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人生需要自我认知,野心要和能力匹配,真实面对自己,不需要过分焦虑

    网上动不动就拿35岁后说事,我认为这个题目本身就是无解。

    我40+了还不是天天混混日子拿拿钱,说自己不焦虑那叫扯淡。

            该焦虑的还是要焦虑,毕竟35-45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人,下有子女,如果能做到真正不焦虑,无非就是起点高或者环境好,要么运气好挣到大钱了。

    无论套用不套用二八理论,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那种挣到“大钱”,或者家庭条件好,或者压根就是“没心没肺”活着的人,往往不焦虑,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针对我们这批焦虑的人群,我分析如下

    一、焦虑的原因:

            我们焦虑的这波人,都是刚刚国家开始不包分配工作的第一批所谓的“中产”,都出生在1975-1985,都是一直努力的人,享受到了正常的国家红利的人,没有能够“投机”或者运气好挣到大钱的人。

            而这个年龄段以前的人,要么都在国家体制内,或者压根就没有什么“焦虑”的基因(麻木的那种),所以10-5年前开始焦虑的,而且一直焦虑的都是这样的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压力开始大了,行业增速没那么快了,年龄优势渐渐失去了,所以开始焦虑了。

    二、为什么无解:

    (1)我们这波焦虑的人,如我上面所说,是头一波开始焦虑的,别人没碰到过。

           目前大家有见过超过50岁的站柜台的大姐吗?是不是上海的便利店里或者超市里,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收银或者理货都是这样的大姐了?而20年前,这些岗位都是年青的小妹。

          或者见过60岁的掌勺大厨吗?要么看不到,要么炒菜的是他,老板也是他。

          或者见过60岁剪头发的TONY吗?或者干脆点,IT行业中你们见过50岁以上的商务找客户谈项目的吗?那么他们都去哪了?考虑过这个问题吗?我认为他们都改行了。所以结论是:几乎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龄段都改行了。而目前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才不过40多年,除了传统的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等社会传统职业,很多职业都是新兴职业,而我们这头波人都是因为行业的兴起或者行业的壮大,才需要的我们。我们焦虑,同时我们的行业也在焦虑,不信你问问你们的老板,他们是不天天考虑要怎么挣钱怎么发工资?

    (2)每个行业都有焦虑的人,而每个人所处的行业都有各自特点,所以不能经验复制。脱离行业或者脱离每个人的环境,谈应对处理方案,都是扯淡,这也是很多网上文章不值得看的原因;所以如果有人说有通用解,那是骗人。

    (3)要么因为外部条件不够或者个人努力不足,错过了机会,否则早不用焦虑了。现在焦虑无非就是考虑亡羊补牢的方案或者“新出路”。

    三、个人认为的解决方案

           还是那句话,你家有矿,家里有几套拆迁房,你爸妈不用你养,娃也给你带了,你就不用看我这些了,你那是矫情,​另外开药服用。

    (1)做好现在的事

        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极致”的程度不一样,能专精一个事情,做到别人无法替代你,那当然最好,但是一般来说,我没见过哪个公司缺了哪个人不转的,所以我说的“极致”,不单单是指专业,也指“人事”,要搞好你的人事关系,搞好对上对下的关系,以及“左右隔壁”的关系,做到自己舒服,别人也觉得舒服,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多,能做到的人基本上都不焦虑​。

    (2)能扩展就扩展

            有人有客户资源的,能自己创业的,或者机会来了,或者几个知心朋友开个饭店也挣到钱了,或者业余拍短视频火了等等,我认为多关注关注其他行业,如果有钱能和知心的朋友同学一起合伙做个小生意也不坏,要么就是投资房子、投资股票挣点钱,反正不能让自己装死,装死只会害自己,如果能进稳定的大国企当然更好,方便自己养老,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在大国企上不去,比你小​10岁的人指挥不动你,也一样会对你做些小动作。

    (3)做好失业准备

            多攒点钱,终归不坏,就好比像干IT的人,天天包里背着雨伞一样,未雨绸缪,攒点钱,万一哪天被开了,也不至于太落魄。另外,还是个人建议,平时多运动,年龄到了,不运动不健身,只会让你加速衰老,多运动,保持年轻心态,积极面对所有困难很重要。

            说了一大堆,​不知道咋结尾了

            如果你还没有到30,恭喜你,赶紧的,能上岸进央企进国企,平台高点​老了会轻松点;

            如果你30-35岁,我会说,加油吧,要控制风险了,​做好充分准备吧。

            如果你35-40岁,我会说,哥们准备好了吗,还焦虑啊,别切,赶紧的啊~

            如果你40+了,我会说,嗨,哥们,晚上一起喝两杯​?

    用空常来坐坐 https://www.cnblogs.com/alexgl2008/
  • 相关阅读:
    BEM(Block–Element-Modifier)
    http://element.eleme.io/#/zh-CN/component/quickstart
    Commit message 的写法规范。本文介绍Angular 规范(
    好的commit应该长啥样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pull/17#issuecomment-5654674
    代码管理
    if you have content fetched asynchronously on pages where SEO is important, SSR might be necessary
    Martin Fowler’s Active Record design pattern.
    The Zen of Python
    Introspection in Python How to spy on your Python objects Guide to Python introspection
    Object-Oriented Metrics: LCOM 内聚性的度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exgl2008/p/1574947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