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tit web 3.0(web技术)展望与实现 和语义网络
目录
1. 为了说明Web 3.0,我们需要回顾Web历史上的重要浪潮。 2
1.1. 2.Web 2.0:任何人可以参与。Web 2.0特点是用户产生内容、合作化、社区化。 2
1.3. Web 3.0就是解决信息社会机制的问题,也就是最优化信息聚合的问题 3
3.1. Web 3.0的布局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层面:API服务、聚合服务、应用程序服务以及被服务的客户。 5
4.2. 1.微内容(widget)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 6
5.3. 2.用户在中心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的网站使用 8
5.4. 3.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8
它们不是严格按时间定义的,而是交叉重叠在一起的。
1.Web l.0:任何人可以交易。1.O是关于来自一些主要的公司,如:eBay,Amazon和Google等。我们一直认为它们仅仅是网站,但它们实际上是一些功能丰富、容易上手、扩展性强的应用程序,这些特性以前很少被普通消费者看到过。Web 1.0在今天依旧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并且将持续很长时间。
-
- 2.Web 2.0:任何人可以参与。Web 2.0特点是用户产生内容、合作化、社区化。
代表性的事物就是:Blog、Wiki等。任何人可以参与到内容的创建中。在You Tube上上传一个视频,在Flickr上上传参加聚会的照片。所有这些都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仅仅需要连接上互联网。参与改变了我们对于内容的理解:内容不是固定在发布者那里,它是活动在任何地方的。
-
- Web 3.0:任何人可以创新。
Web 3.0通过改变传统软件行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来改变现有的一切。新的Web 3.0强调的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创新。代码编写、协作、调试、测试、部署、运行都在云计算上完成。对于企业来说,Web 3.0意味着SaaS程序可以比传统的c—s软件更快、更高效的开发、部署、升级。对于开发者来说,Web 3.0意味着他们需要创建一个理想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想法,一个浏览器。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个开发人员都可以访问强大的云计算,Web 3.0是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从上述来看,我们认为:Web 3.0跟Web 2.0一样,仍然不是技术的创新,而是思想的创新,是本体技术以及知识组织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深入发展。Web 3.0的最大价值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具体需求。如果说Web 2.0解决了个性解放的问题,那么Web 3.0就是解决信息社会机制的问题,也就是最优化信息聚合的问题。所以,Web 3.0的核心内涵就是信息的高度整合和高度的智能化服务。
迈向Web 3.0的第一步是“数据网络”这一概念的体现,结构化数据集以可重复利用、可远程查询的格式公布于网络上,比如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XML,RDF和微格式。最近SPARQL的发展为网络上以RDF方式配发的数据库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查询语言和应用程序接口。数据网络让数据契合和应用程序互用性更上新台阶,使数据像网页一样容易访问和链接。在数据网络时代,重点主要是如何以RDF的方式提供结构化的数据。全语义网时期会拓宽语义范围,这样结构化,半结构化甚至零散的数据内容(比如传统的网页、文档等)都能以RDF和OWL语义格式的形式普遍存在。[5]
Web 3.0也被用来描述一条最终通向人工智能的网络进化的道路,这个人工智能最终能以类似人类的方式思辩网络。一些人对此表示悲观,认为这是不可企及的设想。然而,像IBM和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已经在使用一些正提供惊人的信息的新技术,例如通过挖取学校音乐网站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热门单曲。同时也有人提出是否智能系统将是Web 3.0背后的推动力,抑或智能会以人的形式出现,即某体系的人们(例如delicious这样的协同过滤服务,Flickr和Digg这样人工抽取网络资源)以及他们之间如何互动。[5]
和人工智能的方向有关联,Web 3.0可以是语义网概念的实现和扩充。各
Nova Spivack建议将Web 3.0的定义延伸至当前各大技术潮流迈向新的成熟阶段的具体体现,包括:
无处不联网,宽带网普及和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互联网介入。
网络计算,“软件就是服务”的商业模型,Web服务互用性,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又“云雾计算”)。
开放技术,开放API和协议,开放数据格式,开源软件平台和开放数据(如创作共享,开放数据许可)。
开放身份,OpenID,开放名声,跨域身份和个人数据。
智能网络,语义网技术比如资源描述框架,网络实体语言,SWRL,SPARQL,语义应用程序平台和基于声明的数据储备。
分布式数据库,万维数据库(“World Wide Database”,由语义网的技术实现)。
智能应用程序,普通语言的处理。机器学习,机器推理,自主代理。[11]
Web 3.0 取代 Web 2.0 的具体应用,人们也已经考虑好了
应用程序接口(API)服务。API服务是使Web 2.0运行的主服务器,并且将成为Web 3.0的引擎。下面是一些例子:谷歌的搜索和AdWords API;Areazon.com的附属API;大量的RSS源;众多的功能服务,比如包含在StrikeIron网络服务市场(strikeiron.com)(Wainewright 2005)里的那些。这个基础层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是商品层。随着Web 3.0逐渐成熟,将会产生一个近乎完美的市场,它将从最高容量的服务中挤出所有利润。
聚合服务。这些服务是一种中介,通过将原始API服务以一种有用的途径捆绑在一起,来解决一部分定位上的困难。各种各样的RSS聚合器和新兴的网络服务市场,如Strikelron服务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应用程序服务。最多、最持久的利润应该出现在这一层。这些服务将不同于现有的企业应用程序种类,如CRM或ERP,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应用程序,将多种服务的基础功能集中起来,帮助用户以一种灵活、直观的方式达到目的。一个有望增长的领域的例-g-.是语音商务(voice commerce(v-commerce)),它涵盖了语音识别的应用,该应用的目的在于使声控服务,包括互联网浏览和电子邮件提取成为可能。
被服务的客户。在Web 3.0界面的设计中,客户端逻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用户更希望掌握和控制Web 3.0的一些后台的操作知识。
从数十亿份形成网络的文件和将其整合在一起的链接中,计算机科学家和越来越多的新公司企图找到开发人类智力的新途径。它们的目的是在现存的网络系统之上增加一层含义,它将使现存网络不像一份目录而更像一个向导——甚至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基础。为了完成这种程度的人工智能,即机器能够思考而不是仅仅听从指挥,研究者已经投入了半个多世纪的精力,但仍未成功。
作为Web 2.0的替代物,Web 3.0仍然是建立在Web 2.0的基础之上,并且实现了更加“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交流”功能的互联网模式。笔者从信息媒体网络化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
Web 3.0将应用Mash—up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将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同时,对于UGC(用户原创内容)的筛选性过滤也将成为Web 3.0不同于Web 2.0的主要特征之一。互联网用户的发布权限需经过长期的认证,对其发布的信息做不同可信度的分离,可信度高的信息将会被推到互联网信息检索的首项,同时提供信息的互联网用户的可信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最后聚合技术的应用将在Web 3.0模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TAG/RSS基础聚合设施,渐进式语义网的发展也将为Web 3.0构建完备的内容聚合与应用聚合平台。将传统意义的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Web挖掘个性化搜索引擎”。
-
- 2.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
Web 3.0的网络模式将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不只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终端上。
- Web 3.0和语义网络[2]
The Economist指出,语义网络浏览器将很快投入使用,在这个浏览器上,人们可以进行发布数据、画图等活动。“朋友的朋友”网络就是一个范例,在该网络中,网络社区中的个体以他们与朋友之间的链接的形式来提供自己的信息。语义网络有助于可视化如此复杂的网络并组织它们以加深对社区结构的理解。
语义网络(Semantic web)是网络的进化延伸。在语义网络中,网络内容不仅可以用人类语言来表达,也可以以一种可以被智能计算机软件代理理解、翻译和使用,使得它们查找、分享和整合信息更加容易的形式来表达。这项技术起源于万维网联盟主席蒂姆·伯纳斯一李对互联网的看法,即互联网是数据、信息和知识交换的共用媒介。语义网络的核心包括一种哲学、一系列设计理念、相互协作的工作团体以及各种可用技术。
Borland将语义网络看作即将使用的Web 3.0的核心工具。Borland认为Web 3.0的新工具(其中一些工具已经在帮助开发人员将复杂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将改进和自动化数据库搜索,帮助人们选择度假胜地,更有效地对复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
中心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的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信息进行整合使用。通过内置的方法可让小工具和远程服务或者站点进行数据交换,这意味着在同一个页面上可以同时享用多个站点的服务(包括邮件、股票信息、在线翻译、天气、游戏、资讯等)。
迈向Web 3.0的第一步是“数据网络”这一概念的体现,结构化数据集以可重复利用、可远程查询的格式公布于网络上,比如XML、RDF和微格式。最近SPARQL的发展为网络上以RDF方式配发的数据库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查询语言和应用程序接口。数据网络让数据契合和应用程序互用性更上新台阶,使数据像网页一样容易访问和链接。在数据网络时代,重点主要是如何以RDF的方式提供结构化的数据。全语义网时期会拓宽语义范围,这样结构化,半结构化甚至零散的数据内容(比如传统的网页、文档等)都能以RDF和OWL语义格式的形式普遍存在。可以这样说,“我的其他电脑是一个数据中心”。
Web 3.0有两个特性:一是数据和应用可以全部存储在网络服务端,不再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二是在任何一台电脑或终端上打开浏览器,就能进入属于自己的世界。
“未来是数据跟着你走,你买了一台新的机器,不用担心把数据拷过来或装新的应用软件,一个浏览器一切的环境、内容、信息全部在你面前了。当然这不止是在PC上,未来用手机、电视或其他的也可以接触这样的信息。未来你在任何时候、任何设备可以看到你所有的信息、做你所有的应用,都经过一个浏览器。”
web 3.0(web技术)_百度百科.html
语义网 (Semantic Web)和 web 3.0 - stardsd - 博客园.html
语义网 (Semantic Web)和 web 3.0 - stardsd - 博客园.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