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九)

    自性

    禅修者:有位禅宗的老师谈及休息在自性、一个人的本性中,您对见到自性,证悟自性有什么看法?

    禅    师:我的理解是,我们把某些东西一一本性一一当作是自我,要是明白我们把本性当作自我,我们在建立一个概念,那么你说的言之成理,我们了解本性就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用语言文字只能这样表达,有时我会问禅修者:“你是谁?”、“你是什么?”

    我看不到有个“我”,我们用“我”这个词只是个代称,你要跟人沟通不能不用。佛陀说无我,可是他也说“自依止”,我们说依靠自己时,意思是依靠善的素质,例如念、定、智慧等。

    禅修者:我的感觉是自性表达的是休息在无为中,以及以这样的心态来修行。

    禅    师:倘若是无为,你根本不必休息!在无为中心已经自由了,不必再休息;惟有还有一个“我”要休息,你才需要休息。

     

    无我

    禅修者:您经常鼓励禅修者记得他们经历到的体验仅仅是“自然”,为什么你要我们把经验看作是“这一切皆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无我”?

    禅    师:无我这个词经常受误解,人总是认为无我是指我不在,结果“无我”成了概念。事实上就根本没有一个我,从来不曾存在过!所以比较理想是把经验看作“这一切皆是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生起是由于有生起的因缘,从这个角度看待事物是正见,而且观察那些因缘引生这些结果就能了解到当中只有因缘,没有“我”牵涉在内,了解因缘法即了解无我。

     

    禅修者:那天您谈及苦,说一切难以消除的皆是苦。您是指永远消除抑或暂时消除?

    禅    师:凡是难以消除的一一无论是暂时或永久一一皆是苦。哪一个比较难消除,嗔还是贪?

    禅修者:两者不相上下吧。

    禅    师:贪比较微细,比较难消除一一痴最难。那天我要指出的是我们讨论苦时,最好不要以“痛苦”这个词来代替“苦”。大多数禅修者不了解苦谛,但是能理解痛苦,他们通常只理解感受的痛苦一一苦受,这样理解痛苦会导致嗔心,这跟了解苦是两回事。

    许多禅修者被告知由于事物是无常的,因此是痛苦的,他们也知道生灭是无常的相。由于他们急着想在禅修上有所进步,而尝试观察事物的生灭。他们这样做时,自然会想起所有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把凡是看到的来去诠释为痛苦,因为他们把这看作是进步的征象,如此一来心会开始倾向痛苦,并且恐惧起来。恐惧是嗔的消极面,有时禅修者会恐惧到崩溃而泣不成声。

    比起生理或心理的痛苦,苦这个字有更广泛和深刻的意义。任何的痛苦,从最粗显的疼痛或悲伤,到最微细的不舒适、不确定、不满、不可靠、无法确知、含糊不清、不安等,皆是最粗层次的苦。根据佛教,这个层次的苦称作苦苦(dukkha-dukkha),生、老、病、死苦,还有情绪上的苦恼,例如愤怒、恐惧、沮丧、失望、担优、爱别离、怨相会、求不得或得非所欲一一传统上这些都列入第一层次的苦。

    第二层次的苦是坏苦(viparipama-dukkha),这是比较细微,比较难看到的苦。凡是感官快乐或心理的喜悦,说得干脆些,即所有的快乐一一无论多么微妙多么长久一一迟早会消逝。重复做某些事或努力追求什么也属于这层次的苦。你或许每次禅修都证得深细的三摩地、喜悦和轻安,但是这些都不持久,体验这类境界也是苦。一般人觉得难以理解所有的快乐都是苦的这个道理。

    第三层次,即最微细层次的苦称作行苦(sarikhara-dukkha),也是指存在之苦,名色是苦,我们存在本身就是苦。

    明白受苦和了解苦的不同这点十分重要,生理或心理的痛苦一一不管多粗显或多微细一一自然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嗔,苦受或不愉悦通常与嗔同时生起。这类经验全都导致不善的心境,因而衍生更多的苦。

    了解苦不是指心理痛苦,那是全然不同的东西,了解苦是善心境,是自由和生命蜕变的体验。哪怕一点点对苦的了解都使心放下,进而体验更多的自由。了解苦导致更多善心境,使心强大。

    要了解苦,我们不止需要有这些正确的资讯,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佛陀说令我们堕入这无止尽的轮回唯一的根源是看不到和不了解苦。只要还不了解苦,我们就继续期望有好日子,然后继续失望。大部分人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与苦斗争,尝试主宰他们的世界,这样抗拒苦不仅令人耗尽,而且制造更多的苦。正确的思想是接受和承认苦,看到和接受苦的意思是事物是怎么样,就这样看待和接受它,这种心境会省却许多精力让我们修行。

    我们认清苦的功夫越是纯熟,就越常在我们创造新苦之际看到情况。我的老师常说,惟有了解生苦(jati-dukkha)中的苦,心才会真正奋力趋向涅槃。一切生起存在的都是苦一一它的灭去亦是苦。由于不了解生苦,我们就要得到什么或消除什么,一颗真正了解苦的心,不会再追求快乐,也不会抗拒任何面对的经验,心会彻底平和地与任何的生起共处。

    一切有情皆受苦,但是惟有认出苦的人可以用功解脱苦。清楚看出苦、接受苦将导致内在的自由,佛说见到苦的人同时见到苦的熄灭,惟有真正了解苦,我们才会把证涅槃看作是惟一值得追求的事。

     

    内观抑或智慧?

    禅修者:您鲜少用“内观”这个词,通常说到的是“智慧”。我不清楚是您的模式跟我的不同,抑或您只是用不同的名相。我学习过的是修念住会趋入三摩地,三摩地接着引生内观,进而引发智慧。您赞成这样的模式吗,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禅    师:我用同样的模式。我们观察到的都是身心变化过程,修行到后来,我们对这变化过程的了解会改变。无论我们称之为了解、内观或智慧,都不太重要,都是指同样的东西。这是了解层次的提升,例如,觉知可以看到念头,觉知增长了,智慧了解到“这是心”;对“这只是心”的了解稳固了,智慧开始看到“这只是生起”。

    有一点重要的要记住:无论哪类的内观或了解,惟有观察心没有贪嗔痴才有可能生起。

  • 相关阅读:
    sql server常用
    Building Workspace has encountered a problem
    交换机端口安全Port-Security超级详解
    nginx网站502与504错误分析
    基于IP的nginx反向代理示例
    OpenMediaVault(OMV)安装omv-extras命令
    百度编辑器不能插入html标签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关于ueditor编辑器过滤script/style标签的问题
    inux反选删除文件
    Linux下每天自动备份Mysql数据库发送到指定Emai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song/p/75881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