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件测试之使用jmeter进行压力测试

    一、JMeter 介绍

         Apache JMeter是100%纯JAVA桌面应用程序,被设计为用于测试客户端/服务端结构的软件(例如web应用程序)。它可以用来测试静态和动态资源的性能,例如:静态文件,Java Servlet,CGI Scripts,Java Object,数据库和FTP服务器等等。JMeter可用于模拟大量负载来测试一台服务器,网络或者对象的健壮性或者分析不同负载下的整体性能。
         同时,JMeter可以帮助你对你的应用程序进行回归测试。通过你创建的测试脚本和assertions来验证你的程序返回了所期待的值。为了更高的适应性,JMeter允许你使用正则表达式来创建这些assertions.

    二、配置

    JMeter是基于Java开发,系统要配备JDK1.8(即最新版本)

    本系统已装好JDK

    首先在官网下载最新版JMeter zip包

    下载完成后解压zip包

    然后配置环境

    CLASSPATH变量下新建

    %JMETER_HOME%libextApacheJMeter_core.jar;%JMETER_HOME%libjorphan.jar;%JMETER_HOME%liblogkit-2.0.jar

    然后双击解压路径bin下的jmeter’.bat

    但是我遇到了这个问题

    结果发现只要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就能正常打开了…..

    接下来开始JMeter脚本编写

    添加线程组

    右键点击“测试计划” -> “添加” -> “Threads(Users)” -> “线程组” 

    这里可以配置线程组名称,线程数,准备时长(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环次数,调度器等参数:

    线程组参数详解: 
    1. 线程数: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进程或线程。设置多少虚拟用户数在这里也就是设置多少个线程数。 
    2. Ramp-Up Period(in seconds)准备时长: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如果线程数为10,准备时长为2,那么需要2秒钟启动10个线程,也就是每秒钟启动5个线程。 
    3. 循环次数: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如果线程数为10,循环次数为100,那么每个线程发送100次请求。总请求数为10*100=1000 。如果勾选了“永远”,那么所有线程会一直发送请求,一到选择停止运行脚本。 
    4. Delay Thread creation until needed:直到需要时延迟线程的创建。 
    5. 调度器:设置线程组启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配置调度器时,需要勾选循环次数为永远) 
    持续时间(秒):测试持续时间,会覆盖结束时间 
    启动延迟(秒):测试延迟启动时间,会覆盖启动时间 
    启动时间:测试启动时间,启动延迟会覆盖它。当启动时间已过,手动只需测试时当前时间也会覆盖它。 
    结束时间:测试结束时间,持续时间会覆盖它。

    因为接口调试需要,我们暂时均使用默认设置,待后面真正执行性能测试时再回来配置。

    添加HTTP请求

    右键点击“线程组” -> “添加” -> “Sampler” -> “HTTP请求” 

    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等信息

    Http请求主要参数详解:

      1. Web服务器 
        协议:向目标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协议,可以是HTTP或HTTPS,默认为HTTP 
        服务器名称或IP :HTTP请求发送的目标服务器名称或IP 
        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端口号,默认值为80 
        2.Http请求 
        方法:发送HTTP请求的方法,可用方法包括GET、POST、HEAD、PUT、OPTIONS、TRACE、DELETE等。 
        路径:目标URL路径(URL中去掉服务器地址、端口及参数后剩余部分) 
        Content encoding :编码方式,默认为ISO-8859-1编码,这里配置为utf-8
      2. 同请求一起发送参数 
        在请求中发送的URL参数,用户可以将URL中所有参数设置在本表中,表中每行为一个参数(对应URL中的 name=value),注意参数传入中文时需要勾选“编码”

    添加查看结果树

    右键点击“线程组” -> “添加” -> “监听器” -> “察看结果树” 

    这时,我们运行Http请求,修改响应数据格式为“HTML Source Formatted”,可以看到本次搜索返回结果页面标题为jmeter性能测试

    添加用户自定义变量

    我们可以添加用户自定义变量用以Http请求参数化,右键点击“线程组” -> “添加” -> “配置元件” -> “用户定义的变量”:

    新增一个参数q,存放搜索词:

    并在Http请求中使用该参数,格式为:${q} 

    添加断言

    右键点击“HTTP请求” -> “添加”-> “断言” -> “响应断言” 

    我们校验返回的文本中是否包含搜索词,添加参数${q}到要测试的模式中:

    添加断言结果

    右键点击“HTTP请求” -> “添加”-> “监听器” -> “断言结果” 

    这时,我们再运行一次就可以看到断言结果成功或失败了 

    添加聚合报告

    右键点击“线程组” -> “添加” -> “监听器” -> “聚合报告”,用以存放性能测试报告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完整Http接口的JMeter性能测试脚本编写。

    图形结果对比

    下图为1000进程图形结果

     

    下图为1500进程图形结果

    下图为1800进程图形结果

    图表底部参数的含义如下:

     样本数目:总共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最新样本: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最后一个请求的时间。

     吞吐量:服务器每分钟处理的请求数。

     平均值: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中间值:代表时间的数字,有一半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低于该值而另一半高于该值。 偏离表示服务器响应时间变化、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大小,或者,换句话说,就是数据的分布

    1000线程

    1500线程

    1800线程

    样本数

    1000

    1500

    1796

    平均

    27943

    43770

    63647

    偏离

    10084

    16406

    35732

    吞吐量

    780.691

    720.288

    552.137

    中值

    26307

    41139

    52472

     

    将图标数据导出制成条形图可见,平均每线程处理时间和处理时间偏离值在线程数为1800时明显上升,吞吐量在1000线程时为峰值,在1500线程时已萎缩,可见此时服务器已处于非常阻塞的状态,通过以上统计,可见秒级并发阈值在1250线程左右。

    聚合图结果对比

    图表含义说明如下:

    Label:说明是请求类型,如Http,FTP等请求。

    #Samples:也就是图形报表中的样本数目,总共发送到服务器的样本数目。 Average:也就是图形报表中的平均值,是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Median:也就是图形报表中的中间值,是代表时间的数字,有一半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低于该值而另一半高于该值。

    90%line:是指90%请求的响应时间比所得数值还要小。

    Min:是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的最短时间。

    Max: 是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的最长时间。

    Error%:请求的错误百分比。

    Throughput:也就是图形报表中的吞吐量,这里是服务器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请求数,注意查看是秒或是分钟。 KB/sec:是每秒钟请求的字节数。

    除去图形结果已对比度指标,我们选取了Min、Max、Error%和KB/sec进行对比,可见600并发进程的明显处理效果落后,最大、最小响应时间、响应错误率、每秒种请求的字节数明显上升,系统承载力、资源使用率、并发容量明显不济,与图形结果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1250进程数为系统秒级阀值的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和科学性。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 Round #592 (Div. 2)C. The Football Season(暴力,循环节)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72 (Rated for Div. 2)D. Coloring Edges(想法)
    扩展KMP
    poj 1699 Best Sequence(dfs)
    KMP(思路分析)
    poj 1950 Dessert(dfs)
    poj 3278 Catch That Cow(BFS)
    素数环(回溯)
    sort与qsort
    poj 1952 buy low buy lower(DP)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sako/p/109648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