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中的编码与解码(转)

    Python中的字符编码与解码困扰了我很久了,一直没有认真整理过,这次下静下心来整理了一下我对方面知识的理解。
    文章中对有些知识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一是我自己也没有去深入的了解,例如各种编码方案的实现方式等;二是我觉得只要提能对理解Python字符编码与解码的关键知识即可,想深入可以查其它资料。
    文中的观点肯定有纰漏,只做参考,欢迎指正。

    Unicode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0801.htm

    Unicode是什么,这里不多说了,百科上面讲的很清楚了,这里只提下有助于理解本文主题的知识。

    Unicode是国际组织制定的可以容纳世界上所有文字和符号的字符编码方案。每个字符都对应一个编号,编号的范围是0-0x10FFFF来。

    字符编码方案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0801.htm

    我们知道,每个Unicode字符对应一个编号,例如汉字“我”对应的编号是25105,但在程序中不是直接用编号来表示Unicode字符的(那得有多长的数字啊),而是表示成16进制格式,但具体怎么转换成16进制,不同的编码方案采用的方式不一样。

    >>> s = u'我'
    >>> ord(s)
    25105
    >>> s
    u'u6211'
    >>> s.encode('utf-8')
    'xe6x88x91'
    >>> s.encode('utf-16')
    'xffxfex11b'
    >>> s.encode('utf-32')
    'xffxfex00x00x11bx00x00'
    >>> s.encode('gbk')
    'xcexd2'
    >>>
    

    我们用unicode()内置函数创建了一个Python中的unicode字符,然后ord()函数可以得到它在Unicode字符集中的编号。Python的unicode对象有一个encode()方法,用来对unicode对像进行编码。

    这个示例中的一些知识,在后面会讲到,现在不用深究。这里提下UTF-8编码方式,其它的还没深入研究过,但不妨碍本文的主题。

    UTF-8以字节为单位对Unicode编号进行编码。每个字节被转换成一个二位的十六进制数。UTF-8的特点是对不同范围的字符使用不同长度的编码。对于0x00-0x7F之间的字符,UTF-8编码与ASCII编码完全相同。UTF-8编码的最大长度是4个字节。

    Python支持很多的编码方案,包括ascii,utf-8,utf-16,utf32,gbk,gb2312等,完整的列表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找到:
    http://docs.python.org/2/library/codecs.html#standard-encodings

    Python中的字符串

    在Python中,str 对象表示所有普通字符串对象,它只能表示ASCII码表中的字符,特点是每个字符占用一个字节,所以也叫做字节字符串(Byte string)。unicode 对象则可以表示所有Unicode字符集中的字符。
    s = 'I love python'
    u = u'我爱Python'

    print isinstance(s, str)
    print isinstance(u, unicode)

    --输出
    True
    True

    还可以使用 str() 函数 和 unicode() 从一个对象构建字符串,
    str(object) 函数返回的结果通常可以通过定义 object 的 str 属性来定制返回的结果。
    unicode()函数接受多个参数,与编码格式有关,这在后面会讲到。

    Python中的Unicode 转义字符

    我们常看到“ u6211” 这样的字符,用json.dumps(obj)时,如里obj是unicode字符,包含非ASCII码,且ensure_ascii=True,那返回的结果字符串中就包含这种形式。这是个转义字符,表示Unicode字符“我”。但是注意的是,这种转义只在unicode字面量中有效,用print 输出时会自动转为对应的unicode字符。而在str字面量中没有特殊意义。web信息中常会遇到“u4f60u597d”类型的字符。首先’u‘开头就基本表明是跟unicode编码相关的。python里str.decode()和str.encode()为我们提供了解码和编码的方法。其中str.decode('unicode_escape')能将此种字符串解码为unicode字符串。下面是在ubuntu的ipython中的操作,

    >>> a = u'你好'
    >>> a
    u'u4f60u597d'
    >>> print a
    你好
    >>> b = '你好'
    >>> b
    'xe4xbdxa0xe5xa5xbd'
    >>> print b
    你好
    >>> c = 'u4f60u597d'
    >>> 
    >>> c
    '\u4f60\u597d'
    >>> print c
    u4f60u597d
    >>> 
    >>> d = r'u4f60u597d'
    >>> d
    '\u4f60\u597d'
    >>> print d
    u4f60u597d
    >>> d == c
    True
    >>> e = c.decode('unicode_escape')
    >>> e
    u'u4f60u597d'
    >>> print e
    你好
    >>> 
    

    其实6211是字符‘我’在Unicode字符集中的编号25105的16进制值

    字符串字面量和程序中处理的字符串

    在源代码中,字符串通常用字面量来表示

    u = u'我爱Python'

    但字面量是给人看的,程序看到的是对字面量进行处理后的字符,而且 str 字符串和 unicode 字符串的处理方式不一样。

    unicode 字符串会将字面量中的非ASCII字符替换成Unicode转义符,但最后的结果是与原字符串等价的。

    str类型的字面量会使用设置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处理,最后得到的是编码字符串(这点很重要,后面会提到)。编码字符串与原字符串不能等同。

    --脚本

    -- coding: utf-8 --

    s = '我爱Python'
    u = u'我爱Python'
    print 'encoded str: ', repr(s)
    print 'escaped unicode: ', repr(u)
    print 'str: ', s
    print 'decoded str: ', s.decode('utf-8')
    print 'unicode: ', u

    --输出
    encoded str: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
    escaped unicode: u'u6211u7231Python'
    str: 鎴戠埍Python
    decoded str: 我爱Python
    unicode: 我爱Python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是对 s 编码后的编码字符串,直接输出编码字符串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实际上,'xe6' 等被当作16进制转义字符来处理了。要想得到正确结果,需要先解码。

    u'u6211u7231Python'是转义后的与 u 等价的unicode字符串

    编码字符串

    编码字符串,是指采用指定的编码格式对字符进行编码后得到的字符串。编码格式有很多中,例如 ascii、utf-8、gbk、gbk2312等。

    编码字符串是纯 str 字符串,它表示原字符串的编码结果。直接输出编码字符串可能会与原来的字符串表示的值不一样,除非原来的字符串都是ASCII字符。

    --脚本

    -- coding: utf-8 --

    s = '我'
    s1 = '我爱Python'
    print len(s)
    print repr(s)
    print s
    print repr(s1)
    print s1

    --输出
    3
    'xe6x88x91'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
    鎴戠埍Python

    'xe6x88x91' 和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 就是编码字符串。在编码字符串中类似 'xe6' 这种字符是Python中的16进制转义字符,被看作是一个字符,而不是4个字符。(Python转义序列:http://docs.python.org/2/reference/lexical_analysis.html#string-literals)

    我们可以看到 s 的长度已经是3了,因为这里统计的是编码字符串的长度。

    上面的例子有个小细节,字符串只包含单个字符的时候,print语句好像做了解码处理能直接输出正确的结果,但多个字符就会乱码。

    这是为什么呢?

    开始编码和解码

    前面介绍了一些基本知识,现在开始来对字符串进行编码和解码了。

    编码:

    --脚本

    -- coding: utf-8 --

    u = u'我爱Python'
    print 'encoded[utf-8]: ', repr(u.encode('utf-8'))
    print 'encoded[gbk]: ', repr(u.encode('gbk'))
    print 'encoded[ascii]: ', repr(u.encode('ascii'))

    --输出
    encoded[utf-8]: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
    encoded[gbk]: 'xcexd2xb0xaePython'
    encoded[asci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chwDesktopencoding.py", line 8, in
    print 'encoded[ascii]: ', repr(u.encode('ascii'))
    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对一个unicode字符串采用了不同编码方式进行了编码,打印编码字符串。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错误,是因为ascii编码格式不能编码非ASCII字符。

    对于str类型的字面量程序会自动做编码处理,所以就不要再去编一次码了。至于程序会采用何种编码格式要看设置,例如,在前面的脚本中,开头都有一个编码格式声明

    -- coding: utf-8 --

    这个声明告诉编译器该用什么编码格式处理str类型的字面量。在Python2.6以后的版本好像会根据保存源代码文件的格式来判断编码格式(没有声明的情况下),但先不深究了,总之开头指定编码格式应该是个好习惯。

    解码:

    str对象提供decode()方法来解码

       --脚本
    

    -- coding: utf-8 --

    s = '我爱Python'
    print repr(s)
    print s
    print s.decode('utf-8')

    --输出
    'xe6x88x91xe7x88xb1Python'
    鎴戠埍Python #乱码了
    我爱Python

    前面我们讲过,str 字面量被自动编码成编码字符串,所以这里的 s 已经是编码后的编码字符串了,因此要输出 s 原来的字符,就需要解码。而开始我们指定了源文件的编码方式为utf-8,所以我们需要用utf-8格式来解码。

    IDLE交互环境中的差异

    在IDLE交互环境中,Unicode字面量好像不能正确的工作

    >>> u = u'我爱Python'
    >>> u
    u'xcexd2xb0xaePython'
    >>> isinstance(u, unicode)
    True
    >>> print u
    ÎÒ°®Python
    >>> 
    

    此例中,u实际上是表示'我爱Python'的编码字符串的unicode字符串,而不是'我爱Python'的unicode字符串了。也就是说,先将'我爱Python'编码成编码字符串,然后把编码字符串转换成unicode字符串。

    在IDLE 交互环境中创建unicode对象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下面这样:

    >>> u = unicode('我爱Python', 'gbk')
    >>> print repr(u)
    u'u6211u7231Python'
    >>> print u
    我爱Python
    

    unicode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编码字符串,第二个参数指定这个编码字符串的编码格式。函数在处理中,先用第二个参数指定的编码格式解码第一个参数,根据不同的编码格式,可以直接返回一个unicode字符串。

    如果省略第二个参数,unicode函数会将ascii作为默认编码格式(不管是交互环境还是脚本中都是这样)。

    第二个参数的值与你的环境配置有关,我在windows下面使用IDLE交互环境,默认的编码是gbk或者是gbk兼容的编码格式。

    在脚本中unicode字面量能被解析成正确的unicode字符串,没有IDLE那种令人费解的问题

    ---脚本

    -- coding: utf-8 --

    u = u'我爱Python'
    print repr(u)
    print 'unicode: ', u

    ---输出

    u'u6211u7231Python'
    unicode: 我爱Python

  • 相关阅读: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操作replication时,要用机器名登录,不要用IP地址
    SQL Server Replication 总结
    SQL Server 全文索引的硬伤(转载)
    Sqlserver2008及以上使用全文索引排除干扰词 (转载)
    如何恢复VS2013代码实时校验功能
    [VS2013]如何闪开安装VS2013必须要有安装IE10的限制
    C# ASP.NET Webservice调用外部exe无效的解决方法
    nstallShield制作打包程序详解(图)
    VS报错之混合模式程序集是针对“v1.1.4322”版的运行时生成的,在没有配置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在 4.0 运行时中加载该程序集。
    Android之悬浮窗口实现(WindowManag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jianbeyourself/p/46565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