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script基础集锦_箭头函数、generator(六)

    本系列主要记录javascript中,新手比较容易搞错的地方。

    (1)箭头函数 

      ES6标准新增了一种新的函数:Arrow Function(箭头函数)。

      为什么叫Arrow Function?因为它的定义用的就是一个箭头:

      x => x * x
    

      上面的箭头函数相当于:

      function (x) {
          return x * x;
      }
    箭头函数相当于匿名函数,并且简化了函数定义。箭头函数有两种格式,一种像上面的,只包含一个表达式,连{ ... }和return都省略掉了。还有一种可以包含多条语句,
    这时候就不能省略{ ... }和return:

    注意,需要你的浏览器支持ES6的Arrow Function:

      箭头函数看上去是匿名函数的一种简写,但实际上,箭头函数和匿名函数有个明显的区别:箭头函数内部的this是词法作用域,由上下文确定。
      回顾前面的例子,由于JavaScript函数对this绑定的错误处理,下面的例子无法得到预期结果: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function () {
      return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window或undefined
      };
      return fn();
      }
      };
      现在,箭头函数完全修复了this的指向,this总是指向词法作用域,也就是外层调用者obj: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 => new Date().getFullYear() - this.birth; // this指向obj对象
      return fn();
      }
      };
      obj.getAge(); // 25
      如果使用箭头函数,以前的那种hack写法:
        var that = this;
      就不再需要了。
      由于this在箭头函数中已经按照词法作用域绑定了,所以,用call()或者apply()调用箭头函数时,无法对this进行绑定,即传入的第一个参数被忽略:
      var obj = {
      birth: 1990,
      getAge: function (year) {
      var b = this.birth; // 1990
      var fn = (y) => y - this.birth; // this.birth仍是1990
        return fn.call({birth:2000}, year);
      }
      };
      obj.getAge(2015); // 25
    (2)generator

      我们先复习函数的概念。一个函数是一段完整的代码,调用一个函数就是传入参数,然后返回结果:

        function foo(x) {
        return x + x;
        }

        var r = foo(1); // 调用foo函数
      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遇到return语句(函数末尾如果没有return,就是隐含的return undefined;),控制权无法交回被调用的代码。

      generator跟函数很像,定义如下:

      function* foo(x) {
        yield x + 1;
        yield x + 2;
        return x + 3;
      }
      generator和函数不同的是,generator由function*定义(注意多出的*号),并且,除了return语句,还可以用yield返回多次。

      大多数同学立刻就晕了,generator就是能够返回多次的“函数”?返回多次有啥用?

      还是举个栗子吧。

      我们以一个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它由0,1开头:

      0 1 1 2 3 5 8 13 21 34 ...
      要编写一个产生斐波那契数列的函数,可以这么写: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arr = [0, 1];
    while (arr.length < max) {
    t = a + b;
    a = b;
    b = t;
    arr.push(t);
    }
    return arr;
    }

    // 测试:
    fib(5); // [0, 1, 1, 2, 3]
    fib(10); // [0, 1, 1, 2, 3, 5, 8, 13, 21, 34]
    函数只能返回一次,所以必须返回一个Array。但是,如果换成generator,就可以一次返回一个数,不断返回多次。用generator改写如下:

    function* fib(max) {
    var
    t,
    a = 0,
    b = 1,
    n = 1;
    while (n < max) {
    yield a;
    t = a + b;
    a = b;
    b = t;
    n ++;
    }
    return a;
    }
    直接调用试试:

        fib(5); // fib {[[GeneratorStatus]]: "suspended", [[GeneratorReceiver]]: Window}
      直接调用一个generator和调用函数不一样,fib(5)仅仅是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对象,还没有去执行它。

      调用generator对象有两个方法,一是不断地调用generator对象的next()方法:

        var f = fib(5);
        f.next(); // {value: 0,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f.next(); // {value: 3, done: true}
        next()方法会执行generator的代码,然后,每次遇到yield x;就返回一个对象{value: x, done: true/false},然后“暂停”。返回的value就是yield的返回值,done表示这个generator是否已经执行结束了。如果done为true,则value就是return的返回值。

      当执行到done为true时,这个generator对象就已经全部执行完毕,不要再继续调用next()了。

      第二个方法是直接用for ... of循环迭代generator对象,这种方式不需要我们自己判断done:

        for (var x of fib(5)) {
        console.log(x); // 依次输出0, 1, 1, 2, 3
      }
      generator和普通函数相比,有什么用?

      因为generator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多次返回,所以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可以记住执行状态的函数,利用这一点,写一个generator就可以实现需要用面向对象才能实现的功能。

      例如,用一个对象来保存状态,得这么写:

    var fib = {
    a: 0,
    b: 1,
    n: 0,
    max: 5,
    next: function () {
    var
    r = this.a,
    t = this.a + this.b;
    this.a = this.b;
    this.b = t;
    if (this.n < this.max) {
    this.n ++;
    return r;
    } else {
    return undefined;
    }
    }
    };
    用对象的属性来保存状态,相当繁琐。

      generator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把异步回调代码变成“同步”代码。这个好处要等到后面学了AJAX以后才能体会到。

      没有generator之前的黑暗时代,用AJAX时需要这么写代码:

    ajax('http://url-1', data1,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2', data2,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ajax('http://url-3', data3,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
    }
    return success(result);
    });
    });
    });
    回调越多,代码越难看。

    有了generator的美好时代,用AJAX时可以这么写:

    try {
    r1 = yield ajax('http://url-1', data1);
    r2 = yield ajax('http://url-2', data2);
    r3 = yield ajax('http://url-3', data3);
    success(r3);
    }
    catch (err) {
    handle(err);
    }
    看上去是同步的代码,实际执行是异步的。

  • 相关阅读:
    正则表达式语法
    flask 保存文件到 七牛云
    flask保存 文件到本地
    在文件保存中 os.getcwd() os.listdir() os.makedirs() os.mkdir() xx.join() ... 等函数 的使用介绍
    插件 DataTable 创建列表 render参数的详解与如何传递本行数据id
    日历插件bootstrap-datetimepicker的使用感悟
    Navicat for MySQL 安装和破解
    数据库迁移(创建关联等操作) Target database is not up to date报错
    dataTable之自定义按钮实现全表 复制 打印 导出 重载
    创建简单的表单Demo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emaster/p/59241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