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健身气功•八段锦

    八段锦 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形成于12世纪。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及其显著,男女皆可,老少皆宜。

    八段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调”为手段、“衡”为目的,进而起到健身作用。其中第一、八式以调节为主,平衡全身阴阳,同时作为练功的起、讫动作;第二、三式以调和为主,平衡气机之升降,有中医“治未病”之意;第四、五式以调治为主,平衡标本、平衡阴阳,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劳伤性疾病或心火偏旺的虚实夹杂性疾病,可谓治疗性功法;第六、七式以调摄为主,平衡任督、身心,为典型的强壮性功法,经常锻炼能起到“固肾腰”、“增力气”的作用。

    预备式

    1.口令: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第一式 双手拖天理三焦(配合逆腹式呼吸)

    1.口令: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全身,平衡阴阳

    本式名称中的“双手托天”是动作的要领,“理三焦”是对其作用的概括。

    三焦指人体全部内脏。将躯干(咽喉至二阴)划分为上中下三焦。胸膈以上为上焦,内含心、肺等器脏;胸膈与肚脐间为中焦,内含脾、胃等器脏;肚脐以下为下焦,内含肾、膀胱、大肠和小肠等器脏。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1.口令:左右开工似射雕。搭腕,开弓,并步。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左右,平衡金木

    本段旧称“左肝右肺似射雕”,其中“似射雕”是动作要领,“左肝右肺”是言其作用。

    本式功法锻炼时,通过马步状态下两手“射雕”样的“左右开弓”,对左(主升之肝气)、右(主降之肺气)进行科学地调节,以保持其正常的升降状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本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肝肺两脏,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无形之中有扩胸作用,因此它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对位于胸腔(上焦)的心脏,也有较好的作用。又因为肺主气、心主血之,故经常习练本段功法,也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1.口令:调理脾胃须单举。上举,下落。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中焦,平衡升降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与水谷精微的吸收,气血的生化,气机升降的调节等等。本式功法主要作用于脾胃气机的调节。

    脾为五脏之一,其气主升;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主降,脾胃之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枢纽。一旦这种脾升胃降的状态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指的就是一旦该升而不升的脾气“在下”,就会出现下利清稀、完谷不化之类的疾病;反之,如果该降而不降的胃气“在上”,则会出现胀闷不舒类病变。练功时通过两手一上一下的动作,意在帮助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能配以相应的调心方法,和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1.口令:五劳七伤往后瞧。起身、后瞧,转正。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劳伤,平衡标本

    中医对“五劳七伤”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五劳”既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虚劳病证;又指五种劳伤的病因,所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既指七种劳伤的病因: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又指肾气亏损的七种症状。但从本式的语境结合锻炼方法来看,这里的“五”“七”均为约数,泛指各种慢性、劳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肾中精气为五脏精气的根本,肾气充足,是五脏及全身气血充沛的前提;另外,中医还有“久病及肾”之说,任何疾病如久治不愈,都会影响到肾。因此,无论何种劳伤,其治当离不开补肾。肾居下焦,位于腰部,“往后瞧”能通过转腰对肾脏进行“按摩”,以增强肾气的功能,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劳伤性疾病之“本”;同时,这一动作对于劳伤性疾病常见的腰酸腿软等症状,还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1.口令:摇头摆尾去心火。上托,下按,右倾,左旋。摇头,摆尾,上举。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上下,平衡水火

    本式功法与上式相似,也是治疗性功法,只是在操作要点与适应范围上有所不同。

    由于大幅度地“摇摆”加大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应对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应对北方,位于下焦。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当因某种原因引起心火过旺为患时,通过补益肾水的方法,加以“灭火”是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

    本式作用于心火表现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证候。在操作注意点方面,上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不大,男女老少都可锻炼;本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较大,颈椎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适可而止,不必过分强求动作的标准和幅度,以免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1.口令:两手攀足固肾腰。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命门,平衡任督

    中医学认为,肾居人体下焦,位于腰部,故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腰、背部和腹部有多条经络分布,如足之三阳经、督脉均过腰部;足三阴经、任脉均过腹部;而且腰还是命门的所在地,而命门在功能上与肾息息相通。

    因此,本式功法的“固肾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丛向性按摩,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刺激”,起到调和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且与上丹田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且与中、下丹田相连,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小周天”。

    本式在作用方式上,与上两式相同,均以肾为主要作用对象,但前两式是分别针对“五劳七伤”、“心火”的治疗性功法;本式则是主要针对平人的日常调养性功法。由于本式对腰部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年老体弱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必刻意强求动作的幅度 ,意到即可。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1.口令:攒拳怒目增气力。抱拳,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肝系,平衡身心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与人体多项形体(身)和精神(心)方面的功能相关。故肝的功能正常,则人精神愉快,纳谷馨香,筋骨强健,双目有神;反之亦然。

    锻炼本式功法时,通过马步下蹲、攒拳前冲以使全身之“筋”处于紧张状态,配以瞪眼怒目使“目系”也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筋与目均为肝之外候,兴奋了的筋、目通过肝(胆)的经络反过来“刺激”肝(胆)系,使之保持正常状态,并由此促进人体形神的统一、身心的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本式的“攒拳怒目”中,“攒拳”是第一位的,“怒目”应以“拳”为目标;功法训练有素者,还可随“拳”之出入而配以相应的呼吸方法和调心方式。

    另外,本式与第二式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操作方面,“左右开弓”中包含“左右冲拳”的影子。在锻炼对象方面,都离不开肝,前者以调节肝肺气机之升降为主;后者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为要,两者互补,健身强体。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口令: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踵、颠足。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松紧,平衡张弛

    中医学重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注意到过度紧张会影响健康,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等;同时还认为,情志的忧郁不快与疾病之间还会互相影响,形成所谓“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恶性循环。据此,历代气功家都强调放松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方法,其意均在于通过自身锻炼,达到形神放松、身心健康的目的。

    “背后七颠”是从形体的放松入手,促进情志的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松紧适度、形神张弛权衡的良好状态。同时,由于八段锦前七式的锻炼过程中,全身形体总体而言,是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尤其是上下肢基本上是以紧张为主,因此,本式还有调节整套功法张弛度的作用;另外,本式的放松性锻炼,对人体从运动量比较强的练功活动,过渡到“收势”还起到了某种“桥梁”作用。由此可见,在“背后七颠”时,除了必须充分放松全身,自然有序外,还应该放松情绪,以便获得最佳效果。

     收式

    口令: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30/15/20898461_812175241.shtml  八段锦(完整版) 动作要领图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4/16/1029245_628965975.shtml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参考文档:

    八段锦图解教学

    八段锦口令要领

    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口令版(视频)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教学版(视频)

     八段锦中医解读

  • 相关阅读:
    bzoj 1017 魔兽地图DotR
    poj 1322 chocolate
    bzoj 1045 糖果传递
    poj 3067 japan
    timus 1109 Conference(二分图匹配)
    URAL 1205 By the Underground or by Foot?(SPFA)
    URAL 1242 Werewolf(DFS)
    timus 1033 Labyrinth(BFS)
    URAL 1208 Legendary Teams Contest(DFS)
    URAL 1930 Ivan's Car(BF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dboy200800/p/114075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