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UCloud 云服务器硬盘扩容后 如何挂载到本机

    UCloud 云服务器硬盘扩容后如何挂载到本机

    UCloud 提供的云服务器会根据不同的系统初始化不同空间大小的硬盘资源,此资源默认为 系统盘. 针对 Linux 系统默认初始化 20G 的空间,一般未独立购买云硬盘的客户,会把数据,服务等所有资源统统放到系统盘上.

    针对小型服务,或者比如说我自己的博客所在的服务器,20G 足够用,或者说足够用很长时间,直到系统盘所剩空间不足时,面临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扩容

    如何动态扩容

    各大云服务器厂商都支持动态扩容,我们以 UCloud 为例 vda0.png

    之前默认系统盘20G ,现在数据盘扩容 70G

    服务器终端显示

    df -l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vda1        20G  9.5G  9.3G  51% /
    tmpfs           980M     0  980M   0% /dev/shm
    
    

    vda2.png

    从终端显示可以看出貌似只有20G 系统盘 ,我们并没有发现在web管理后台扩容的 70G

    下面我们使用 fdisk 来查看一下.

    fdisk 是一款强大的磁盘操作工具,来自util-linux软件包,我们在这里只说他如何查看磁盘分区表及分区结构;参数 -l ,通过-l 参数,能获得机器中所有的硬盘的分区情况;
    
     fdisk -l
    

    vda1.png

    fdisk 会展示3种类型的硬盘资源:

    系统盘:/dev/vda

    数据盘:/dev/vdb

    云硬盘:/dev/vdc

    这时我们看到了所有的磁盘分区结构,除了 20G的系统盘,也看到了 70G的数据盘,但是数据盘由于没有格式化和挂载,所以我们上面用 df 命令并没有发现它.

    所以现在需要我们对数据盘格式化并挂载

    格式化数据盘

    CentOS6

    mkfs.ext4 /dev/vdc
    
    

    CentOS7

    mkfs.xfs /dev/vdc
    

    vda3.png

    挂载数据盘

    mkdir /udisk
    mount /dev/vdc /udisk
    df -h
    

    vda4.png

    如图显示挂载成功. 我们可以进入 /udisk 目录(此目录以后就放数据)

    补充:

    系统启动自动挂载:

    如果想每次系统重启都能自动挂载该分区可修改/etc/fstab文件,在最后加一段 /dev/sdb1 /www ext3 defaults 1 2 (格式说明:/dev/sdb1 代表哪个分区 ext3是该分区的格式 defaults 是挂载时所要设定的参数(只读,读写,启用quota等),输入defaults包括的参数有(rw、dev、exec、auto、nouser、 async) ,1是使用dump是否要记录,0是不要。 2是开机时检查的顺序,是boot系统文件就为1,其他文件系统都为2,如不要检查就为0)

    vi /etc/fstab 修改自动挂载该分区文件
    /dev/vdb1 /data ext4 defaults 0 0 --外
    /dev/vdb /data ext4 defaults 0 0 --内

    卸载数据盘

    umount /dev/vdc

    转:http://yijiebuyi.com/blog/bd5f26420e5141e005fe5ced6b56c2a7.html
  • 相关阅读:
    hihocoder 1049 后序遍历
    hihocoder 1310 岛屿
    Leetcode 63. Unique Paths II
    Leetcode 62. Unique Paths
    Leetcode 70. Climbing Stairs
    poj 3544 Journey with Pigs
    Leetcode 338. Counting Bits
    Leetcode 136. Single Number
    Leetcode 342. Power of Four
    Leetcode 299. Bulls and Cow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dy6/p/725203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