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计网第三章

    传输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机制:

    多路复用/分用

    可靠数据传输机制

    流量拥塞控制机制

    拥塞控制机制

    Internet的传输层协议:

    UDP:无连接传输服务

    不可靠的交付服务,基于“尽力而为”的网络层。(多路分用、多路复用)

    TCP: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可靠、按序的交付服务,提供拥塞控制、流量控制、连接建立

    UDP和TCP的共同点:都不保证延迟、带宽

    3.1传输层服务和协议:

    传输层协议(end - end)为运行在不同Host上的进程提供了一种逻辑通信机制

    工作方式:

    特点:

    位于网络层之上

    依赖于网络层服务

    对网络层服务进行可能的增强

    区别:

    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机制

    一个主机上可能会有多个应用进程

    3.2  复用和分用:

    接收端进行多路分用:传输层依据头部信息将收到的segment交给正确的Socket,即不同的进程(接收端有多个应用进程)

    发送端进行多路复用:从多个Socket接收数据,为每块数据封装上头部信息,生成Segment,交给网络层(发送端有多个应用进程)

     

    多路分用的工作方式:

    数据报(datagram)的组成: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传输层的段(Segment)

    段的格式:

    主机接收IP数据报,收到Segment之后,传输层协议提取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将Segment导向给相应的Socket

    无连接的多路分用(UDP):

    数据报中的SP(源端口号)提供了返回地址

    疑问:目的IP地址???

    面向连接的多路分用(TCP):

    多线程Web服务器:

    一个进程创建多个线程

    3.3无连接传输协议-UDP:

    基于Internet IP协议:

    复用/分用,有简单的错误校验;

    “Best effort”服务,UDP段可能丢失,非按序到达;

    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连接,每个UDP段的处理独立于其他段

    好处:

    无需连接->减少延迟(DNS、SNMP)

    实现简单->无需维护连接状态

    头部开销少

    无拥塞控制

    应用媒体的特点:容忍丢失、速率敏感

    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方法:

    在应用层上增加可靠性机制、应用特定的错误回复机制

    UDP段的格式:

    checksum:UDP校验和

    检验方法:

    校验和计算的例子:

    3.4:可靠数据传输原理(rdt)

    (上层应用)

    rdt只考虑单向数据传输,但控制信息双向流动,可用状态机(FSM)刻画

    rdt1.0:可靠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

    底层信道完全可靠;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FSM独立:

    停等协议:

    rdt2.0:产生位错误的信道->ARQ协议(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1.利用校验和检测位错误

    2.恢复:(ACK、NAK接收方反馈控制消息)

    确认机制(ACK):接收方显式地告知发送方已正确接收分组

    NAK:接收方显示地告知发送方分组有错误

    发送方收到NAK后,重传分组

    FSM:

              

    缺陷:

    ACK/NAK存在坏掉的可能。

    若ACK/NAK坏掉,发送方若简单重传,则会产生重复分组

    rdt 2.1:解决重复分组问题

    发送方为每个分组增加序列号,接收方丢弃重复分组

    发送方FSM:

    接收方FSM:

    接收方遇到不符合的序列号时,返回ACK->看发送方的FSM

    rdt 2.2:无NAK的消息协议

    FSM:

    接收端的工作过程:

    rdt3.0:信道发生错误、丢失分组

     发送端FSM:

    工作过程:

    rdt3.0的性能很差(停等操作)->网络协议限制了物理资源的利用

    3.5:滑动窗口协议

    利用流水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允许发送方在收到ACK之前连续发送多个分组,分组具有更大的序列号范围,发送方、接收方(可能)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以缓存分组

    实现:滑动窗口协议(GBN、SR)

    Go-Back-N协议:

    发送方:

    FSM:

     接收方(无缓存):

     

    操作过程:

    GBN示例(*)

    补充:Ws+1<=序列号总数

    缺陷:需要重传重复的分组

    Selective Repeat协议:

     

    补充:接收方收到 pkt n,n在[recvbase-N,rcvbase-1]中,需要再发一个ACK的原因:

    发送方以收到ACK为标准进行滑动,发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的滑动可能不同步,当接收方的窗口滑动得比发送方得窗口快时,若收到pkt n,n in[rcvbase-N,rcvbase-1]时,需要告诉发送方,分组已缓存,已避免发送方认为分组丢失,从而使发送方窗口向前滑动。

    SR协议示例(*)

    要求:发送方窗口的尺寸+接收方窗口的尺寸<=序列号的个数

     3.6:面向连接传输协议-TCP

    TCP的特点:

    1.点对点的连接,一个发送方、一个接收方

    2.提供可靠的、按序的字节流(在IP层提供的不可靠服务基础上实现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3.采用流水线机制,包括TCP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设置窗口的尺寸

    4.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有缓存

    5.全双工:同一连接中能够传输双向数据流

    6.面向连接:双方需建立连接及进行维护

    7.流量控制机制

    8.累积确认

    9.使用单一的重传定时器(与SR有区别)

    10.使用重传保障不丢包,当:超时、收到重复ACK

    TCP的段结构:

    TCP的主机交互过程:

    TCP中超时时间的设置:

    估计RTT -> 确定SampleRTT:从段发出至收到ACK的时间(忽略重传) -> EstimateRTT:测量多个SampleRTT,取平均值

    公式:

    TCP中的发送方:

    TCP重传示例:

     注意:

    1.若发送方收到的ACK大于当前的SendBase,说明有新的数据被确认接收了,则更新SendBase。而此时如果还有没被确认的Segment(指的是更新的SendBase后面的Segment),需要重新启动计时器。即:

    2.接收方采用的是累积重传机制,只显示已经收到的最大的位置。所以上面第二个图中对于已经接收过的seq=92,其返回的是ACK=120

    3.发送方丢失了序列号为92的Segment的ACK其实无关紧要,因为接收方采用累积重传机制,发送方真正接收的ACK大于92时(即图中的120),则说明接收方已经收到了序列号为92的Segment

    4.接收方有缓存机制,会把乱序到达的分组缓存起来,而ACK只是显示期望的分组,一旦该期望分组到达接收方,则ACK会自动变成正常的下一个期望的值

    接收方采取的动作:

    TCP中的快速重传机制:如果发送方收到同一数据的3个ACK,则假定该数据之后的段已经丢失,则在定时器超时之前即进行重传

    算法:

    思考:为何是3次???

    3次重复的ACK是统计的结果。若发送方接收到3次重复的ACK,可能是由于分组是乱序到达造成的,也可能是出现了丢包。根据统计,3次重复的ACK是由于丢包造成的可能性更大,故选定3次重复的ACK作为阈值。

    TCP中的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避免淹没接收方(Buffer溢出) -> 一个速度匹配机制

    TCP的连接管理:

    思考: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1.避免服务器资源的占用

    2.保障消息传输的可靠性

    3.两次握手可能会出现死锁

    TCP连接图示:

    大量客户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ACK响应后,不向服务器发送第二个ACK的后果:DDOS攻击之一,向服务器提交大量的请求,使服务器超负荷

     TCP连接的关闭:

    四次挥手:
    Client:“喂,我不说了。”A->FIN

    Server:“我知道了。等下,上一句还没说完。Balabala…..”B->ACK

    Client:”好了,说完了,我也不说了。”B->FIN

    Server:”我知道了。”A->ACK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运作过程:

    3.7拥塞控制原理

     拥塞的非正式定义:太多发送主机发送了太多数据或者发送速度太快,以至于网络无法处理

    拥塞的表现:分组丢失(路由器缓存溢出)、分组延迟过大(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

    流量控制:发送方速率过快,以至于接收方处理不了

    拥塞的成因与代价:

    1.理想情况:路由器有无限缓存

    2.路由器带宽有限(入'in是发送方需要重传时的速率)

    3.在多跳网络中(数据的传输经过多个路由器):

    拥塞控制的方法:

    ATM中的ABR拥塞控制: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

    方法一 

    AIMD:逐渐增加发送速率,每个RTT将CongWin增大一个MSS,发生loss后将CongWin减半

    方法二

    慢启动ss:当TCP连接开始时,希望指数性增长

     

    当Conwin达到Loss事件前 值的1/2(threshold)时,将指数性增长切换为线性增长

     

    检测Loss事件:

    TCP的拥塞控制算法:

    3.8:TCP的性能

    TCP的平均吞吐率:

     

     吞吐率与丢包率(loss rate,L)的关系:

     

    TCP的公平性:

     具有公平性,向y=x收敛

    公平是相对的:

  • 相关阅读:
    webservice 测试窗体只能用于来自本地计算机的请求
    Derby 数据库 客户端 ij使用
    Liunx 命令大全
    Linux 日志命令
    Git with SVN
    Git 重写历史 filter-branch
    Gi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push code to protected branches on this project?
    sqlldr 用法
    hibernate_sequence.nextval 序列不存在
    redis持久化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ellphone7/p/96989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