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实践了一下,对神经网络作分类器有了初步了解。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1) 介绍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2) Matlab实现前向神经网络的方法
第0节、引例
本文以Fisher的Iris数据集作为神经网络程序的测试数据集。Iris数据集可以在http://en.wikipedia.org/wiki/Iris_flower_data_set 找到。这里简要介绍一下Iris数据集:
有一批Iris花,已知这批Iris花可分为3个品种,现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不同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会有差异。我们现有一批已知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的数据。一种解决方法是用已有的数据训练一个神经网络用作分类器。
总数据是我在csdn里下载的,共150条,这里我给出:
5.1 3.5 1.4 0.2 1
4.9 3 1.4 0.2 1
4.7 3.2 1.3 0.2 1
4.6 3.1 1.5 0.2 1
5 3.6 1.4 0.2 1
5.4 3.9 1.7 0.4 1
4.6 3.4 1.4 0.3 1
5 3.4 1.5 0.2 1
4.4 2.9 1.4 0.2 1
4.9 3.1 1.5 0.1 1
5.4 3.7 1.5 0.2 1
4.8 3.4 1.6 0.2 1
4.8 3 1.4 0.1 1
4.3 3 1.1 0.1 1
5.8 4 1.2 0.2 1
5.7 4.4 1.5 0.4 1
5.4 3.9 1.3 0.4 1
5.1 3.5 1.4 0.3 1
5.7 3.8 1.7 0.3 1
5.1 3.8 1.5 0.3 1
5.4 3.4 1.7 0.2 1
5.1 3.7 1.5 0.4 1
4.6 3.6 1 0.2 1
5.1 3.3 1.7 0.5 1
4.8 3.4 1.9 0.2 1
5 3 1.6 0.2 1
5 3.4 1.6 0.4 1
5.2 3.5 1.5 0.2 1
5.2 3.4 1.4 0.2 1
4.7 3.2 1.6 0.2 1
4.8 3.1 1.6 0.2 1
5.4 3.4 1.5 0.4 1
5.2 4.1 1.5 0.1 1
5.5 4.2 1.4 0.2 1
4.9 3.1 1.5 0.2 1
5 3.2 1.2 0.2 1
5.5 3.5 1.3 0.2 1
4.9 3.6 1.4 0.1 1
4.4 3 1.3 0.2 1
5.1 3.4 1.5 0.2 1
5 3.5 1.3 0.3 1
4.5 2.3 1.3 0.3 1
4.4 3.2 1.3 0.2 1
5 3.5 1.6 0.6 1
5.1 3.8 1.9 0.4 1
4.8 3 1.4 0.3 1
5.1 3.8 1.6 0.2 1
4.6 3.2 1.4 0.2 1
5.3 3.7 1.5 0.2 1
5 3.3 1.4 0.2 1
7 3.2 4.7 1.4 2
6.4 3.2 4.5 1.5 2
6.9 3.1 4.9 1.5 2
5.5 2.3 4 1.3 2
6.5 2.8 4.6 1.5 2
5.7 2.8 4.5 1.3 2
6.3 3.3 4.7 1.6 2
4.9 2.4 3.3 1 2
6.6 2.9 4.6 1.3 2
5.2 2.7 3.9 1.4 2
5 2 3.5 1 2
5.9 3 4.2 1.5 2
6 2.2 4 1 2
6.1 2.9 4.7 1.4 2
5.6 2.9 3.6 1.3 2
6.7 3.1 4.4 1.4 2
5.6 3 4.5 1.5 2
5.8 2.7 4.1 1 2
6.2 2.2 4.5 1.5 2
5.6 2.5 3.9 1.1 2
5.9 3.2 4.8 1.8 2
6.1 2.8 4 1.3 2
6.3 2.5 4.9 1.5 2
6.1 2.8 4.7 1.2 2
6.4 2.9 4.3 1.3 2
6.6 3 4.4 1.4 2
6.8 2.8 4.8 1.4 2
6.7 3 5 1.7 2
6 2.9 4.5 1.5 2
5.7 2.6 3.5 1 2
5.5 2.4 3.8 1.1 2
5.5 2.4 3.7 1 2
5.8 2.7 3.9 1.2 2
6 2.7 5.1 1.6 2
5.4 3 4.5 1.5 2
6 3.4 4.5 1.6 2
6.7 3.1 4.7 1.5 2
6.3 2.3 4.4 1.3 2
5.6 3 4.1 1.3 2
5.5 2.5 4 1.3 2
5.5 2.6 4.4 1.2 2
6.1 3 4.6 1.4 2
5.8 2.6 4 1.2 2
5 2.3 3.3 1 2
5.6 2.7 4.2 1.3 2
5.7 3 4.2 1.2 2
5.7 2.9 4.2 1.3 2
6.2 2.9 4.3 1.3 2
5.1 2.5 3 1.1 2
5.7 2.8 4.1 1.3 2
6.3 3.3 6 2.5 3
5.8 2.7 5.1 1.9 3
7.1 3 5.9 2.1 3
6.3 2.9 5.6 1.8 3
6.5 3 5.8 2.2 3
7.6 3 6.6 2.1 3
4.9 2.5 4.5 1.7 3
7.3 2.9 6.3 1.8 3
6.7 2.5 5.8 1.8 3
7.2 3.6 6.1 2.5 3
6.5 3.2 5.1 2 3
6.4 2.7 5.3 1.9 3
6.8 3 5.5 2.1 3
5.7 2.5 5 2 3
5.8 2.8 5.1 2.4 3
6.4 3.2 5.3 2.3 3
6.5 3 5.5 1.8 3
7.7 3.8 6.7 2.2 3
7.7 2.6 6.9 2.3 3
6 2.2 5 1.5 3
6.9 3.2 5.7 2.3 3
5.6 2.8 4.9 2 3
7.7 2.8 6.7 2 3
6.3 2.7 4.9 1.8 3
6.7 3.3 5.7 2.1 3
7.2 3.2 6 1.8 3
6.2 2.8 4.8 1.8 3
6.1 3 4.9 1.8 3
6.4 2.8 5.6 2.1 3
7.2 3 5.8 1.6 3
7.4 2.8 6.1 1.9 3
7.9 3.8 6.4 2 3
6.4 2.8 5.6 2.2 3
6.3 2.8 5.1 1.5 3
6.1 2.6 5.6 1.4 3
7.7 3 6.1 2.3 3
6.3 3.4 5.6 2.4 3
6.4 3.1 5.5 1.8 3
6 3 4.8 1.8 3
6.9 3.1 5.4 2.1 3
6.7 3.1 5.6 2.4 3
6.9 3.1 5.1 2.3 3
5.8 2.7 5.1 1.9 3
6.8 3.2 5.9 2.3 3
6.7 3.3 5.7 2.5 3
6.7 3 5.2 2.3 3
6.3 2.5 5 1.9 3
6.5 3 5.2 2 3
6.2 3.4 5.4 2.3 3
5.9 3 5.1 1.8 3
原理大家应该都知道,因为文章讲得特别具体,所以可以用来巩固强化,也可以跳过不看。
第一节、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1. 人工神经元( Artificial Neuron )模型
人工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元素,其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 人工神经元模型
图中x1~xn是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输入信号,wij表示表示从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值,θ表示一个阈值 ( threshold ),或称为偏置( bias )。则神经元i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表示为:
图中 yi表示神经元i的输出,函数f称为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或转移函数 ( Transfer Function ) ,net称为净激活(net activation)。若将阈值看成是神经元i的一个输入x0的权重wi0,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化为:
若用X表示输入向量,用W表示权重向量,即:
X = [ x0 , x1 , x2 , ....... , xn ]
则神经元的输出可以表示为向量相乘的形式:
若神经元的净激活net为正,称该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或兴奋状态(fire),若净激活net为负,则称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图1中的这种“阈值加权和”的神经元模型称为M-P模型 ( McCulloch-Pitts Model ),也称为神经网络的一个处理单元( PE, Processing Element )。
2. 常用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激活函数。
(1) 线性函数 ( Liner Function )
(2) 斜面函数 ( Ramp Function )
(3) 阈值函数 ( Threshold Function )
以上3个激活函数都属于线性函数,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非线性激活函数。
(4) S形函数 ( Sigmoid Function )
该函数的导函数:
(5) 双极S形函数
该函数的导函数:
S形函数与双极S形函数的图像如下:
图3. S形函数与双极S形函数图像
双极S形函数与S形函数主要区别在于函数的值域,双极S形函数值域是(-1,1),而S形函数值域是(0,1)。
由于S形函数与双极S形函数都是可导的(导函数是连续函数),因此适合用在BP神经网络中。(BP算法要求激活函数可导)
3. 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神经元互联而构成的网络。根据网络中神经元的互联方式,常见网络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下面3类:
(1) 前馈神经网络 (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
前馈网络也称前向网络。这种网络只在训练过程会有反馈信号,而在分类过程中数据只能向前传送,直到到达输出层,层间没有向后的反馈信号,因此被称为前馈网络。感知机( perceptron)与BP神经网络就属于前馈网络。
图4 中是一个3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其中第一层是输入单元,第二层称为隐含层,第三层称为输出层(输入单元不是神经元,因此图中有2层神经元)。
图4. 前馈神经网络
对于一个3层的前馈神经网络N,若用X表示网络的输入向量,W1~W3表示网络各层的连接权向量,F1~F3表示神经网络3层的激活函数。
那么神经网络的第一层神经元的输出为:
O1 = F1( XW1 )
第二层的输出为:
O2 = F2 ( F1( XW1 ) W2 )
输出层的输出为:
O3 = F3( F2 ( F1( XW1 ) W2 ) W3 )
若激活函数F1~F3都选用线性函数,那么神经网络的输出O3将是输入X的线性函数。因此,若要做高次函数的逼近就应该选用适当的非线性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2) 反馈神经网络 ( Feedback Neural Networks )
反馈型神经网络是一种从输出到输入具有反馈连接的神经网络,其结构比前馈网络要复杂得多。典型的反馈型神经网络有:Elman网络和Hopfield网络。
图5. 反馈神经网络
(3) 自组织网络 ( SOM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s )
自组织神经网络是一种无导师学习网络。它通过自动寻找样本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自组织、自适应地改变网络参数与结构。
图6. 自组织网络
4. 神经网络工作方式
神经网络运作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两种状态。
(1)神经网络的学习状态
网络的学习主要是指使用学习算法来调整神经元间的联接权,使得网络输出更符合实际。学习算法分为有导师学习( Supervised Learning )与无导师学习( Unsupervised Learning )两类。
有导师学习算法将一组训练集 ( training set )送入网络,根据网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间的差别来调整连接权。有导师学习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从样本集合中取一个样本(Ai,Bi);
2) 计算网络的实际输出O;
3) 求D=Bi-O;
4) 根据D调整权矩阵W;
5) 对每个样本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对整个样本集来说,误差不超过规定范围。
BP算法就是一种出色的有导师学习算法。
无导师学习抽取样本集合中蕴含的统计特性,并以神经元之间的联接权的形式存于网络中。
Hebb学习律是一种经典的无导师学习算法。
(2) 神经网络的工作状态
神经元间的连接权不变,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预测器等使用。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Hebb学习率与Delta学习规则 。
(3) 无导师学习算法:Hebb学习率
Hebb算法核心思想是,当两个神经元同时处于激发状态时两者间的连接权会被加强,否则被减弱。
为了理解Hebb算法,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每次给狗喂食前都先响铃,时间一长,狗就会将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以后如果响铃但是不给食物,狗也会流口水。
图7.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
受该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从而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相反,如果两个神经元总是不能同步激发,那么它们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弱。
Hebb学习律可表示为:
其中wij表示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yi与yj为两个神经元的输出,a是表示学习速度的常数。若yi与yj同时被激活,即yi与yj同时为正,那么Wij将增大。若yi被激活,而yj处于抑制状态,即yi为正yj为负,那么Wij将变小。
(4) 有导师学习算法:Delta学习规则
Delta学习规则是一种简单的有导师学习算法,该算法根据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差别来调整连接权,其数学表示如下:
其中Wij表示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di是神经元i的期望输出,yi是神经元i的实际输出,xj表示神经元j状态,若神经元j处于激活态则xj为1,若处于抑制状态则xj为0或-1(根据激活函数而定)。a是表示学习速度的常数。假设xi为1,若di比yi大,那么Wij将增大,若di比yi小,那么Wij将变小。
Delta规则简单讲来就是:若神经元实际输出比期望输出大,则减小所有输入为正的连接的权重,增大所有输入为负的连接的权重。反之,若神经元实际输出比期望输出小,则增大所有输入为正的连接的权重,减小所有输入为负的连接的权重。这个增大或减小的幅度就根据上面的式子来计算。
(5)有导师学习算法:BP算法
采用BP学习算法的前馈型神经网络通常被称为BP网络。
图8. 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
BP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一个3层BP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任意非线性函数进行逼近(根据Kolrnogorov定理)。一个典型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如图7所示。
BP网络的学习算法占篇幅较大,我打算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
第二节、神经网络实现
首先先将一些基本的知识用于理解网络:
关于BP网络的整体简述
BP神经网络,全程为前馈神经网络,它被用到监督学习中的主体思想是(我们假定我们这里各个层Layer次间采用的是全链接): 通过各个Layer层的激励和权值以及偏置的处理向前传递,最终得到一个预期的值,然后通过标签值和预期的值得到一个残差值,残差值的大小反映了预期值和残差值的偏离程度,然后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见下文),然后对上一层的推倒公式进行梯度(就是对应每一个变量x1,x2,x3,x4,x5,.....,xn求解偏导,见下文)求解,然后代入各个变量x,得到各个变量x 当前层Layer对应的权值w'(这个w'其实就是当前w偏离真实的w的残差值),然后依次的向上一层反向传播,最终到达Input层,这时候我们会就会得到各个层Layer相对应的权值w的偏离值,然后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学习率(在caffe中是用l_r表示的),也就是步长,来设置我们参数更新的大小其实就是各个层layer当前的权值w加上对应的w的偏离值乘上这个步长即 w+=w‘*l_r,这样就达到了参数的更新,然后通过数次迭代调整好w,b参数,特别需要强调一下的是,b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设置成跟w权值相关的,比如b=w/2 等等,视情况而定。
关于梯度
对于梯度,我们这里就从这几个角度进行一下解释,什么是梯度,梯度在BP网络中的作用,或者说为什么BP网络中要采用梯度.
1.1什么是梯度?
梯度,即求偏导,比如我们有这样一个函数,f = 2a +3b ,如果我们求解a的梯度,fa = 2,如果我们求解b的梯度,f_b = 3
以上就是对梯度最简单的描述,那个也是只有一层神经网络时的参数求解,但是在实际的网络模型中,我们基本上不会用那么简单的模型,我们一般用层数较多(大于2层的模型进行)的模型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多层神经网络
如图,这是一个三层的神经网络
我们一般将其等化成数学中的复合函数,比如上图中这个三层的(全链接的)神经网络,其实用复合函数的公式表示就是这样:
对于第一层
f1 = x1*w1_11 + x2*w1_12 +b1_1
f2 = x1*w1_21 + x2*w1_22 +b1_2
f3 = x1*w1_31 + x2*w1_32 +b1_3
然后进入到第二层
f4 = f1*w2_11 + f2*w2_12 + f3*w2_13 + b2_1
f5 = f1*w2_21 + f2*w2_22 + f3*w2_23 + b2_2
然后第三层
f6 = f4*w3_11 + f5*w3_12 + b3_1
这个其实就和 f = (1-x^2)^3 改写成 g =x^2 , t = 1-x , f = x^3 是一个道理
第一层: g = x^2
第二层: t =1-g
第三层: f = t^3
我们对于这种复合函数求解梯度的步骤,如下:
f' = 3t^2*t' 对t求偏导数
t' = -g' 对g求偏导数
g' = 2x 对x求偏导数
这就是求解梯度的过程.
以上就是对于梯度的一个描述
1.2 那么梯度在BP网路中起到何种作用?
梯度在求解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逐个变量进行求导,比如f =a(bx),我们将其改成复合函数f=2g ,g = bx ,对x进行求导,那么我们会得到变量的系数. 而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得到每一层Layer的各个变量对应的系数,这个系数非常重要,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这个函数,f = a(bx),假设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随机的设定一个值给a = 0.23 , b=1 ,x去一系列值[1,2,3],我们都事先知道f的值对应[0.5,1,1.5],假定我们无法直接计算得到a的值为0.5,我们来一步步的估算a的,步骤如下:
不妨假定函数的真实值用ft表示,预估值用fp表示,残差用fre.
当 x = 1 , ft = 0.5
而我们用公式得到fp =0.23 ,fre = ft - fp =0.26,然后得到: are = 0.26*a,注 are为a的偏差值
,得到bre = b*are=1*0.26*a
然后我们再求解b的更新值 b_n = b + l_r*bre*b(g求关于x的梯度)*1 (l_r为我们设定的学习率)
再更新 a_n = a + l_r*are*ab(f求关于x梯度的值)*1
这样 我们就对参数a,b进行了更新.
然后当x =2 ,ft=1 .....依次这样迭代更新 a,b
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参数更新的....
2 关于梯度的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就是将残差反推到各个参数上,求解各个参数的误差值,最后在每一个变量的梯度的方向上对误差进行修正,修正的幅度依据学习率而定.
1. 数据预处理
在训练神经网络前一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手段是归一化处理。下面简要介绍归一化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1) 什么是归一化?
数据归一化,就是将数据映射到[0,1]或[-1,1]区间或更小的区间,比如(0.1,0.9) 。
(2) 为什么要归一化处理?
<1>输入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有些数据的范围可能特别大,导致的结果是神经网络收敛慢、训练时间长。
<2>数据范围大的输入在模式分类中的作用可能会偏大,而数据范围小的输入作用就可能会偏小。
<3>由于神经网络输出层的激活函数的值域是有限制的,因此需要将网络训练的目标数据映射到激活函数的值域。例如神经网络的输出层若采用S形激活函数,由于S形函数的值域限制在(0,1),也就是说神经网络的输出只能限制在(0,1),所以训练数据的输出就要归一化到[0,1]区间。
<4>S形激活函数在(0,1)区间以外区域很平缓,区分度太小。例如S形函数f(X)在参数a=1时,f(100)与f(5)只相差0.0067。
(3) 归一化算法
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归一化算法是线性转换算法。线性转换算法常见有两种形式:
<1>
y = ( x - min )/( max - min )
其中min为x的最小值,max为x的最大值,输入向量为x,归一化后的输出向量为y 。上式将数据归一化到 [ 0 , 1 ]区间,当激活函数采用S形函数时(值域为(0,1))时这条式子适用。
<2>
y = 2 * ( x - min ) / ( max - min ) - 1
这条公式将数据归一化到 [ -1 , 1 ] 区间。当激活函数采用双极S形函数(值域为(-1,1))时这条式子适用。
(4) Matlab数据归一化处理函数
Matlab中归一化处理数据可以采用premnmx , postmnmx , tramnmx 这3个函数。
<1> premnmx
语法:[pn,minp,maxp,tn,mint,maxt] = premnmx(p,t)
参数:
pn: p矩阵按行归一化后的矩阵
minp,maxp:p矩阵每一行的最小值,最大值
tn:t矩阵按行归一化后的矩阵
mint,maxt:t矩阵每一行的最小值,最大值
作用:将矩阵p,t归一化到[-1,1] ,主要用于归一化处理训练数据集。
<2> tramnmx
语法:[pn] = tramnmx(p,minp,maxp)
参数:
minp,maxp:premnmx函数计算的矩阵的最小,最大值
pn:归一化后的矩阵
作用:主要用于归一化处理待分类的输入数据。
<3> postmnmx
语法: [p,t] = postmnmx(pn,minp,maxp,tn,mint,maxt)
参数:
minp,maxp:premnmx函数计算的p矩阵每行的最小值,最大值
mint,maxt:premnmx函数计算的t矩阵每行的最小值,最大值
作用:将矩阵pn,tn映射回归一化处理前的范围。postmnmx函数主要用于将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映射回归一化前的数据范围。
2. 使用Matlab实现神经网络
使用Matlab建立前馈神经网络主要会使用到下面3个函数:
newff :前馈网络创建函数
train:训练一个神经网络
sim :使用网络进行仿真
下面简要介绍这3个函数的用法。
(1) newff函数
<1>newff函数语法
newff函数参数列表有很多的可选参数,具体可以参考Matlab的帮助文档,这里介绍newff函数的一种简单的形式。
语法:net = newff ( A, B, {C} ,‘trainFun’)
参数:
A:一个n×2的矩阵,第i行元素为输入信号xi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B:一个k维行向量,其元素为网络中各层节点数;
C:一个k维字符串行向量,每一分量为对应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
trainFun :为学习规则采用的训练算法。
<2>常用的激活函数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
a) 线性函数 (Linear transfer function)
f(x) = x
该函数的字符串为’purelin’。
b) 对数S形转移函数( Logarithmic sigmoid transfer function )
该函数的字符串为’logsig’。
c) 双曲正切S形函数 (Hyperbolic tangent sigmoid transfer function )
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双极S形函数。
该函数的字符串为’ tansig’。
Matlab的安装目录下的toolbox net net ntransfer子目录中有所有激活函数的定义说明。
<3>常见的训练函数
常见的训练函数有:
traingd :梯度下降BP训练函数(Gradient descent backpropagation)
traingdx :梯度下降自适应学习率训练函数
<4>网络配置参数
一些重要的网络配置参数如下:
net.trainparam.goal :神经网络训练的目标误差
net.trainparam.show : 显示中间结果的周期
net.trainparam.epochs :最大迭代次数
net.trainParam.lr : 学习率
(2) train函数
网络训练学习函数。
语法:[ net, tr, Y1, E ] = train( net, X, Y )
参数:
X:网络实际输入
Y:网络应有输出
tr:训练跟踪信息
Y1:网络实际输出
E:误差矩阵
(3) sim函数
语法:Y=sim(net,X)
参数:
net:网络
X:输入给网络的K×N矩阵,其中K为网络输入个数,N为数据样本数
Y:输出矩阵Q×N,其中Q为网络输出个数
(4) Matlab BP网络实例
我将Iris数据集分为2组,每组各75个样本,每组中每种花各有25个样本。其中一组作为以上程序的训练样本,另外一组作为检验样本。为了方便训练,将3类花分别编号为1,2,3 。
使用这些数据训练一个4输入(分别对应4个特征),3输出(分别对应该样本属于某一品种的可能性大小)的前向网络。
Matlab程序如下:
%读取训练数据
[f1,f2,f3,f4,class] = textread('trainData.txt' , '%f%f%f%f%f',150);
%特征值归一化
[input,minI,maxI] = premnmx( [f1 , f2 , f3 , f4 ]') ;
%构造输出矩阵
s = length( class) ;
output = zeros( s , 3 ) ;
for i = 1 : s
output( i , class( i ) ) = 1 ;
end
%创建神经网络
net = newff( minmax(input) , [10 3] , { 'logsig' 'purelin' } , 'traingdx' ) ;
%设置训练参数
net.trainparam.show = 50 ;
net.trainparam.epochs = 500 ;
net.trainparam.goal = 0.01 ;
net.trainParam.lr = 0.01 ;
%开始训练
net = train( net, input , output' ) ;
%读取测试数据
[t1 t2 t3 t4 c] = textread('testData.txt' , '%f%f%f%f%f',150);
%测试数据归一化
testInput = tramnmx ( [t1,t2,t3,t4]' , minI, maxI ) ;
%仿真
Y = sim( net , testInput )
%统计识别正确率
[s1 , s2] = size( Y ) ;
hitNum = 0 ;
for i = 1 : s2
[m , Index] = max( Y( : , i ) ) ;
if( Index == c(i) )
hitNum = hitNum + 1 ;
end
end
sprintf('识别率是 %3.3f%%',100 * hitNum / s2 )
以上程序的识别率稳定在95%左右,训练100次左右达到收敛,训练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9. 训练性能表现
下面是我训练的结果:
其中某一次网络结果如下
训练结果是:
训练在150次左右达到收敛,如下图:
(5)参数设置对神经网络性能的影响
我在实验中通过调整隐含层节点数,选择不通过的激活函数,设定不同的学习率,
<1>隐含层节点个数
隐含层节点的个数对于识别率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节点个数过多会增加运算量,使得训练较慢。
<2>激活函数的选择
激活函数无论对于识别率或收敛速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在逼近高次曲线时,S形函数精度比线性函数要高得多,但计算量也要大得多。
<3>学习率的选择
学习率影响着网络收敛的速度,以及网络能否收敛。学习率设置偏小可以保证网络收敛,但是收敛较慢。相反,学习率设置偏大则有可能使网络训练不收敛,影响识别效果。
文章转自:http://www.cnblogs.com/he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