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Linux 学习总结(二)

    一、用户与用户组管理

    1.添加用户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c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
      -d 目录,指定用户目录,若目录不存在,-m 选项可以创建目录
      -g 指定用户所属用户组
      -s 指定用户登陆的shell

    2.删除帐号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r   把用户主目录一起删除
    3.修改用户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c 
        -g   与添加相同
    4.用户密码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二、系统用户组管理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1.增加新的用户组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g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织标识号
      -o 新用户的标识号可以与系统已经存在的相同

    2.删除一个用户组

    groupdel   用户组

    3.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n 新名称 修改用户组的名称为新的名称

    4.如果一个用户同时有多个用户组,切换用户组

    newgrp   用户组

    三、用户相关的系统文件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etc/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1)"用户名"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并且不使用连字符(-)和加号(+)打头。

    2)“口令”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3)“用户标识号”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 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4)“组标识号”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5)“注释性描述”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

    6)“主目录”,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7)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8)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pseudo users)。

    这些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

    伪 用 户 含 义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sys 拥有系统文件 
    adm 拥有帐户文件 
    uucp UUCP使用 
    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 
    nobody NFS使用

    四、账户文件

    1、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还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例如:audit, cron, mail, usenet等,它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

    由于/etc/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etc/shadow文件。 有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2、/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它的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1. "登录名"是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
    2. "口令"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如果为空,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登录时不需要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
    3.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例如在SCO Linux 中,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
    4. "最小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
    5. "最大时间间隔"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6. "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
    7. "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8. "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

    3、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

    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1. "组名"是用户组的名称,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
    2. "口令"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或者是*。
    3. "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
    4. "组内用户列表"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b],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

             

     五、磁盘管理

      常用命令:df、du  、 fdisk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1. df   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df   -参数   目录或者文件名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在 Linux 底下如果 df 没有加任何选项,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 (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 swap)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来列出来!

    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将 /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盘容量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2.du 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3.fidsk 是 Linux 的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

       fdisk  -l   装置名称

      -l :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分区内容。若仅有 fdisk -l 时, 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分区均列出来。

      列出所有分区信息

         

     六、vi/vim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 ENTER,回车键,换行
    •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 q 退出程序
    • w 保存文件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 ENTER,回车键,换行
    •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 q 退出程序
    • w 保存文件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下一篇:  Linux 学习总结(三)

     
  • 相关阅读:
    生成15位或者4位随机数 (主要用于微信支付订单号)
    支付签名 MD5Util 排序工具类
    JVM垃圾回收(GC)
    JVM内存区域
    Java实现经典七大经典排序算法
    Java设计模式之装饰者模式
    Java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提前批笔试一道算法题的Java实现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
    文件上传和下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zhuang/p/1008219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