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ValueObject的理解

    思考ValueObject应该更多从内存的角度思考,而非DB持久化的角度。

    例如: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A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Address A_Address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B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Address B_Address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Address
        {
            public Address(string city, string street)
            {
                this.City = city;
                this.Street = street;
            }
    
            public string City { get; private set; }
            public string Street { get; private set; }
        }
    复制代码

    在数据库中的结构是:


    可见表A和表B都有自己的Address_City和Address_Street,如果类A和类B有一个相同的地址,那么将在数据库中有两条相同的记录,这似乎不符合Value Object的共享特性。如果这么思考,我们可能会把以上的例子修改,修改后的类如下: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A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int Address_Id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B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int Address_Id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Address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ity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Street { get; set; }
        }
    复制代码

    这样一来,虽然在数据中是可以共享数据了,但Address却变成了一个Entity,而非ValueObject了。

    在思考ValueOjbect的共享特性时,应该多从内存角度出发,而非数据库的存储角度。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DDD的时候,应该抛开数据库思考,多思考一下对象在内存中是如何共享的,而持久化的操作交给Repository来做就行了,无论在数据库中是如何持久化的。

    ValueObject平时使用时,复制的情况一般会多于共享的情况。因为一旦被多个对象共享那这个ValueObject将不可被销毁,除非没有被任何其他对象引用。

    为了能够尽量利用共享带来的好处,同时避免它的缺陷,只在以下情况中使用共享: 
    1. 当数据库中的存储空间和对象数量有严格限定时。 
    2. 当通信开销不高时(例如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上)。 
    3. 当共享对象具有严格的不变性时。

    另外:DDD中Value Object的共享性更多使用在多线程中,在分布式业务中多使用复制

  • 相关阅读:
    SpringBoot HATEOAS用法简介
    犀函
    dubbo 相关面试题 有用(转)
    想使用消息队列,先考虑下这些问题!
    appium在Mac上环境搭建
    3. SOFAJRaft源码分析— 是如何进行选举的?
    Redis相关知识
    替代微信ipad协议(转)
    c#面试题(1)(转)
    例题6-5 Boxes in a line uVa12657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duligang/p/42473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