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概念
-
强缓存
用户发送的请求,直接从客户端缓存中获取,不发送请求到服务器,不与服务器发生交互行为。 -
协商缓存
用户发送的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由服务器判定是否从缓存中获取资源。 -
两者共同点:客户端获得的数据最后都是从客户端缓存中获得。
-
两者的区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强缓存不与服务器交互,而协商缓存则需要与服务器交互。
四个过程
1、判断浏览器是否有缓存
所谓“客户端缓存”就是指用户设备中本地资源。不同浏览器缓存文件的地址也不尽相同。
总结来说就是:查找文件是否存在的问题
2、缓存是否过期
有两个字段 :
-
expires
Http1.0 中的标准,表明过期时间,注意此处的时间都是指的是服务器的时间。存在的问题:服务器时间与客户端时间的不一致,就会导致缓存跟期待效果出现偏差。
-
Cache-Control
Http1.1 中的标准,可以看成是 expires 的补充。使用的是相对时间的概念。
Cache-Control的属性设置:
1)max-age: 设置缓存的最大的有效时间,单位为秒(s)。max-age会覆盖掉Expires
2) s-maxage: 只用于共享缓存,比如CDN缓存(s -> share)。与max-age 的区别是:max-age用于普通缓存,而s-maxage用于代理缓存。如果存在s-maxage,则会覆盖max-age 和 Expires.
3) public:响应会被缓存,并且在多用户间共享。默认是public。
4) private: 响应只作为私有的缓存,不能在用户间共享。如果要求HTTP认证,响应会自动设置为private。
5)no-cache: 指定不缓存响应,表明资源不进行缓存。但是设置了no-cache之后并不代表浏览器不缓存,而是在缓存前要向服务器确认资源是否被更改。因此有的时候只设置no-cache防止缓存还是不够保险,还可以加上private指令,将过期时间设为过去的时间。
6)no-store: 绝对禁止缓存。
7)must-revalidate: 如果页面过期,则去服务器进行获取。
设置cache-control规则如图下:
判断缓存是否过期步骤是:
1) 查看是否有cache-control 的max-age / s-maxage , 如果有,则用服务器时间date值 + max-age/s-maxage 的秒数计算出新的过期时间,将当前时间与过期时间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过期
2)查看是否有cache-control 的max-age / s-maxage,如果没有,则用expires 作为过期时间比较
3、跟服务器协商是否使用缓存
到这一步的时候,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同时如果上一次的缓存中有Last-modified 和 Etag 字段,
浏览器将在request header 中加入If-Modified-Since(对应于Last-modified), 和If-None-Match(对应于Etag)。
- Last-modified: 表明请求的资源上次的修改时间。
- If-Modified-Since:客户端保留的资源上次的修改时间。
- Etag:资源的内容标识。(不唯一,通常为文件的md5或者一段hash值,只要保证写入和验证时的方法一致即可)
-
If-None-Match: 客户端保留的资源内容标识。
1) 分布式系统尽量关闭Etag,因为每台机器生成的Etag都不一样。
2)分布式系统里多台机器间文件的Last-Modified必须一致,以免负载均衡不同导致对比失败。
通常情况下,如果同时发送 If-None-Match 、If-Modified-Since字段,服务器只要比较etag 的内容即可,当然具体处理方式,看服务器的约定规则。
3、协商缓存
在这个阶段,服务器一般会将Cache-control、expires 、last-modified、date、etag 等字段在response header 中返回,便于下次缓存。当然具体的场景,也是看服务器的约定规则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