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包括智力发育,价值观的影响;还有对于迷信的研究。
以上写在前面的话,是发现博客有个摘要的功能,就是把文章的头部内容提取出来而已;既然这样,那就做个摘要好了。
越来越像写论文。
越来越像写论文。
最近估计佟总发现我又开始更新了,还夸我心情很好;活着有时间总得干点啥,说说最近在读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先说其中一个觉得好玩儿的。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好多术语,包括研究的目的和很多心理学领域的东西,头两天就是先呼呼呼的大致翻了一下,现在又开始慢慢的读。好多的话术还是不明白,不懂的东西太多,尤其像论文一样引用了很多资料,资料细节就更不知道了么,需要时间思考思考再说;有些心得的东西就先记录下来,就是一个它开宗明义的一些东西:如果儿童在少年时期受到过一些刺激的话,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有非常大的一个影响,这个影响会促进他智力的飞速发展,至于说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于是牵扯到一些实验,当然不是拿孩子做实验,用的小老鼠。因为老鼠能生育,普遍一胎多胞,其差异性不大,把这些老鼠分在两个不同的环境:
一个是一个比较局促的小笼子,里面没什么东西;
另一个是一个大点儿的笼子,里面玩具比较多,而且每隔一段儿时间,每几个小时会换一个玩具。
另一个是一个大点儿的笼子,里面玩具比较多,而且每隔一段儿时间,每几个小时会换一个玩具。
然后过两天把这些老鼠宰了,对比看看脑回路,显示环境丰富的那个老鼠的脑回路要更发达一些。
有质疑者说也可能是换玩具时老鼠被抚摸,造成脑回路发达。于是又做了第二次试验,换玩具时两边儿的老鼠都要被抚摸,结果还是环境更丰富一些的老鼠的脑回路更发达一些。
那么就说明:在小老鼠成长的过程中,给它更多的刺激和体验,有助于对其智力的发展。
咱们现在看这个结论,觉得很正常,就是让孩子多看,多经历。
但实际生活上往往会违背这个规律:像我之前有一个概念,孩子就是要学习,不要看没用的。
现在来看,这是不对的,学习只是一方面,不能老让他学习,还得多经历。
现在来看,这是不对的,学习只是一方面,不能老让他学习,还得多经历。
然后我觉得要给大宝儿小宝儿换批玩具了,弄个预算,每隔一段时间给他们换玩具。
还有一个研究表明,孩子如果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会比听其他的音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更好,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也大。
这是比较功利的想法。
这是比较功利的想法。
还有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的:波比娃娃实验。
实验细节就不赘述了,实验表明环境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影响很大,如果环境默认某件错事坏事是被允许的,那孩子就不会认为是措施坏事;而且真人的影响力要大于电影的影响力,其次的影响力才是听和阅读。
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
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然后说说关于迷信。迷信是不是人的专属行为,其他动物会不会迷信。
有一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关于动物迷信的实验,是通过条件反射实验衍生出来的,这个心理学家叫斯金纳,他用了个箱子,后来被称为斯金纳箱。
这个实验可以嘚啵一下:咱们人类迷信,比如说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或者看见什么东西了,就觉得随后的整天天会有好运什么的,或者碰到什么事儿,一天心情会不好。其实动物也有这种反应,他就找了一个箱子,放一只鸽子进去,每隔15秒往箱子里投放一粒食物,鸽子就拿头去啄,他那个箱子底儿是一个铜底儿,鸽子一啄就会铛的响一下。这哥们儿是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家,已经死了,或者说是个臭名昭著的心理学家,我觉得有机会可以整理一些心理学家的轶事,我觉得应该挺有意思的,对比《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定很逗,这帮人的脑子肯定有的拼。说回,每15秒放一粒食物给鸽子后,久而久之,鸽子就在箱子里开始转圈儿,跳鸽子舞做祈祷一样!铛铛铛铛铛,不停的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止投放,但是鸽子不会停。他一共放了六只鸽子做测试,最变态的一只受影响的迷信鸽子,即使在停止投放食物后,还在重复做这种低头的动作,重复超过1万次。
根据这个再进一步分析人类,发现人类对于这个迷信的事情,更倾向于负激励。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给食物,给金钱,鸽子属于接受正向激励;人类还有负向激励,就是奖励人可以不完成作业,不用工作,不用按时起床,这种叫负向激励;人类其实更期待迷信所带来的负向奖励,这个确实还挺有意思。我现在想想,当时参加主日聚会的那些小姑娘就是,都是感情遇到挫折了,不然她们也不会参加这个信主的聚会,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