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实现邮箱搬家功能(1):Pop3协议介绍

    POP3协议命令原始码及工作原理简介(从百度百科中摘抄)

    1.适用范围

      POP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的电子邮件协议,目前已发展到第三版,称POP3。

    脱机模型即不能在线操作,POP不支持对服务器邮件进行扩展操作,此过程需要更高级的IMAP4协议来完成。支持POP协议使用ASCII码来传输数据消息,这些数据消息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应答。

    2.POP协议

      协议支持离线邮件处理,当邮件发送到服务器后,电子邮件客户端会调用邮件客户端程序,下载所有未阅读的电子邮件(这种离线访问模式是一种存储转发服务).当邮件从邮件服务器发送到个人计算机上,同时邮件服务器会删除该邮件(但是目前很多POP3服务器都支持“下载邮件,服务器并不删除邮件”,也就是说在POP3中改进了POP协议).

    3.命令和响应

      POP3客户向POP3服务器发送命令并等待响应,POP3命令采用命令行形式,用ASCII码表示。服务器响应是由一个单独的命令行组成或多个命令行组成,响应第一行以ASCII文本+OK或-ERR(OK指成功,-ERR指失败)指出相应的操作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

    4.在POP3协议中的三种状态

      认证状态,处理状态和更新状态。当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自己身份(这里指的是账户和密码)并由服务器成功确认,即客户端由认可状态转入处理状态,在完成列出未读邮件等相应的操作后客户端发出quit命令,退出处理状态进入更新状态,开始下载未阅读过的邮件到计算机本地之后最后重返认证状态确认身份后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具体原理如下图

     

      等待连接身份确认quit命令

     

      C——|认证|—————|处理|——————|更新|----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返认证状态。

    5.认证状态的命令语句

      目前大多数POP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采用ASCII码来明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在认证状态下服务端等待客户端连接时,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并把由命令构成的user/pass用户身份信息数据明文发送给服务端。

     

      服务端确认客户端身份以后,连接状态由认证状态转入处理状态,为了避免发送明文口令的安全问题,有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认证方法,命名为APOP,使用APOP,口令在传输之前就被加密,当客户端与服务端第一次建立连接时,POP3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一个ASCII码文本的问候,这个问候是由遗传字符组成对每个客户机是唯一的,内容一般都是当地时间之类的。然后客户端吧它的纯文本口令附加到刚才接受的字符串之后,接着计算出新的字符串的MD5单出函数值的消息数据,最后客户机把用户名和MD5加密后的消息摘要作为APOP命令的参数一起发送到服务器。但是目前大多数windows上的邮件客户端不支持APOP协议。qpopper支持。

    6.POP3命令码

      命令参数状态描述

    ------------------------------------------

     

      USERusername认可此命令与下面的pass命令若成功,将导致状态转换

     

      PASSpassword认可

     

      APOPName,Digest认可Digest是MD5消息摘要

     

      ------------------------------------------

     

      STATNone处理请求服务器发回关于邮箱的统计资料,如邮件总数和总字节数

     

      UIDL[Msg#]处理返回邮件的唯一标识符,POP3会话的每个标识符都将是唯一的

     

      LIST[Msg#]处理返回邮件数量和每个邮件的大小

     

      RETR[Msg#]处理返回由参数标识的邮件的全部文本

     

      DELE[Msg#]处理服务器将由参数标识的邮件标记为删除,由quit命令执行

     

      RSETNone处理服务器将重置所有标记为删除的邮件,用于撤消DELE命令

     

      TOP[Msg#]处理服务器将返回由参数标识的邮件前n行内容,n必须是正整数

     

      NOOPNone处理服务器返回一个肯定的响应

     

      ------------------------------------------

     

      QUITNone更新

     

      a.客户机希望结束这次会话

     

      b.如果服务器处于‘处理’状态,那么将进入‘更新’状态以删除任何标记为删除的邮件

     

      c.导致由处理状态到更新状态,又重返认可状态的转变

     

      d.如果这个命令发出时服务器处于‘认可’状态,则结束会话,不进行‘更新’状态。

    (如果想看看各种命令返回的结果可以使用Telnet命令查看各种命令的格式)

    1、运行--》cmd---》

    2、输入:telnet pop3服务器 端口号(默认的是110)

    3、如果成功连接邮件服务器的话

    7.等待

      POP3协议在UDP/110端口上等待客户连接请求。

    8.监听

      若密码为明文,我如何监听?

    下面的命令在服务器运行后在屏幕上显示POP3连接及命令发送的过程:

     

      #sniffit-a-A.-p110-b-s192.169.11.12

     

      note:192.168.11.12是客户机IP地址

     

      你需要事先安装sniffit这个端口监听程序

    9.中断

      考虑这种情况,若客户在收取邮件时,假定为15封信等待接收,但由于线路问题,收到第10封时断线了,为什么下次收时仍然从第一封开始,也即为什么前10封没有被从服务器上删除掉?

     

      任何邮件的删除都必须在quit命令发出后对已标记为删除的邮件执行删除操作,由于中途断线,仍处于处理状态,没有机会执行quit命令以进行状态转换。

    10.锁定

      pop3 session is locked by another session,please wait 10 minutes then try again.

     

      由于非正常操作引起POP3程序内部机制锁住该次会话。

    11.不同处理机制

      Foxmail与OE(outlookexpress)的处理机制的不同。

     

      a.假定服务器上有三封邮件等待客户机接收。用foxmail与OE的不同之处在于

     

      foxmail每收一封标记删除一封,而OE则等全部接收完后再全部标记为删除最后执行quit命令。

     

      FoxmailOE

     

      -------------------------------

     

      retr1retr1

    dele1retr2

     

      retr2retr3

     

      dele2dele1

     

      retr3dele2

     

      dele3dele3

     

      quitquit

     

      b.Foxmail的远程邮件管理是非常优秀的管理工具,假定服务器上有三封信,对第一封,我们不想接收

     

      想从服务器直接删除;对第二封,想接收但不删除,对第三封,这一次不想接收,分别标记后最后foxmail发出的命令是

     

      dele1

     

      retr2

     

      quit

     

      c.若没有foxmail,正好有几封很大的信堵住了,我不想接收,想直接删除它,或者想查看这两封是谁发的?

     

      直接在windows的DOS窗口下用命令行操作,如:

     

      #telnetmy.isp.net110

     

      userusername

     

      passpassword

     

      list

     

      dele3

     

      dele5

     

      quit

     

      --

  • 相关阅读:
    java web 资源文件读取
    页面跳转
    验证码的随机图片
    spring 注解
    回文字符串系列问题
    【leetcode】Find All Anagrams in a String
    斐波那契数列
    【leetcode】 First Missing Positive
    Trapping Rain Water
    区间合并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ptdo2008/p/22660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