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8 散列表 哈希 [MD]

    博文地址

    我的GitHub 我的博客 我的微信 我的邮箱
    baiqiantao baiqiantao bqt20094 baiqiantao@sina.com

    目录

    散列表

    18 | 散列表(上):Word文档中的单词拼写检查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散列表的英文叫“Hash Table”,我们平时也叫它“哈希表”或者“Hash 表”。

    散列表用的是数组支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数据的特性,所以散列表其实就是数组的一种扩展,由数组演化而来。

    我们通过散列函数把元素的键值映射为下标,然后将数据储在数组中对应下标的位置。当我们按照键值查询元素时,我们用同样的散列函数,将键值转化数组下标,从对应的数组下标的位置数据。

    散列函数设计的基本要求

    • 散列函数计算得到的散列值是一个非负整数
    • 如果 key1 = key2,那 hash(key1) == hash(key2)
    • 如果 key1 ≠ key2,那 hash(key1) ≠ hash(key2)

    在真实的情况下,要想找到一个不同的 key 对应的散列值都不一样的散列函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散列冲突。

    散列冲突解决方法:开放寻址法

    开放寻址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出现了散列冲突,我们就重新探测一个空闲位置,将其插入。

    那如何重新探测新的位置呢?一个比较简单的探测方法是,线性探测(Linear Probing):当我们往散列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某个数据经过散列函数散列之后,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了,我们就从当前位置开始,依次往后查找,看是否有空闲位置,直到找到为止。

    1、插入操作

    下图里面黄色的色块表示空闲位置,橙色的色块表示已经存储了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散列表的大小为 10,在元素 x 插入散列表之前,已经 6 个元素插入到散列表中。x 经过 Hash 算法之后,被散列到位置下标为 7 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已经有数据了,所以就产生了冲突。于是我们就顺序地往后一个一个找,看有没有空闲的位置,遍历到尾部都没有找到空闲的位置,于是我们再从表头开始找,直到找到空闲位置 2,于是将其插入到这个位置。

    2、查找操作

    我们通过散列函数求出要查找元素的键值对应的散列值,然后比较数组中下标为散列值的元素和要查找的元素:

    • 如果相等,则说明就是我们要找的元素
    • 否则就顺序往后依次查找
    • 如果遍历到数组中的空闲位置,还没有找到,就说明要查找的元素并没有在散列表中

    3、删除操作

    对于使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删除操作稍微有些特别。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要删除的元素设置为空,因为在查找的时候,一旦我们通过线性探测方法找到一个空闲位置,我们就可以认定散列表中不存在这个数据。但是,如果这个空闲位置是我们后来删除的,就会导致原来的查找算法失效。本来存在的数据,会被认定为不存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我们可以将删除的元素,特殊标记为 deleted。当线性探测查找的时候,遇到标记为 deleted 的空间,并不是停下来,而是继续往下探测。

    4、线性探测法的缺点

    线性探测法其实存在很大问题。当散列表中插入的数据越来越多时,散列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空闲位置会越来越少,线性探测的时间就会越来越久。极端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探测整个散列表,所以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同理,在删除和查找时,也有可能会线性探测整张散列表,才能找到要查找或者删除的数据。

    5、二次探测和双重散列

    对于开放寻址冲突解决方法,除了线性探测方法之外,还有另外两种比较经典的探测方法,二次探测(Quadratic probing)和双重散列(Double hashing)。

    所谓二次探测,跟线性探测很像,线性探测每次探测的步长是 1,而二次探测探测的步长就变成了原来的二次方,也就是说,它探测的下标序列就是 hash(key)+0hash(key)+1^2hash(key)+2^2

    所谓双重散列,意思就是不仅要使用一个散列函数。我们使用一组散列函数 hash1(key),hash2(key),hash3(key)……我们先用第一个散列函数,如果计算得到的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再用第二个散列函数,依次类推,直到找到空闲的存储位置。

    6、装载因子

    不管采用哪种探测方法,当散列表中空闲位置不多的时候,散列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为了尽可能保证散列表的操作效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尽可能保证散列表中有一定比例的空闲槽位。我们用装载因子 load factor 来表示空位的多少。

    散列表的装载因子 =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散列表的长度

    散列冲突解决方法:链表法

    链表法是一种更加常用的散列冲突解决办法。

    在散列表中,每个 桶bucket 或者 槽slot 会对应一条链表,所有散列值相同的元素我们都放到相同槽位对应的链表中。

    当插入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通过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散列槽位,将其插入到对应链表中即可,所以插入的时间复杂度是 O(1)。当查找、删除一个元素时,我们同样通过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槽,然后遍历链表查找或者删除。

    内容小结

    散列表来源于数组,它借助散列函数对数组这种数据结构进行扩展,利用的是数组支持按照下标随机访问元素的特性。散列表两个核心问题是散列函数设计散列冲突解决。散列冲突有两种常用的解决方法,开放寻址法链表法。散列函数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散列冲突的概率,也就决定散列表的性能。

    19 | 散列表(中):如何打造一个工业级水平的散列表?

    如何设计散列函数

    首先,散列函数的设计不能太复杂。过于复杂的散列函数,势必会消耗很多计算时间,也就间接地影响到散列表的性能。

    其次,散列函数生成的值要尽可能随机并且均匀分布,这样才能避免或者最小化散列冲突,而且即便出现冲突,散列到每个槽里的数据也会比较平均,不会出现某个槽内数据特别多的情况。

    装载因子过大了怎么办:动态扩容

    对于动态散列表来说,数据集合是频繁变动的,我们事先无法预估将要加入的数据个数,所以我们也无法事先申请一个足够大的散列表。随着数据慢慢加入,装载因子就会慢慢变大。当装载因子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散列冲突就会变得不可接受。

    针对散列表,当装载因子过大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动态扩容,重新申请一个更大的散列表,将数据搬移到这个新散列表中。

    但是,针对散列表的扩容,数据搬移操作要复杂很多。因为散列表的大小变了,数据的存储位置也变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散列函数重新计算每个数据的存储位置。

    实际上,对于动态散列表,随着数据的删除,散列表中的数据会越来越少,空闲空间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对空间消耗非常敏感,我们可以在装载因子小于某个值之后,启动动态缩容。当然,如果我们更加在意执行效率,能够容忍多消耗一点内存空间,那就可以不用费劲来缩容了。

    如何避免低效的扩容:均摊移动

    为了解决一次性扩容耗时过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扩容操作穿插在插入操作的过程中,分批完成。当装载因子触达阈值之后,我们只申请新空间,但并不将老的数据搬移到新散列表中。

    当有新数据要插入时,我们将新数据插入新散列表中,并且从老的散列表中拿出一个数据放入到新散列表。每次插入一个数据到散列表,我们都重复上面的过程。经过多次插入操作之后,老的散列表中的数据就一点一点全部搬移到新散列表中了。这样没有了集中的一次性数据搬移,插入操作就都变得很快了。

    这期间的查询操作,为了兼容了新、老散列表中的数据,我们先从新散列表中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再去老的散列表中查找。

    两种冲突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Java 中 LinkedHashMap 采用了链表法解决冲突,ThreadLocalMap 是通过线性探测的开放寻址法来解决冲突。

    开放寻址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散列表中的数据都存储在数组中,可以有效地利用 CPU 缓存加快查询速度
      • 序列化起来比较简单
    • 缺点
      • 删除数据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特殊标记已经删除掉的数据
      • 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一个数组中,比起链表法来说,冲突的代价更高
      • 使用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装载因子的上限不能太大,这也导致这种方法比链表法更浪费内存空间

    总结:当数据量比较小、装载因子小的时候,适合采用开放寻址法。这也是 Java 中的ThreadLocalMap使用开放寻址法解决散列冲突的原因。

    链表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链表法对内存的利用率比开放寻址法要高,因为链表结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创建,并不需要像开放寻址法那样事先申请好
      • 链表法比起开放寻址法,对大装载因子的容忍度更高
        • 开放寻址法只能适用装载因子小于 1 的情况,接近 1 时,就可能会有大量的散列冲突,导致大量的探测、再散列等,性能会下降很多
        • 对于链表法来说,只要散列函数的值随机均匀,即便装载因子变成 10,也就是链表的长度变长了而已,虽然查找效率有所下降,但是比起顺序查找还是快很多
      • 对链表法稍加改造,可以实现一个更加高效的散列表
        • 将链表法中的链表改造为其他高效的动态数据结构,比如跳表、红黑树,极端情况下,最终退化成的散列表的查找时间也只不过是 O(logn)
    • 缺点:
      • 链表因为要存储指针,所以对于比较小的对象的存储,是比较消耗内存的,还有可能会让内存的消耗翻倍
        • 如果我们存储的是大对象,也就是说要存储的对象的大小远远大于一个指针的大小,那链表中指针的内存消耗在大对象面前就可以忽略了
      • 因为链表中的结点是零散分布在内存中的,不是连续的,所以对 CPU 缓存是不友好的,这方面对于执行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基于链表的散列冲突处理方法比较适合存储大对象大数据量的散列表;而且,比起开放寻址法,它更加灵活,支持更多的优化策略,比如用红黑树代替链表。

    工业级的散列表:HashMap

    1、初始大小

    HashMap 默认的初始大小是 16,如果事先知道大概的数据量有多大,可以通过修改默认初始大小,减少动态扩容的次数,这样会大大提高 HashMap 的性能。

    2、装载因子和动态扩容

    最大装载因子默认是 0.75,当 HashMap 中元素个数超过 0.75*capacity 的时候,就会启动扩容,每次扩容都会扩容为原来的两倍大小。

    3、散列冲突解决方法

    HashMap 底层采用链表法来解决冲突。

    JDK1.8 版本中,为了对 HashMap 做进一步优化,当链表长度超过 8 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当红黑树结点个数少于 8 个的时候,又会将红黑树转化为链表。因为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红黑树要维护平衡,比起链表来,性能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4、散列函数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key.hashCode();
        return (h ^ (h >>> 16)) & (capicity -1); //capicity表示散列表的大小
    }
    

    20 | 散列表(下):为什么散列表和链表经常会一起使用?

    LRU 缓存淘汰算法

    我们需要维护一个按照访问时间从大到小有序排列的链表结构,当要缓存某个数据的时候,先在链表中查找这个数据

    • 如果没有找到,则直接将数据放到链表的尾部
    • 如果找到了,我们就把它移动到链表的尾部
    • 当缓存空间不够的时候,我们就直接将链表头部的结点删除

    因为查找数据需要遍历链表,所以单纯用链表实现的 LRU 缓存淘汰算法的时间复杂很高,是 O(n)。借助散列表,我们可以把 LRU 缓存淘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降低为 O(1)

    因为我们的散列表是通过链表法解决散列冲突的,所以每个结点会在两条链中。一个链是刚刚我们提到的双向链表,另一个链是散列表中的拉链。前驱指针(prev)和后继指针(next)是为了将结点串在双向链表中,hnext 指针是为了将结点串在散列表的拉链中。

    • 如何查找一个数据
      • 通过散列表O(1)的时间复杂度完成
      • 找到数据之后,我们还需要以O(1)的时间复杂度将它移动到双向链表尾部
    • 如何删除一个数据,先查找数据
      • 找到数据之后,我们还需要以O(1)的时间复杂度将结点删除
      • 双向链表可以通过前驱指针以O(1)时间复杂度获取前驱结点
    • 如何添加一个数据:先查找数据
      • 如果找到了,需要以O(1)的时间复杂度将其移动到双向链表尾部
      • 如果没找到,还要看缓存有没有满
        • 如果没有满,就直接将数据放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 如果满了,则将双向链表头部的结点删除,然后再将数据放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整个过程涉及的查找操作都可以通过散列表O(1)的时间复杂度完成

    Redis 有序集合

    在有序集合中,每个成员对象有两个重要的属性,key(键值)和 score(分值)。

    如果我们仅仅按照分值将成员对象组织成跳表的结构,那按照键值来查询、删除成员对象就会很慢。解决方法与 LRU 缓存淘汰算法的解决方法类似:

    • 我们可以先按照键值构建一个散列表,这样按照 key 来删除、查找一个成员对象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1)
    • 同时,借助跳表结构,其他操作也非常高效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 也是通过散列表双向链表组合在一起实现的,它不仅支持按照插入顺序遍历数据,还支持按照访问顺序来遍历数据

    按照访问时间排序的 LinkedHashMap 本身就是一个支持 LRU 缓存淘汰策略的缓存系统。

    • 调用 put() 函数插入数据的时候,会先查找这个键值是否已经存在
      • 如果不存在,会将数据添加到链表的尾部
      • 如果存在,会先将已经存在的数据删除,然后将新的数据放到链表的尾部
    • 调用 get() 函数访问元素的时候,会将被访问到的数据移动到链表的尾部。

    总结:LinkedHashMap 是通过双向链表散列表这两种数据结构组合实现的,LinkedHashMap 中的Linked实际上是指的是双向链表,并非指用链表法解决散列冲突。

    解答开篇 & 内容小结

    为什么散列表和链表经常一块使用?

    散列表这种数据结构虽然支持非常高效的数据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但是散列表中的数据都是通过散列函数打乱之后无规律存储的。也就说,它无法支持按照某种顺序快速地遍历数据。如果希望按照顺序遍历散列表中的数据,那我们需要将散列表中的数据拷贝到数组中,然后排序,再遍历。

    但是因为散列表是动态数据结构,不停地有数据的插入、删除,所以每当我们希望按顺序遍历散列表中的数据的时候,都需要先排序,那效率势必会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散列表和链表(或者跳表)结合在一起使用。

    哈希算法

    21 | 哈希算法(上):如何防止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被脱库?

    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串映射为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串,这个映射的规则就是哈希算法,而通过原始数据映射之后得到的二进制值串就是哈希值

    hash算法的基本要求

    • 从哈希值不能反向推导出原始数据
    • 对输入数据非常敏感,哪怕原始数据只修改了一个 Bit,最后得到的哈希值也大不相同
    • 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很小,对于不同的原始数据,哈希值相同的概率非常小
    • 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尽量高效,针对较长的文本,也能快速地计算出哈希值

    安全加密

    • 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 消息摘要算法
    •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散列算法
    •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
    •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

    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如果有 10 个鸽巢,有 11 只鸽子,那肯定有 1 个鸽巢中的鸽子数量多于 1 个,换句话说就是,肯定有 2 只鸽子在 1 个鸽巢内。

    下面这两段字符串经过 MD5 哈希算法加密之后,产生的哈希值是相同的。

    没有绝对安全的加密。越复杂、越难破解的加密算法,需要的计算时间也越长。

    唯一标识

    如果要在海量的图库中,搜索一张图是否存在,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图片的元信息(比如图片名称)来比对,因为有可能存在名称相同但图片内容不同,或者名称不同图片内容相同的情况。那我们该如何搜索呢?

    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图片取一个唯一标识,或者说信息摘要。比如,我们可以从图片的二进制码串开头取 100 个字节,从中间取 100 个字节,从最后再取 100 个字节,然后将这 300 个字节放到一块,通过哈希算法(比如 MD5),得到一个哈希字符串,用它作为图片的唯一标识,通过这个唯一标识来判定图片是否在图库中。

    如果还想继续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每个图片的唯一标识,和相应的图片文件在图库中的路径信息,都存储在散列表中。当要查看某个图片是不是在图库中的时候,我们先通过哈希算法对这个图片取唯一标识,然后在散列表中查找是否存在这个唯一标识。

    如果不存在,那就说明这个图片不在图库中;如果存在,我们再通过散列表中存储的文件路径,获取到这个已经存在的图片,跟现在要插入的图片做全量的比对,看是否完全一样。如果一样,就说明已经存在;如果不一样,说明两张图片尽管唯一标识相同,但是并不是相同的图片。

    数据校验

    BT 下载的原理是基于 P2P 协议的。我们从多个机器上并行下载一个 2GB 的电影,这个电影文件可能会被分割成很多文件块(比如可以分成 100 块,每块大约 20MB)。等所有的文件块都下载完成之后,再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文件就行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校验文件块的安全、正确、完整呢?

    我们通过哈希算法,对 100 个文件块分别取哈希值,并且保存在种子文件中。当文件块下载完成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相同的哈希算法,对下载好的文件块逐一求哈希值,然后跟种子文件中保存的哈希值比对。如果不同,说明这个文件块不完整或者被篡改了,需要再重新从其他宿主机器上下载这个文件块。

    散列函数

    相对哈希算法的其他应用,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冲突的要求要低很多。即便出现个别散列冲突,只要不是过于严重,我们都可以通过开放寻址法或者链表法解决。不仅如此,散列函数对于散列算法计算得到的值,是否能反向解密也并不关心。

    散列函数中用到的散列算法,更加关注散列后的值是否能平均分布,也就是,一组数据是否能均匀地散列在各个槽中。除此之外,散列函数执行的快慢,也会影响散列表的性能,所以,散列函数用的散列算法一般都比较简单,比较追求效率

    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块块区块组成的,每个区块分为两部分:区块头和区块体。区块头保存着 自己区块体 和 上一个区块头 的哈希值。

    因为这种链式关系和哈希值的唯一性,只要区块链上任意一个区块被修改过,后面所有区块保存的哈希值就不对了。

    区块链使用的是 SHA256 哈希算法,计算哈希值非常耗时,如果要篡改一个区块,就必须重新计算该区块后面所有的区块的哈希值,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做到。

    解答开篇

    我们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之后再存储,不过最好选择相对安全的加密算法,比如 SHA 等(因为 MD5 已经号称被破解了)。

    字典攻击:维护一个常用密码的字典表,把字典中的每个密码用哈希算法计算哈希值,然后拿哈希值跟脱库后的密文比对。如果相同,基本上就可以认为,这个加密之后的密码对应的明文就是字典中的这个密码。

    针对字典攻击,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盐(salt),跟用户的密码组合在一起,增加密码的复杂度。我们拿组合之后的字符串来做哈希算法加密,将它存储到数据库中,进一步增加破解的难度。

    安全和攻击是一种博弈关系,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有的安全措施,只是增加攻击的成本而已。

    22 | 哈希算法(下):哈希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中有哪些应用?

    实际上,哈希算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比如网络协议中的 CRC 校验Git commit id 等等。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算法有很多,比如轮询、随机、加权轮询等。那如何才能实现一个会话粘滞(session sticky)的负载均衡算法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同一个客户端上,在一次会话中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同一个服务器上。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维护一张映射关系表,这张表的内容是客户端 IP 地址或者会话 ID 与服务器编号的映射关系。客户端发出的每次请求,都要先在映射表中查找应该路由到的服务器编号,然后再请求编号对应的服务器。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也有几个弊端:

    • 如果客户端很多,映射表可能会很大,比较浪费内存空间
    • 客户端下线、上线,服务器扩容、缩容都会导致映射失效,这样维护映射表的成本就会很大

    我们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对客户端 IP 地址或者会话 ID 计算哈希值,将取得的哈希值与服务器列表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最终得到的值就是应该被路由到的服务器编号。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同一个 IP 过来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上。

    数据分片

    如何快速判断图片是否在图库中

    假设现在我们的图库中有 1 亿张图片,因为单台机器的内存有限,所以在单台机器上构建散列表是行不通的。

    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采用多机处理。我们准备 n 台机器,让每台机器只维护某一部分图片对应的散列表。我们每次从图库中读取一个图片,计算唯一标识,然后与机器个数 n 求余取模,得到的值就对应要分配的机器编号,然后将这个图片的唯一标识和图片路径发往对应的机器构建散列表。

    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片是否在图库中的时候,我们通过同样的哈希算法,计算这个图片的唯一标识,然后与机器个数 n 求余取模。假设得到的值是 k,那就去编号 k 的机器构建的散列表中查找。

    实际上,针对这种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我们都可以采用多机分布式处理。借助这种分片的思路,可以突破单机内存、CPU 等资源的限制

    分布式存储

    现在互联网面对的都是海量的数据、海量的用户。我们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取、写入能力,一般都采用分布式的方式来存储数据,比如分布式缓存。我们有海量的数据需要缓存,所以一个缓存机器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就需要将数据分布在多台机器上。我们可以借用前面数据分片的思想,即通过哈希算法对数据取哈希值,然后对机器个数取模,这个最终值就是应该存储的缓存机器编号。

    但是,如果数据增多,原来的 10 个机器已经无法承受了,我们就需要扩容了,比如扩到 11 个机器,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加个机器就可以了。因为,按照原先的逻辑,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计算哈希值,然后重新搬移到正确的机器上。这样就相当于,缓存中的数据一下子就都失效了。所有的数据请求都会穿透缓存,直接去请求数据库。这样就可能发生雪崩效应,压垮数据库。

    这时候,一致性哈希算法就要登场了。

    一致性哈希算法

    白话解析:一致性哈希算法 consistent hashing

    假设我们有 k 个机器,数据的哈希值的范围是[0, MAX]。我们将整个范围划分成 m 个小区间(m 远大于 k),每个机器负责 m/k 个小区间。当有新机器加入的时候,我们就将某几个小区间的数据,从原来的机器中搬移到新的机器中。这样,既不用全部重新哈希、搬移数据,也保持了各个机器上数据数量的均衡。

    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这么简单。除此之外,它还会借助一个虚拟的环虚拟结点,更加优美地实现出来。

    实际上,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很多分布式存储系统中,都可以见到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影子。

    2021-08-29

  • 相关阅读:
    iOS开发 -------- AFNetworking使用中遇到的小问题
    iOS开发 -------- AFNetworking实现简单的断点下载
    规则引擎-BRMS在企业开发中的应用
    MySQL系列教程(四)
    MySQL系列教程(三)
    MySQL系列教程(二)
    MySQL系列教程(一)
    OWASP Top 10十大风险 – 10个最重大的Web应用风险与攻防
    【事务】<查询不到同一调用方法其它事务提交的更新>解决方案
    iOS控制反转(IoC)与依赖注入(DI)的实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qiantao/p/152040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