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klearn的基本使用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58202

    简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scikit-learnsklearn是一个Python第三方提供的非常强力的机器学习库,它包含了从数据预处理到训练模型的各个方面。在实战使用scikit-learn中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编写代码的时间以及减少我们的代码量,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数据分布,调整模型和修改超参。(sklearn为包名

    基本概括

    sklearn拥有可以用于监督和无监督学习的方法,一般来说监督学习使用的更多。sklearn中的大部分函数可以归为估计器(Estimator)转化器(Transformer)两类。

    估计器(Estimator)其实就是模型,它用于对数据的预测或回归。基本上估计器都会有以下几个方法:

    fit(x,y):传入数据以及标签即可训练模型,训练的时间和参数设置,数据集大小以及数据本身的特点有关

    score(x,y)用于对模型的正确率进行评分(范围0-1)。但由于对在不同的问题下,评判模型优劣的的标准不限于简单的正确率,可能还包括召回率或者是查准率等其他的指标,特别是对于类别失衡的样本,准确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模型的优劣,因此在对模型进行评估时,不要轻易的被score的得分蒙蔽。

    predict(x)用于对数据的预测,它接受输入,并输出预测标签,输出的格式为numpy数组。我们通常使用这个方法返回测试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用于评估模型。

    转化器(Transformer)用于对数据的处理,例如标准化、降维以及特征选择等等。同与估计器的使用方法类似:

    fit(x,y):该方法接受输入和标签,计算出数据变换的方式。

    transform(x):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变换方式,返回对输入数据x变换后的结果(不改变x)

    fit_transform(x,y) :该方法在计算出数据变换方式之后对输入x就地转换。

    以上仅仅是简单的概括sklearn的函数的一些特点。sklearn绝大部分的函数的基本用法大概如此。但是不同的估计器会有自己不同的属性,例如随机森林会有Feature_importance来对衡量特征的重要性,而逻辑回归有coef_存放回归系数intercept_则存放截距等等。并且对于机器学习来说模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你选择的是哪种模型,很大程度上与你超参的设置有关。因此使用sklearn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官方文档,以便对超参进行调整。

    举个例子

    导入数据及数据预处理

    sklearndatasets中提供一些训练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分类或者回归等等,以此熟悉sklearn的使用。

    如下面代码所示我们读取了鸢尾属植物的分类数据集。load_iris()返回的是一个类似字典的对象通过关键字则可以获取对应的数据。

    现在我们已经读取了数据,首先第一件事应当是查看数据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标签总共有三个,所以该数据要解决的是一个三分类问题。接着我们要去查看数据特征,用pandasDataFrame展示是一个很好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数据对应了4个连续特征,接着应当查看一些数据集的缺失值的比例,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数据集中出现缺失值,在训练模型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sklearnpreprocessing中有提供Imputer()处理缺失值的函数,它提供了中位数、均值、众数等策略填充缺失值。但是不同情况下处理不一定使用填充来处理缺失值。因此在遇到缺失值的时候要慎重处理。幸运的是我们这个数据集中没有缺失值,这样节省了我们处理缺失值的时间。接下来要判断数据集的样本类别是否均衡。

    非常幸运,我们的样本类别的比例恰好是1:1:1,如果我们样本比例失衡严重,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对失衡的比例做一些调整,例如重采样欠采样等等。现在数据集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但是在训练之前,我们还是应当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模型训练之前,我们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sklearn中的preprocessing模块提供非常多的数据归一化的类。

    标准化之后的数据不仅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并且不同的标准会带来不一样的好处。

    例如,z-score 标准化将样本的特征值转换到同一量纲下,使得不同特征之间有可比性。以上我们就是使用了z-score标准化,sklearnpreprocessing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化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训练模型

    在处理好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训练模型了,以多元逻辑回归为例

    这里我们的逻辑回归使用OVR多分类方法,

    OvR把多元逻辑回归,看做二元逻辑回归。具体做法是,每次选择一类为正例,其余类别为负例,然后做二元逻辑回归,得到第该类的分类模型。最后得出多个二元回归模型。按照各个类别的得分得出分类结果。

    模型优化

    模型选择

    对于一个分类任务,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图来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或者模型,但模型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你会去试验很多的模型,才能比较出适合该问题的模型。

    数据划分

    我们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或其他划分数据集的方法对数据集多次划分,以得出模型平均的性能而不是偶然结果。sklearn有很多划分数据集的方法,它们都在model_selection里面,常用的有

    K折交叉验证:

    KFold 普通K折交叉验证

    StratifiedKFold(保证每一类的比例相等)

    留一法:

    LeaveOneOut (留一)

    LeavePOut (留P验证,当P = 1 时变成留一法)

    随机划分法:

    ShuffleSplit (随机打乱后划分数据集)

    StratifiedShuffleSplit (随机打乱后,返回分层划分,每个划分类的比例与样本原始比例一致)

    以上方法除了留一法都有几个同样的参数:

    n_splits:设置划分次数

    random_state:设置随机种子

    以上的划分方法各有各的优点,留一法、K折交叉验证充分利用了数据,但开销比随机划分要高,随机划分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比例。(通过设置train_size参数)。关于划分数据集的使用可以参照上面例子中的ShuffleSplit的用法,其他的函数使用方法大同小异,详细可查看官方文档。

    超参的搜索

    我们上面已经初步得出模型,并且效果看起来还不错,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下想办法进一步优化这一个模型了。

    我们在调参的时候需要将数据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模型的训练,然后我们根据验证集的结果去调整出泛化能力较强的模型,最后通过测试集得出模型的泛化能力。如果只把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也许你能调出对于测试集最合适的参数,但模型的泛化能力也许并没有在测试集上表现的那么强。

    由于鸢尾属植物的数据集并不大,如果将数据分为三部分的话,训练数据就太少了,可能提高不了模型的性能。在此只是简单的介绍sklearn中的调参方法。

    model_seletion里面还提供自动调参的函数,以格搜索(GridSearchCV)为例。

    通过传入字典,对比使用不同的参数的估计器的效果,得出最优的参数。这里是对逻辑回归的精度进行调整。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来选择参数,不同的指标在sklearn.metrics

    特征选择

    当特征特别多的时候,且有冗余的情况下,对特征进行选择不仅能使训练速度加快,还可以排除一些负面特征的干扰。sklearnfeature_seletion提供了它许多特征选取函数,目前包括单变量选择方法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它们均为转化器,故在此不举例说明如何使用。

    除了使用feature_seletion的方法选取特征外,我们也可以选择那些带有特征选择的模型进行选择特征,例如随机森林会根据特征的重要程度对特征打分。

    Pineline

    使用pineline可以按顺序构建从数据处理到和训练模型的整个过程。pineline中间的步骤必须转化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pineline的好处就是可以封装一个学习的过程,使得重新调用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方便。中间的过程用多个二元组组成的列表表示。

    上面的封装的估计器,会先用PCA将数据降至两维,在用逻辑回归去拟合。

    小结

    本期介绍sklearn只做简单介绍,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涉及,例如特征抽取、降维等等,这些在官方文档中有详细使用方法及参数介绍。

    参考来源

    http://scikit-learn.org/stable/documentation.html 官方文档

    https://www.jianshu.com/p/c6bfc9052325

    前言

    于sklearn的使用来说,目前只是想成为一名调包侠,但是调包侠起码也得知道有哪些包可以调,为此找了一些教程想快速入门,通过一番查找,终于找到了一名大佬叫做莫烦写的教程,教程短小实用,对我想快速了解sklearn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教程里完成sklearn的一般使用的教程之后,为了巩固,为此写此笔记,加深理解和日后的复习。

    通用模板

    实例化

    对于sklearn这个库来说,是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使用的。
    就是每种算法都是一个对象,要使用某种算法解决问题,可以将其import进来,此时它只是个对象,只有在实例化之后才可以对数据学习和预测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obj = KNeighborsClassifier()
    

    此时实例obj可以对数据训练学习之后再对数据进行预测了,但是此时并没有数据
    不过sklearn中有数据供我们使用

    获取数据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导入的数据是个训练集,并不能直接传递给实例对其学习,因为实例需要特征和标签才能开始学习(这个实例是这个情况的,无监督学习现在还不那么清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不过特征和标签都存储在data和target标签中,可以轻松的获得

    开始训练和预测

    这个时候,实例有了,数据也有了,可以开始对数据训练和学习了

    obj.fit(x, y)
    y_pred = obj.predict(x[:4, :]
    print(y - y_pred)
    

    输出结果: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准确度还是蛮高的,到此已经完成了一个机器学习的基本过程

    划分训练集

    一般把训练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这样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比较好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其中参数test_size=0.3代表将把训练集的30%数据当做测试集使用
    现在有了训练集和测试集,重复之前的步骤,对训练集训练: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knn.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 = knn.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 - y_test)
    

    输出结果:

    [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注意,每次运行的输出结果可能不一样

    参数获取

    对于每个学习到的模型,也就是一个假设函数,都有一些参数
    还有预测的时候也是有参数设置的
    对于这两个参数的获取,可以通过实例化后的实例的coef_,intercept_属性和get_params()获得
    由于分类好像没有实例的那几个属性,换个线性回归的的模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loaded_data = datasets.load_boston()
    data_X = loaded_data.data
    data_y = loaded_data.target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data_X, data_y)
    y_pred = model.predict(data_X[:4, :])
    
    print(model.coef_)
    print(model.intercept_)
    

    输出:

    [-1.07170557e-01  4.63952195e-02  2.08602395e-02  2.68856140e+00
     -1.77957587e+01  3.80475246e+00  7.51061703e-04 -1.47575880e+00
      3.05655038e-01 -1.23293463e-02 -9.53463555e-01  9.39251272e-03
     -5.25466633e-01]
    36.49110328036133
    

    获得训练学习时设置的参数:

    print(model.get_params())
    
    # {'n_jobs': 1, 'copy_X': True, 'normalize': False, 'fit_intercept': True}
    

    评估模型

    最经常用的评估方法,越接近于1的效果越好:

    print(model.score(data_X, data_y))
    



  • 相关阅读:
    博客园首页CSS模板
    style、currentStyle、getComputedStyle的区别和用法
    createDocumentFragment创建文档碎片节点
    setTimeout里如果有$(this),$(this)指的是谁?
    让ie也兼容placeholder
    eval()函数可以把一个字符串当作一个JavaScript表达式一样去执行它
    遮罩层特效(根据鼠标进入离开方向出现)
    jquery之attr和prop区别
    js封装类简单举例
    自动换行 word-break:break-all和word-wrap:break-wor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nuvincent/p/1121927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