilename(String content)
    44     {
    45         int a,b;
    46         a=content.indexOf(' ');
    47         if(a!=-1)
    48         {
    49             b=content.indexOf('?',a+1);
    50             if(b==-1)b=content.indexOf(' ',a+1);
    51             return content.substring(a+2,b);
    52         }
    53         return null;
    54     }
    55 }

    3.Response.java

       1 package webserver;
     2 
     3 import java.io.*;
     4 import java.io.File;
     5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6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
     7 
     8 public class Response {
     9     /**
    10      * 响应并处理请求信息
    11      */
    12     public OutputStream output;
    13     public String filename;
    1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FER_SIZE = 1024; 
    15     public  Response(OutputStream output,String filename)
    16     {
    17         this.output=output;
    18         this.filename=filename;
    19     }
    20     public void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21     {
    22         String path=System.getProperty("user.dir");//获取当前的工作目录
    23         byte[] buffer = new byte[BUFFER_SIZE];  
    24         int ch;  
    25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26         //System.out.println(path+File.separator+filename);
    27         if(path!=null&&filename!=null)
    28         {
    29             File file=new File(path,filename);
    30             String str="";
    31             /*必须添加响应头,否则无法以html格式显示内容*/
    32             if(file.exists())
    33             {
    34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35                 str = "HTTP/1.1 200 OK 
    " +  
    36                  "Content-Type: text/html
    " +  
    37                  "
    " ;
    38                 output.write(str.getBytes());
    39                 ch = fis.read(buffer);                
    40                 while(ch != -1) {  
    41                     output.write(buffer, 0, ch);  
    42                     ch = fis.read(buffer, 0, BUFFER_SIZE);  
    43                 }  
    44             }
    45             else
    46             {
    47                  str = "HTTP/1.1 404 File Not Found 
    " +  
    48                  "Content-Type: text/html
    " +  
    49                  "Content-Length: 100
    " +  
    50                  "
    " +  
    51                  "<h1>404 File Not Found!</h1>"; 
    52                 output.write(str.getBytes());
    53             }
    54         }
    55         output.close();
    56     }
    57 }
    新建一个HTML文件,并写下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title>

    </head>

    <body>

    <p>Hello World!</p>

    </body> 

    </html>

    运行结果

    输入正确地址

    输入不正确地址

    二、 Web服务器原理
    1.Web服务器工作原理图解
    首先我们暂时不考虑HTTP协议的各种请求方式,我们先跟着这张图,将一次Web服务的工作流程过一遍,我们假设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
    (1) 用户做出了一个操作,可以是填写网址敲回车,可以是点击链接,可以是点击按键等,接着浏览器获取了该事件。
    (2) 浏览器与对端服务程序建立TCP连接。
    (3) 浏览器将用户的事件按照HTTP协议格式**打包成一个数据包,其实质就是在待发送缓冲区中的一段有着HTTP协议格式的字节流。
    (4) 浏览器确认对端可写,并将该数据包推入Internet,该包经过网络最终递交到对端服务程序。
    (5) 服务端程序拿到该数据包后,同样以HTTP协议格式解包,然后解析客户端的意图。
    (6) 得知客户端意图后,进行分类处理,或是提供某种文件、或是处理数据。
    (7) 将结果装入缓冲区,或是HTML文件、或是一张图片等。
    (8) 按照HTTP协议格式将(7)中的数据打包
    (9) 服务器确认对端可写,并将该数据包推入Internet,该包经过网络最终递交到客户端。
    (10) 浏览器拿到包后,以HTTP协议格式解包,然后解析数据,假设是HTML文件。
    (11) 浏览器将HTML文件展示在页面
    以上为Web服务器工作基本原理。其实不难发现,这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通信。我们应该深信,作为一个服务器,其根本的工作无非有三个
    1. 接收数据  2. 发送数据  3. 数据处理
    而Web服务器的本质就是 接收数据 ⇒ HTTP解析 ⇒ 逻辑处理 ⇒ HTTP封包 ⇒ 发送数据
    高级的服务器无非就是将这三个部分更加细致的设计了。
    2.Web服务器之提供静态文件工作原理图解

    Web服务器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静态的文件。日常的上网浏览大多是网页浏览,少数时候才会有一些数据的提交操作。因此,我们结合上一张图示来重点讲解在GET请求下的Web服务器工作原理。
    其他流程基本不变,着重在于红色与蓝色部分。
    (1) 当用户点击一个网页链接或浏览器加载一些资源(css,jpg …)时产生。
    (6) 服务程序解包后,确定其为GET请求,并且是对该服务器上的某一资源的请求。首先服务程序会去确认该路径是否存在,再确定该路径的文件是否可以获取。
    (7-1) 如果请求的路径有误,或者该资源不能被用户获取,则返回错误提示页面。很多服务器的错误页面只有404,更专业的应该是将错误分类并返回对应的错误代码页面。
    (7-2) 如果该路径合法且文件可以被获取,那么服务程序将根据该文件类型进行不同的装载过程,记录其类型作为(8)中HTTP协议中对应的返回类型,并加入响应头。
    假设以点击一个页面链接为例,浏览器首先将HTML文件请求过来,再以同样的流程对HTML文件中包含的资源文件路径进行依次请求。
     
    3.Web服务器之数据提交工作原理图解

    仅仅只是网页的浏览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客户端与服务器应当是有数据交互的。
    即使单方面的资源请求任然是网络的主力军。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数据提交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作用。
    (1) 资源上传  (2) 登陆验证  (3) API接口调用  (4) 远程指令等
    数据提交使得用户的操作性有了质的飞跃,它使得HTTP短连接获取静态文件的方式提升到了动态交互的层次上。该性质也催化出各式各样的编程语言、框架。例如PHP,JavaWeb。
    如果你留意目前主流的那些大型服务器,你会发现再高级再牛逼的东西实际是也是最基础的东西建造的。那么我们还可以顺便学习一下最古老的动态技术CGI
    其他流程基本不变,着重在于红色与蓝色部分。
    (1) 用户提交数据,假设用户点击一个按键提交填好的信息。在(3)中将以POST格式写入,并填入提交至服务端的可执行程序的路径。
    (6) 服务端将参数与该CGI绑定,复制进程,用管道传递参数和接收结果
    (7) 子进程执行CGI,接收(6)父进程传来的参数,运算完成返回结果。
    最后父进程将结果装入静态模板文件,放入缓冲区
    4.动态技术
    我们得明白,Web服务器是以短连接为主,并且获取的数据到达浏览器的那一刻一定是静态的不变的。那么所谓动态实际是指两种情况
    服务端产生:
    (1) 用户POST提交数据到某个程序,程序根据该数据作为参数运行,得出结果并装入静态的模板页面中,返回该静态页面。但对于用户来说,同一个页面,做了一个操作后数据不一样了。好了,这就是动态页面。(CGI原理)
    (2) PHP的原理是,用户GET请求一个php后缀的文件,服务器先执行该php后缀文件中的PHP代码,将结果填入代码的位置,再返回。当然也可以提交数据参与运算再返回。
    客户端产生:
    (1) 用户GET请求一个JavaScript文件,服务端不做任何运算返回该静态文件。浏览器收到该JS文件,在本地执行并更新页面。
    (2) 用户POST提交数据到服务端,服务端根据该提交的数据指令返回静态文件,浏览器收到后执行并更新。
  • 相关阅读:
    Solr的学习使用之(五)添加索引数据
    django视图层
    django的路由层
    第九章 MySQL 高可用(MHA)
    第八章 mysql的主从复制
    第七章 mysql的备份与恢复
    第六章 mysql日志
    第五章 存储引擎
    第四章 元数据 索引
    第三章 mysql 数据库接口程序以及SQL语句操作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y-Gg/p/105379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