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知道spring boot
项目是通过main方法来启动运行的
,但是main
方法执行之后,spring boot
都替我们完成了哪些操作,最终让我们的服务成功启动呢?今天我们就来从源码层面探讨下这个问题。
spring boot启动过程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这样一段代码: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DailyNote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DailyNoteApplication.class, args);
}
}
上面的这段代码就是我们最常见的spring boot
启动的main
方法,今天我们就从这个main
方法开始,进入spring boot
的世界。
springApplication
首先,在main
方法内部执行了SpringApplication.run(DailyNoteApplication.class, args)
,这个方法有两个入参,一个是项目主类(当前类)的class
,另一个就是main
方法的args
。
这里先说下这个args
参数,我们都知道spring boot
是支持以命令行的方式注入配置信息的,它的实现就是依赖于这个args
参数的。如果你将args
删掉,项目也是可以正常启动的,只是你再也没办法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注入配置了。关于这一块,我们之前在通过k8s
启动spring boot
项目的时候踩过坑,发现注入的参数不起作用,最后发现就是少了args
。
run方法
在run
方法内部,首先实例化了一个springApplication
对象,然后又调用了另一个run
方法:
springApplication实例化
我们先看springApplication
的实例化过程:
前两个this
都是简单的赋值,这里暂时先不过多研究,第三个this
这里的WebApplicationType.deduceFromClasspath()
是判断我们的服务器类别,在spring boot
中,有两种服务器一种就是传统的sevlet
,也就是基于tomcat
(其中一种)这种,另一种就是reactive
,也就是我们前面分享的webflux
这种流式服务器。
紧接着是初始化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
和ApplicationListener
,这里主要是获取他们的spring
工程实例,方便后续创建他们的实例,为了保证主流程的连贯性,我们暂时不看其方法内部实现。
最后一个赋值操作是找出包含main
方法的类的className
。
run方法开始执行
下面我们看下springApplication
实例的 run
方法内部执行过程:
-
创建了一个
StopWatch
对象,并调用它的start
方法StopWatch stopWatch = new StopWatch(); stopWatch.start();
-
设置
java
的java.awt.headless
值,如果已经设置过就取系统设置的值,如果没有设置,则设置为true
。这个是设置java
的无头模式,启用之后,可以用计算能力来处理可视化操作(类似于用算力代替显卡渲染能力)configureHeadlessProperty();
-
获取
spring boot
运行监听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listeners = getRunListeners(args); listeners.starting();
-
解析控制台参数(
args
),获取应用参数ApplicationArguments applicationArguments = new DefaultApplicationArguments(args);
-
配置需要忽略的
bean
信息,从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如果我们没有设置spring.beaninfo.ignore
,spring boot
会给他默认true
:configureIgnoreBeanInfo(environment); //方法内部实现 private void configureIgnoreBeanInfo(ConfigurableEnvironment environment) { if (System.getProperty(CachedIntrospectionResults.IGNORE_BEANINFO_PROPERTY_NAME) == null) { Boolean ignore = environment.getProperty("spring.beaninfo.ignore", Boolean.class, Boolean.TRUE); System.setProperty(CachedIntrospectionResults.IGNORE_BEANINFO_PROPERTY_NAME, ignore.toString()); } }
-
打印
banner
信息,这个banner
就是spring boot
启动的时候打印的哪个logo
,那个是支持自定义的Banner printedBanner = printBanner(environment);
-
创建
spring boot
容器,这里创建的时候会根据我们应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容器context = createApplicationContext();
-
创建
spring
工厂实例exceptionReporters = getSpringFactoriesInstances(SpringBootExceptionReporter.class, new Class[] {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class }, context);
-
准备容器,这一步会进行初始化操作,把环境设置、系统参数、
banner
注入到容器中,并把容器绑定到监听器上prepareContext(context, environment, listeners, applicationArguments, printedBanner);
-
刷新容器,这里其实进行了两步操作,一个是给我们的
spring boot
绑定SpringContextShutdownHook
钩子函数,有了这个函数,我们就可以优雅地关闭spring boot
了;另一个是刷新beanFactory
,默认情况下spring boot
为我们创建的是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初始化完后,所有的对象都被初始化在它的beanFactory
,为了确保其他组件也能拿到beanFactory
中的内容,refreshContext
方法内还进行了同步操作(直接copy
给他们):
refreshContext(context);
从源码中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一点:
-
刷新完成后会执行
afterRefresh
方法,但是这个方法默认情况下是空的afterRefresh(context, applicationArguments);
-
停止秒表。这个秒表的作用应该就是计时
stopWatch.stop();
-
调用监听器
started
方法,这方法修改了容器的状态。和前面starting
方法不同的是,这个方法必须在beanfactory
刷新后执行:listeners.started(context);
-
运行容器中的
runner
,这里的runner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继承ApplicationRunner
的,一类是继承CommandLineRunner
。我猜测这个应该是为了方便我们实现更复杂的需求实现的,目前还没用到过,后面可以找时间研究下callRunners(context, applicationArguments);
-
最后一步还是监听器的操作。这个方法最后将容器的状态改为
ACCEPTING_TRAFFIC
,表示可以接受请求listeners.running(context);
到这里,
spring boot
就启动成功了。下面是整个run
方法的源码,虽然不长,但是我感觉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想想自己模仿spring boot
写的demo
,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总结
spring boot
启动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用起来简单,但是当我一行一行看源码的时候,我觉得不简单,就好比老远看一棵大树,不就是一个直立的杆嘛,但是当你抵近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树干有树杈,树杈又有小树杈,总之看起来盘根错节的,总是感觉看不到树真实的样子。不过,随着后面我们不断地将spring boot
的树叶、小树杈一一拿掉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spring boot
这棵大树真实的样子。
今天的内容,其实如果有一张时序图,看起来就比较友好了,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来不及做了,我们明天争取把时序图搞出来。
另外,后面我还会把今天一笔带过的方法尽可能详细地研究然后讲解的,我的目标就是由大到小(从树干到树杈,最后到树叶)地剖析spring boot
的源码,最后把spring boot
的核心技术梳理清楚。好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